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为什么久寒必用吴茱萸 吴茱萸怎么用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为什么久寒必用吴茱萸的一些知识点,和吴茱萸怎么用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专业内容,仅供医疗专业人士参考,请勿自行操作!

导读:跟着陶御风先生学习吴茱萸的用法。

吴茱萸所治之证,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四神丸中用吴茱萸者,非尽祛寒,亦借其性燥以去湿耳。

吴茱萸治暴注下重,呕逆吐酸,肝脾火逆之症,必兼苦寒以降之,如左金丸(吴茱萸、黄连)治肝火痰晕嘈杂最效。

一说吴萸辛热,能入厥阴,与黄连相配,能引黄连入肝,一寒一热,一苦一辛,同治厥阴气火有余。

厥阴头痛,必用吴茱萸引经。

吴茱萸为白豆蔻之佐,消宿酒。又本品得硫黄、大蒜,研匀涂腹,治小儿肾缩;得茯苓,治痰饮;配橘皮、附子,治肾气上哕。

吴茱萸下气最速,肠虚人服之愈甚。

吴茱萸下气最速,极能宜散郁结,善于入肝解郁是其主要功用。

医者善于调肝,乃善治百病。不论肝、脾、胃、肠疾患,只要出现腹胀、腹痛、呕恶、嘈杂、吞酸等肝郁气逆见症,即可在对症处方基础上,加吴茱萸1~3克,能收到良好的下气散结效果。

吴茱萸是外治良药,应用颇广,其中散寒止痛和引热(火)下行的作用尤为突出。

下腹阴冷和口吐涎沫是临证应用吴茱萸的两个指征。

治痰饮,每食饱或阴晴节变则发,头疼背寒,呕吐酸汁,可用吴茱萸(汤泡7次)、茯苓等份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熟水下50丸。

吴茱萸研末外敷神阙穴,治疗阳痿、早泄,有较好效果。

治阳痿属厥阴肝寒,宗筋失纵者,用吴茱萸、白胡椒等份为末,取适量,用唾液调成糊状,每晩睡前敷于神阙穴,移夜除去。

治早泄,用吴茱萸、五倍子等份为末,醋调敷于神阙穴。每日1次,7日为1疗程。用药期间忌房事。

吴茱萸煎服,有杀虫作用。凡脏寒蛔动,腹痛剧烈者,用四逆汤加吴茱萸治之,每获效验。与乌梅丸治蛔厥相比,似有药简力专效宏的优点。

治阴囊湿疹,吴茱萸30克煎汤洗,一般5次可愈。

此本于《疡医大全》治绣球风方,其方为蛇床子、吴茱萸、艾叶各等量,煎水后化芒硝(约吴茱萸一半量),化尽频洗,效确。后单用吴茱萸试之,亦效。

吴茱萸是治疗痛经的要药。

吴茱萸、肉桂各3克,当归10克,制香附12克,常用治寒凝胞宫,阳气不化的痛经。

对平素体质虚弱,兼有气滞或血瘀的痛经患者,在对证方中加本品1.5~2克,能加强理气通经药效用。

以吴茱萸为主治疗小儿脑水肿,每获良效,用治成人脑积水、脑水肿,疗效亦佳。

脑积水是顽痰聚于头,利水多则伤阴,少则无效;化痰虽可,但痰无出路,疗效自慢。

吴茱萸引痰下行,温而化之,则顽痰得去,病得根治。

吴茱萸成人量用10克,常配半夏、白术、茯苓、丹参、葛根各15克,炮山甲10~15克,天麻15~20克等,并随证加减,但吴茱萸始终应用,一般连续服药1个月或数月。

凡由太阴及厥阴虚寒,肝气上逆于目窍而出现的眼痛、目赤、视物疲劳、昏糊等症,皆可用吴茱萸汤(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或吴茱萸汤加味治之。

将吴茱萸用沸汤洗几次后入药,可防其燥烈之气伤肝肾。

吴茱萸,散寒酒炒,止呕黄连水或姜汁炒,治疝盐水炒,治血醋炒。

OK,关于为什么久寒必用吴茱萸和吴茱萸怎么用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