技术洁净度测试国标为GB/T 6541-1998《表面洁净度测量方法》。该标准规定了表面洁净度的测量方法,主要用于评价表面洁净度的等级,为控制表面处理工程提供依据。本标准适用于金属非金属材料表面的洁净度测量。
汽车行业清洁度标准
汽车行业的清洁度标准是VDA19和ISO16232。
1996年以来,由于与零部件清洁度相关的数据稳步增加,2005年德国汽车产业协会发布了vda-19标准。
vda-19标准成为世界上非常有用的文件,这个文件成为国际标准,iso-16232的洁净度检查的蓝图。
2009年出版的iso-16232,到德国的vda-19标准完全兼容为止。
几年后,成百上千的清洁实验室在汽车和汽车行业成立。
另一方面,提供独立服务的研究所也不计其数。
今天,在受影响的很多公司里的很多职位甚至整个部门,都在协调零件清洁度的各个方面。
在最初的vda-19出版10年后,德国的汽车行业要求修订和扩展规格。
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清洁度测试结果的可比性,增加污染物提取和分析的新技术内容。
vda-19的新规格于2015年3月出版,ISO 16232的修订委员会成立。
新的iso-16232将于2016/2017年出版。
现在,这两个标准已经成为全球汽车行业分析零部件清洁度的框架。
特别是在vda-19的标准中,有很多实用和详细的说明提到关于零件表面污染物粒子的提取和定量分析的最一般的方法。
影响清洁程度的重要因素。
1、生产工艺:不同的生产工艺会影响零件的清洁度。
例如,零件的加工方法和工艺流程、使用的冷却液和润滑剂等都会对清洁度产生影响。
2、材料的选择:不同的材料对零件的清洁度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铸铁零件清洁度相对较低,而铝合金零件清洁度要求较高。
3、操作环境:操作环境的清洁度和温度湿度等因素也会影响零件的清洁度。
细小的灰尘和油等杂质会附着在零件表面,清洁程度会降低。
4、储存和运输:在零件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会造成零件表面污染,降低清洁程度。
“液压油清洁度检测仪”常用哪种测试标准?
“油压油洁净度测定器”一般用NAS1638规格进行测试。
国内常用的“GYKLD-B液压油清洁度测定器”。
内置6种测试标准。使用较多的是NAS1638标准,这是美国航天工业部门最先提出的,现在被美国和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它以油压油的粒子浓度为基础,在油液中分别为5 ~ 15μm、15 ~ 25μm、25 ~ 50μm、50 ~ 100μm >将100μm 5个尺寸区间内的允许粒子数分为14个污染物等级,所测量的各尺寸范围的粒子往往不属于同一等级。一般来说,取最高级油液清洁度。
例如,5 ~ 15μm是9级,15 ~ 25μm是8级,25 ~ 50μm是8级,50 ~ 100μm是7级,> 100μm是6级。
取最大者,液压油清洁度等级为nas1638:9。
表面清洁度国家标准
也就是清洁度,具有代表性的国际标准有两个。一个是85年美国制定的“spc -”。第二个是1976年瑞典制定的“Sa -”,分为Sa1、Sa2、sa2.5、Sa3四个阶段。
Sa1——相当于美国的SSPC——SP7。
采用一般简单的手刷、沙布刷法,这是四种洁净度中最低的一级,仅对镀层保护未采用少量处理工件。
Sa1级处理技术标准:工件表面应无油污、油脂、残留氧化皮、铁锈、残留油漆等污物。
Sa1级也被称为手工清洁级。
(或者清洁级别)
Sa2——相当于美国的SSPC——SP6。
采用喷砂清洁方法,这是喷砂处理中最低等级的要求,即一般要求,但对镀层的保护比手动刷清洁要高得多。
Sa2级处理的技术标准:工件表面看不到油、污垢、氧化皮、锈皮、油漆、氧化物、腐蚀物和其他外来物质(小划痕除外)。小的划痕限定在每平方米表面的33%以下,并且可以包括轻微的阴影。小划痕、锈蚀造成的轻微脱色;氧化皮和小油漆。
如果工件表面有凹陷,凹陷的底部会残留轻微的铁锈和油漆。
Sa2等级也被称为商品清洁等级(或工业等级)。
sa2.5级——是工业上普遍使用并可作为检测技术要求和标准级别。
Sa2.5也被称为近白清洁(近白或出白)。
sa2.5级处理的技术标准:与Sa2的前半部分要求相同,但限定小划痕不超过每平方米表面的5%。小划痕、锈蚀造成的轻微脱色;氧化皮和小油漆。
Sa3——相当于美国的SSPC - SP5的工业处理水平,也被称为white clean(或white)。
Sa3级处理的技术标准:与sa2.5级相同,但不得有5%的阴影、划痕、锈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