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中药枳壳的药理作用是什么的一些知识点,和中药滋阴活血方对阴虚血瘀型糖尿病症的治疗有什么效果与影响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糖尿病周围神经的病变(DPN),属于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较高,其与患者糖尿病病程长短、血糖控制理想与否、胰岛素抵抗程度高低及全身慢性炎症状态等因素有关。
目前西医治疗此病药物有限,疗效不显著,因此,探索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措施受到当今医学者的重点关注。
本研究观察口服滋阴活血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的病变患者的影响,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具体如下。
将启东市中医院于2019年1月—2021年6月所收留治疗的阴虚血瘀型DPN患者共94例选为考察对象,并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47例,男21例,女26例。
年龄分布在45~78岁之间,其年龄均值为56.2,糖尿病病程为6~17年,平均病程为12.3年。
观察组的男女例数分别为22例、25例,年龄分布在46~77岁之间,其年龄均值为57.1,糖尿病病程为7~16年,平均病程为12.6年。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条件:参考《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提出的判断标准:存在糖尿病患病历史。
周围神经的病变在确诊糖尿病时或后产生;病情表现和体征与糖尿病周围神经一致。
出现临床症状表现者,5项检查中有1项异常或无临床症状表现者,5项检查中有2项非正常;不包括由颈腰椎病变、缺血性卒中、药物作用等因素导致的神经损害。
中医辨证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的辨证标准判断为阴虚血瘀型。
具体症状表现为:肢端麻木,小腿挛急酸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不欲饮,肌肤干燥,失眠多梦,舌质暗红,少苔,脉细涩。
纳入标准:符合DPN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辨证分型中的阴虚血瘀型;了解相关研究目的,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所在医院的伦理审批。
排除标准:由任何因素或其他疾病所致的神经系统疾患者。
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功能障碍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伴有恶性肿瘤、重症感染、有药物过敏史者;不愿配合者。
治疗手段对照组使用西医的常规治疗,包括个体化降血糖及营养神经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再予口服中药滋阴活血方,组成为:熟地黄20g,白芍10g,木瓜10g,红花6g,当归10g,川芎10g,牛膝10g,络石藤15g,枳壳10g,甘草6g。
每天服用1次,用水煎收取200ml药液,分早晚2次温服。
所有病例若合并有高血压病、高血脂等疾病均予以常规降血压、降血脂等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
观察指标观察2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MCV以及SCV。
并且记录观察组与对照组不同治疗时期中医症状及舌苔脉象,中医症状包括肢端麻木,小腿挛急酸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不欲饮,肌肤干燥,失眠多梦。
其程度用积分法表示,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根据症状的轻、中、重度分别记1、2、3分,最高分值30分,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重。并记录2组治疗后的异常症状。
统计学方法:将本次数据输入到SPSS20.0程序中展开数据分析与整合,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用百分比表示,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果:2组患者化验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相比治疗前,观察组在治疗结束后的C反应蛋白值和证候积分出现明显减少,但另外2项指标的改变并不显著。
相比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的HbA1C、CRP、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证候积分都没有出现明显变化。
作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的DPN可造成糖尿病患者一系列不适症状,如肢体麻木、疼痛,甚至出现运动障碍,严重时可致残,破坏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水平,严重威胁了生命健康。
因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的西医发病原因现在仍然无法确定,多数研究者认为其与代谢途径、氧化应激、炎症及脂代谢异常、胰岛素信号受损、血管缺陷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治疗DPN的特效药物。
中医药治疗DPN具有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效率明显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青睐。
DPN归属于中医学的“消渴、痹证”范畴,如《普济方》云:“肾消口干,眼涩阳痿,手足烦疼”,也能够参考其病情归类于“麻木”“痿病”等。
DPN中医病因主要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久病失治等相关。
《备急千金要方·消渴》中谈到:“饮噉无度,咀嚼鮓酱,不择酸咸,积年长夜,酣兴不懈,遂使三焦猛热,五脏干燥,木石犹且干枯,在人何能不渴”。
不难看出如果平时一直坚持食用非常油腻、甜腻的精细食物,最终会影响脾胃运化功能,造成生化乏源,致皮肤经络失于滋润濡养,故而出现肢体麻木甚至疼痛等不适表现。
《临证指南医案·三消》中写道:“心境愁郁,内火自燃,乃消症大病”。
又《儒门事亲·河间三消论》云:“耗乱精神,过违其度之所成也”,说明情志不遂,忧思恼怒,肝失条达,气结血瘀,不通则痛,故而亦可见肢体疼痛不适。
《备急千金要方·消渴》中表明没有对房事有所节制,或者日夜操劳过于疲惫,肾阴亏虚,或阴虚火旺,上灼肺胃,下燥心肾,故而可见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不欲饮,肌肤干涩等病症。
《王旭高医案》中云:“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消渴病机主要是阴虚燥热,消渴病久失治,阴愈虚,燥热愈甚,阴伤气耗,血行缓慢,瘀阻经脉,虚实夹杂,致肢体经脉失养,故可见手脚麻木。
综上所述,消渴病痹证的主要发病机制包括:脏气内虚,以阴虚为本,血瘀为标,同时血瘀始终参与到糖尿病周围神经的所有发病阶段。
参考消渴病痹证的主要发病机制,本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重视滋阴活血、通络止痛,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本滋阴活血方是桃红四物汤加减方。该药方中熟地黄用量较重,滋阴补血,为君药。
红花、当归活血化瘀;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均可助熟地黄补血之力,又可行经络之滞,而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同为臣药。
牛膝逐瘀通经,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白芍、木瓜柔筋缓急止痛;络石藤、枳壳舒经活血通络,共为佐助用药。
甘草能够调节众多药物的药性。多种药物共同使用,能够起到滋阴活血通络,柔筋缓急止痛的功效。
而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也证明,熟地黄除了对人体多系统如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有明显调节效果之外,还能通过调节血糖血脂发挥重要作用。
白芍一方面除能减低胰岛素抵抗指数,增强对胰岛素敏感度。
从而改善机体脂质代谢的失调程度之外,一方面亦可利用炎症介质调节trp通道、5-HT受体和Ca2+通路来缓解疼痛症状,从而产生良好的止痛效果,而且还能通过提高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起到补血效果。
木瓜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传统药材,《本草纲目》中记述:“木瓜处处有之,而宜城者为佳”,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明,木瓜中含的三萜类成分在抗炎、镇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华本草》记述川芎:“油性大、香气浓者为佳”,而川芎发挥油是川芎的最主要药理作用部位,有抗炎、止痛、调节血流变化、降低血压等多种现代药理作用。
号称“补血要药”的当归含有发挥油、苯酞类、有机酸类和多糖类等多种化学成分,除了通过激活与造血有关的细胞和控制血小板凝聚等功能起到补血活血的作用外,还具有抗炎镇痛、抗氧化物、抗恶性肿瘤等功能。
作为“四大怀药”之一的怀牛膝含有多种化学成功,其中牛膝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降血糖、调节脂质代谢的现代药理作用。
枳壳中富含挥发油、黄酮、生物碱3大有效化学物质,具有抗血栓形成、调节血脂、调节血压及抗肿瘤等多种功效。
综上所述,应用滋阴活血方结合常规疗法能有效改善DPN患者的神经传导速率和病情,治疗效果出色,值得广泛应用。
本研究的缺陷还有很多,比如样本数量偏小及样本来源范围局限,今后可作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为不同中医证型的DPN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