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中华养生益智气功三步功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简明智能气功学,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中华养生益智气功三步功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1、智能气功这套系统功法,包括动功、静功和静动功三种练法。三种练法都要经过外混元、内混元、中混元这一从初级到高级的练功过程。
2、智能动功分为外混元、内混元、中混元三个阶段六步功法。
3、第一步功为捧气贯顶法,属外混元阶段。
4、第二步功为形神庄,练形神混元。
5、第三步功为五元庄,练脏真混元。二、三步功同属内混元阶段。
6、第六步功练返本归元,或称浑化归元。四、五、六步功同属中混元阶段。
7、上述六步动功均根据人体不同层次的生命活动而安排。人之生命活动在不同层次进行,人的皮肤、肌肉、血管、五脏、骨骼、细胞等都有膜。不练功的人,体内混元气主要运行于膜络,与大自然进行气的交换亦主要在膜及皮肤等浅表层。第一步功捧气贯顶法练外混元,就是把人的上述固有功能强化起来,使与大自然进行气的交换的通道更为畅通,从而使人体浅表层之混元气与大自然混元气混而为一,它着重于在人体外面去混合。通过练这步功达到内气外放,外气内收,把外界混元气更多摄入体内。这不仅可增加体内混元气,还可提高人体混元气的纯度,同时可以具有发放外气治病的功能。由于加强了膜的功能,感觉器官敏感起来,还可以出现看气、透视、意识感知等特异功能。但外混元阶段气主要运行于人体浅表层、运行于膜络等组织疏松的部位,气的流量和力量并不强,出现的功能也有限。需明确的是,练外混元功成,已保证了人的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仅此已完全可以祛病强身了。
8、内混元阶段包括形神庄及五元庄两步功。
9、形神庄练形神混元,要求形体与精神紧密结合,使大自然的混元气逐渐从人体浅表层向内深入渗透。它主要练人之躯体部分。躯体有皮、肉、筋、脉、骨五个层次,把它们都练通,经络气血融为一体,混为一家,便增强了体内之气对身体充养之深度。躯体各部分气充足,功能得以加强,身形便日趋健美。由于练形神庄要抻筋拔骨,所以,它在六步功中,练起来最为吃力。练形神庄以后,气渗入肌肉、骨骼,这些地方敏感度提高了,就可以感觉到自身肌肉、骨骼的状况了。形神庄虽然也部分地牵动了脏真,但还需要通过五元庄去练脏真之气。需知练形神庄功成,则已超出了正常人的健康层次。
10、五元庄练心、肝、脾、肺、肾五脏,不仅练五脏之真气,尤其注重练与五脏相关的精神活动与情志活动。中医和气功理论认为心、肝、脾、肺、肾分别与喜、怒、思、忧、恐五志相关连。即喜连心,怒连肝,思连脾,忧连肺,恐连肾。心、肝、脾、肺、肾还分别与神、魂、意、魄、志五种精神活动相关连。心藏神,肝藏魂(魂指意识活范畴),脾藏意(意识),肺藏魄(相当于非条件反射的神经活动),肾藏志。练五元庄使内脏之气充盈,内脏功能增强,与五脏相关的精神活动得以调节,从而也增强了人调动体内外之气的能力。通过形神庄使皮、肉、筋、脉、骨经络气血融为一体。通过五元庄又把五脏之真气和与五脏相关的神志活动混为一体。内而经络脏腑,外而形体百骸,四肢、五官、七窍,都由内气融合为一个整体,成为内混元,就可以做到内气充盈、意安神宁、筋柔骨强、体态健美、心身和谐,较常人则提高了一个量级。不练气功的人对自身的控制能力很有限,譬如人体内有不少自身不能控制的不随意肌,血管之平滑肌、大小肠、内脏等,常人意识不能支配。通过内混元阶段的锻炼,还可提高对自身各个部分的控制能力。如对心脏跳动的快慢、血压的高低、肠的蠕动都可以一定程度加以控制,也可加强对自己意念的控制。而且,由于体内之气不断向内深入,人与大自然内外合一的程度大大加强。在此基础上,气继续深入人体之中,就是中混元阶段了。
11、中混元阶段包括中脉混元、中线混元、返本归元三步功。中混元的“中”是指人体之中。中脉是从百会至会阴的一条经脉,它在不练功的人身上显现不出来,练功达到一定水平后才慢慢出现。练中脉混元后所出现之特异功能能力就大了。佛家之密宗、道家之中宫黄道也都练中脉,唯与智能气功之中脉混元不等同。中线在中脉之中心,练中脉混元后进一步使体内之气混合于中脉之中处,即为中线混元,便接近于内外浑化了。最后一步功为返本归元(亦称浑化归元),人天完全融为一体。
12、总括而言,智能动功分为外混元、内混元、中混元三个由初级至高级阶段。外混元是按照常人气机运动主要在膜络这一规律来安排锻炼,使之强化起来。常人之生命活动、病理活动多在膜络进行,因此膜络功能增强,很多疾病可以自愈,身体可以强健。但练智能气功的目的,决不仅限于使身心健康达于一般人的层次。因此需要把气练入深层,练到皮、肉、筋、脉、骨中,练到五脏及五脏相关之神志中,达到体内混元。在练内混元的同时也加强了外混元,内、外混元的界线没有了,人体内外通透的程度便大为提高。最后是中混元。不练功的人中脉之气很少,显不出来,中脉之气练充足了,人体外、内、中通达,体内之气便混合一体。随着人内外通透程度提高,人体气的纯度和精细度提高,人与大自然同一性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增加,最后便达到人天浑化。因此,外、内、中这三个混元是在三个不同的生命层次上安排的功法。
13、在练六步动功过程中,还安排了三心并站庄。它是智能气功的基本功,又是从外混元到内混元、内混元到中混元的过渡功法。从练捧气贯顶法到练形神庄,三心并站庄是使外气内收的过渡功法。练完五元庄向中混元过渡也需要它,只是三心并合的位置与意念活动有所不同。
14、对于这几步功的推广步骤,1981年作了以下计划:1985年以前推广第一步功;1990年以前推广第二步功;1991年开始推广第三步功;1996年以后推广中混元各步功法。为什么这样安排而不早日把全套功法公布于众呢?智能气功着眼于广大群众练功,不能象过去那样只向少数人传授,因此需要建立气场才利于广大群众练功。每一层次的功法都会形成不同的气场,智能气功强调群体效应,只有前一层次的功法通过广大群众习练,使气场广泛建立起来,后一层次之功法才较易学练和普及。
15、几年的实践确实证明了在没有一定气场的作用下练起来事倍功半,困难得多。由此亦可悟出古人练功需数十年才出功夫的道理。
16、智能气功之静功是盘腿打坐,至今尚未传授。因一则练功未达到一定程度,不易入静,入静不好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二则静功有一系列运用意识之特殊方法,而运用意识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教者不易讲述清楚,学者不易领会,教学双方均不如动功有形可循而易于接受,尤不宜于大范围集体练功,不利于发挥群体效应,故目前不拟推广。
17、静动功亦称自发功。对于自发功之理论,就我涉猎所及的道、佛两家典籍,均未见有正面之论述。《性命圭旨》一书之序言讲到:一点关窍,人就又哭又笑又蹦又跳,是左道旁门。乃指自发功。道教典籍有的以寓言形式描述了自发功,但未叙其机理。自发功仅有部分理论见传于气功老前辈之口述。按照自发功之理论,必须经过从小动到大动,从大动到不动的阶段,每一阶段均有相应之理法。在过去,自发功练好了确是捷径。但练不好便会伤气、伤神。伤气则动作不能自控。伤神则易精神失常。因练自发功至体内之气充盈,气就会按其固有规律运行,此时如人的精神和身体健康不稳定,神不能自主,不能驾驭气,神随气动,为气所奴役,就会出问题。前几年一些人搞自发功,由于对自发功的理论不清楚,致使有的学练者精神失常。现在即使把理论拿出来,如理解不当或不能严格按理法去教、学,也难免出偏差。出于对人民健康负责,在人们身心健康未达到一定水平时,不拟传授静动功。
18、智能气功采集了儒、释、道、医、武术及民间气功的许多诀窍,并把它们有机地编排成为整体。我曾先后向十九位老师学习,其中有佛家之男女僧人与居士,有道家的出家道士和在家修道者,有中医界的气功师,有武术家和民间气功师,学得了老师们长期练功所得、不轻易外传的诀窍。诀窍虽不一定是精华,但它是练功之窍门和捷径。过去练气功、搞武术、习技艺者都有很多秘而不外传的诀窍。比如唱戏,演诸葛亮三气周瑜,在周瑜被气死时有这样的表演:周瑜脑袋绕圈晃动,帽子上装饰物也跟着晃动,此动作称甩头,然后张口吐血,帽子一掉,人就死了。我有一个演京戏的朋友,演这段戏时不是帽子在晃脑袋时先掉了,便是吐血死了帽子掉不了,“行头”还在晃。琢磨了很久也不得其法。后来老师告诉他:在上行头时帽子不要戴得太紧,晃脑袋时使劲咬住牙,头两边的肌肉绷紧了帽子便晃不掉,张嘴吐血时不咬牙,肌肉放松帽子就掉了。过去老艺人泥人张捏泥人,他捏出来的泥人个个很美,很可爱,可是他的徒弟跟了他几十年,捏出来的泥人总是搭拉着脸,美劲不足,泥人张快死时,他的徒弟问:师父,为什么您做的泥人开始搭拉着脸,可是我一转身出去,再回来泥人就变美了呢?泥人张这才把诀窍告诉徒弟:泥人捏好之后,把两腮鼓打鼓打,用手扶着下颏往上一托就不搭拉了。其实诀窍就这一点,泥人是软的,腮圆了,一托就解决问题了。诀窍很简单,老师不讲,自己摸索多年也未能得到。智能气功中安排了很多此类诀窍,都是气功前辈们视为珍秘者,认真体会去练,功夫自能上长快。
19、三传并用即心传、口传、形传并用。古人对不同素质的人采取不同的传授方法,即“上士心传,中士口传,下士形传”。所谓上士、中士、下士之区别主要指身心健康状况和理解能力的不同。
20、(一)心传。过去功力高的老师,对身心健康和理解能力俱佳的徒弟,毋须说话,只用意念,徒弟便可领会老师的传授,叫做心传。不过真正采取此种高级心传的,在过去是千中无一、二,万中无三、四。智能气功的心传主要是组场,实行组场教功、组场治病。组场是老师向十几人、几十人、几百人、几千人,甚至上万人发放外气,用意念调动大自然的混元气与在场的每一个人之气(气场),使之形成一个统一的“场”。老师组场发气,在场的人就可以有感觉,老师用意念让大家的手长,大家手就可以长起来;老师教功时用意念想着做动作,大家就可以把动作做得更好。在场里教功、治病都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可以把老师比喻为大磁铁,学员比作不带磁之铁。老师组场相当于把磁与铁结合在一起,使学员不带磁之铁也带上了磁(不过磁性很小),所以组场也可以说是老师给学员助功、喂功的一种方式,学员功力上长就快。不少学员学练不几天便能够发气治病。由于是用意念去组场,并能使在场的人起相应的反应,故组场属心传范畴,不过是初级的心传。
21、智能气功所采取的组场是一种特殊的、新型的教功、治病方法,它是把古人授徒带功的方法与气功同道们采用的让病人摆好位置组成一个有利于治病的圆场的组场方法相结合,注入时代的信息,加以创新而成。关于组场的机理和运用方法将在外气治病一章中详述。采取这一组场方法,是为了适应向广大群众普及智能气功的需要,是保证实现智能气功社会化、群众化的既定宗旨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古人授功不搞组场是历史条件所决定。在过去一家一户、自给自足的分散、落后的经济基础上,文化技术的传播只能是小生产方式的。气功的传授也大多只能是单传、家传,即所谓“法不传六耳”,因此不需要组场授功。现在我国经济已发展为社会化大生产,知识的传播也应与之相适应,组场正是基于此而提出的。心传是高级功法,普及是群众的需要,智能气功通过组场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智能气功在传授上的一大特点。
22、(二)口传。口传就是讲气功理论。智能气功强调功理、功法并重。在为期三个月的进修班中,功理课约达140学时;在20天的训练班中,功理课占8~10个半天。注重功理的讲授和灌输,不仅为了使大家懂得功法的道理,更重要的还在于使大家建立起气功意识,从而发挥意识对生命活动的主导作用,增强练功的悟性。气功道理领悟越多,脑子里印下气功知识的烙印越多,在练功和日常生活中就越能自觉和不自觉地用气功意识支配自己的生命活动,使生命活动按照气功的要求去发生变化,这是十分重要的。在未建立起气功意识来支配生命活动时,练气功只能一般地收健身、治病之效,身体不可能发生真正的气机变化。因此智能气功强调理即是法,法即是理,理法圆融,理法不二,练至高层次尤需如此。古人授功为什么只传功法很少讲功理呢?因为古代文化水平低,科学不发达,人们对很多事物认识不清,语言词汇也少。练气功的人大多没有或只有很少文化。教功者对气功道理难以一下讲清,学功者也不易听明白。比如讲精、气、神,神是什么,古人说,“阴阳不测谓之神”越听越湖涂。诸如阴阳、五行、八卦、干支等等也都不易表述清楚。所以不如不讲,让学功者自己去练,等练至经络气血畅通,体内气充足,能冲开脑子的窍道,能有更多的气去营养头脑,使脑子灵敏度提高,从而能察知练功所引起的体内的变化,并领悟到其道理,然后
23、再以悟得之理去指导练功。此即古人所言:“悟后方修道。”悟出道理之前是机械地、教条化地修炼,悟了之后才是真正的自觉修炼。这种靠渐悟以后才修道之教学方法费时甚久,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之需。而且在科学昌明之今天,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已具备了口传的条件,所以智能气功要求理法并重。一方面靠学练者自己练功,通过功法之锻炼使体内气充足后上冲脑子,另一方面由老师讲功理,使脑子开窍“气往下贯”。“上压下顶”,上下结合,全身的气形成一整体,练功进步就快。智能气功立论于特殊的混元气理论,尤其需要明其功理才能正确传播。
24、(三)形传。形传就是摆姿式。智能气功根据气功理论、中西医理论和一些现代科学理论,全面、合理地安排整套功法中的每一个动作,只要按照姿势要求去练,就可以调动全身气机,和畅全身经络气血。传授智能气功,一般都配备老师较多,就是为了很好地帮助学练者掌握动作要领,把姿势做正确。
25、或问:古人“上士心传、中士口传、下士形传”,为何智能气功不加区别一概实行三传并重?这是因为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现在各方面条件已大大优于古人。古时生产力低下,科学文化知识少,脑子不开窍,生活又大多困苦,健康状况不佳。今天之“下士”,身心健康状况与接受能力并不亚于古时之“中士”和“上士”,基本上具备口传、心传的条件。而且,三传并重,正如古人所说,是“三根普被利钝均收”。“三根”指上根、中根、下根之人。让身心健康层次不同的人、接受能力强和头脑比较迟钝的人,都可从中受益。身心健康层次较高、接受能力较强者,心、口、形三方面的传授均可接受;身心健康与接受能力稍逊者,可收口传、形传之效;身心健康和接受能力再差者,通过形传亦可获益。三传中只要能接受其中一传,就可以起作用。一些半身不遂及偏瘫病人,不能练功,听功理课和在组了场的练功场上呆着,也能收到治疗之效。
26、智能气功在运用意识上,即不追求虚静,也不搞周天之类的特殊意念活动。智能气功要求主动运用意识是要把精神专注于做动作,随动作之需集中意念于相关部位。比如,在外混元阶段,练捧气贯顶法时,手一推,意念便外放;手一收,意念便内收;手往上捧,意念亦往上捧;手往下贯,意念亦往里贯。通过意念与形体的结合,引体内混元气与大自然混元气相结合,加强人与大自然的固有联系。在内混元阶段,形神庄又是根据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运动规律,是意引气,气引形,要形与神合,练每一动作都要意念专注于动作,使形神紧密相合,智能气功的每一步功的意念活动,都是根据人体生命的固有规律来加以强化,不搞别的意念活动。意念没有特殊的指令,固有的生命活动就能与意念很好地结合了。
27、有人怀疑:把精神专注于动作,没有练气的内容,是气功吗?回答是肯定的。它符合古气功练功要求,也符合上乘功法之原则。因为人之整个生命活动,无非身(形)、心(神)两方面。形与神合,形神合一,气也就在其中了。古人练功要求入静,对入静有两种解释:一是脑子里没有任何念头,一是意念活动专一。用现代科学观点来讲,“入静”这一气功态即非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亦非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其特征是大脑皮层活动有序化。练功至高层次尤其讲求意念专一于形体。道家气功大家白玉蟾指出,上品金丹是身为铅,心为汞,身心合一就是结丹;以定为水,以慧为火,定慧合一便是水火相济;以精神魂魄意为药物,以行住坐卧为火候,以清静自然为运用。可见不需意守,不需调息,心身合一便是上品丹法。佛家练功要求一行三昧(三昧为入定之意),即行、住、坐、卧都处于入定状态,精神专注而无杂念。佛教史籍记载,有一僧人向高僧求教,问:“和尚用功否?”答:“用功。”问“练何功?”答:“吃饭、睡觉。”问:“与众人同否?”答:“不同,我吃饭只知吃饭,睡觉只知睡觉,而众人不是。”一般人吃饭爱品味或想别的事,不能专心致志于吃饭,睡觉亦如此。能够一心一意吃饭、睡觉,无有杂念,神形合一,便是高级练功。有人以为静功高级,动功低级,实则练功达于高层次不应有动静之分,只在盘腿打坐时静,动时不静,并非高级境界,举止动作精神专一,心如止水,才是高级境界。智能气功不搞虚无,不搞特殊意念活动,是在有为之中蕴无为,简单直接,直指本原。练功初级阶段如此,高级阶段也如此。而且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到行、住、坐、卧总想着把意念结合于形体。以拿杯子喝水这一日常生活动作为例,看到水杯,手伸过去拿,意念只注意水杯,是神未与形合。看见水杯,意念注于伸手过去拿杯之动作,是形与神合。形神相合,气也就相合,形、气、神同时都得到了锻炼。时时事事注意锻炼形与神合,功夫层次便容易提高。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中华养生益智气功三步功和简明智能气功学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