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中药胡黄连功効与主治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中药古今研究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一、典籍摘要: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味苦,性寒,无毒,入肝、胆、胃三经。主伤寒咳嗽,温疟发热,骨蒸劳热,三消五痔,补肝胆,明眼目,止泻痢,益颜色,治小儿惊疳霍乱,大人五心烦热,妇人胎蒸虚惊。折之,出尘如烟者真。”
“胡黄连苦寒,能泻三经之火,小儿多热证最宜。”
《新修本草》:“补肝胆,明目,治骨蒸热,三消,五心烦热,妇人胎热虚惊,冷热泻痢,五痔,厚肠胃。”
《开宝本草》:“治久痢成疳,小儿惊痫。”
《本草求真》:“同猪胰以疗杨梅恶疮,同干姜以治小儿果积,同鸡肝以治小儿眼疳,同乌梅以治小儿血痢。”
《药品化义》:“独入血分而清热,主治血虚骨蒸,五心烦热,日晡肌热,毒痔疮。
《本经逢原》:“胡黄连,苦寒而降,大伐脏腑骨髓邪热,除妇人胎蒸、小儿疳热积气之峻药。”
《本草正义》:“凡热痢脱肛,痔漏疮疡,血痢血淋,溲血泻血及梅毒疳疮等证,湿火结聚,非此不能直达病所,而小儿疳积腹膨之实证,亦可用之。”
《本草经疏》:"胡黄连,善除湿热,故主久痢成疳及冷热泄痢,厚肠胃。伤寒咳嗽者,邪热在手太阴、足阳明也。温疟骨蒸者,热在骨间也。理腰肾、去阴汗者,肾虚湿热下流客之,使热伏肾间也。小儿惊痫、寒热、不下食者,热则生风,故发惊痫,热在胃口,故不下食也。心主五色,脾胃主肌肉,二经湿热去,则颜色自佳也。三消五痔,大人五心烦热者,无非湿热在肠胃及火在五脏间也。大寒至苦,极清之性,能清热,自肠胃以次于骨,一切湿热、邪热,阴分伏热所生诸病,莫不消除。""胡黄连,气味苦寒之至,设使阴血太虚,真精耗竭而胃气脾阴俱弱者,虽见如上诸证,亦勿轻投,即欲用之,亦须健脾安胃等药同用,乃可无弊,填之。"
《唐本草》:"主骨燕劳热,补肝胆,明目。治冷热泄痢,益颜色,厚肠胃,治妇人胎蒸虚惊,三消五痔,大人五心烦热;以人乳浸点目甚良。"
《开宝本草》:"主久痢成疳,伤寒咳嗽,温疟,骨热,理腰肾,去阴汗,小儿惊痫,寒热,不下食,霍乱下痢。"
《丹溪心法》:"去果子积。"
《本草正》:"治吐血、衄血。"
二、现代研究:
成分:主含胡黄连苷、梓醇、桃叶珊瑚苷、葫芦素,β-2-D-葡萄糖苷,云杉苷,以及有酚类及有机酸类等。《中国药典》规定:含胡黄连苷1与胡黄连苷Ⅱ的总量不得少于9.0%。
作用:本品有利胆、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过敏、抗氧化、保肝、抗真菌、收缩平滑肌及拮抗平滑肌痉挛等作用。
药理:其水浸剂对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提取物有利胆、抗菌作用,可用于肝炎及尿路感染。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