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养生之道图片和文字,以及道家的养生之道是如何内外兼修的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正所谓:“天下只有养生之道,没有长生之药。”
2、“养生之道”向来是人们最为关心的事情,“长命百岁”也是每个人所期盼的生命目标。
3、既然死亡是不可避免的,那么尽可能推迟“死亡时间”则显得尤为重要了。
4、中医讲养生,重在气血,是从身体物质角度来谈;而道家讲养生,则偏重于精神境界。
5、那么,从道家角度来看该如何掌握养生之道呢?
6、人类“长命百岁”的秘诀到底是什么呢?
7、内在养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8、庄子曾在《养生主》里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叫做“庖丁解牛”。
9、这个庖丁(厨子)在屠宰肥牛的过程中,先是由眼中看见“整头牛”,然后是看见“部分牛”,最后达到了“眼中无牛”的境界。
10、庖丁在“解牛”的过程中,逐渐从技术层面上升为境界层面,使得他在“解牛”当中,不仅动作流畅,而且声音和谐,处处显露出一种游刃有余的姿态。
11、庄子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解牛,需要依循天理自然,养生也是如此。
12、我们不仅要把自己看作技术高超、依循自然的庖丁,还要把自己当作“牛”: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并对症下药,才是养生的先决条件。
13、“天以阴阳而化生万物,人以阴阳而荣养一身,阴阳之道,顺之则生,逆之则死。”
14、要想荣养一生,则必须要顺应天道自然。
15、正所谓:缘督以为经,一种顺应自然和自身构造的养生方法,才是内在养生的最佳方法。
16、其实这其中充满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论原理,只有适合于自己身体构造的养生方法,才是切实有效的养生之道。
17、而造成每个人特殊身体构造的条件有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先天”与“后天”两种因素。
18、有的人是因为先天缺陷,而导致了异于常人的体质;
19、而有的人则是因为受到后天环境的制约,从而改变了原有的身体构造。
20、但无论是哪一种人,都适用于这种养生之道:顺应自然。
21、这种方法说起来似乎很简单,可要是做起来当真是难上加难。在我们的印象之中,似乎只有一些道家仙人方可达此境界,而老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22、“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
23、在秦失(老子的朋友)看来,老子是真正做到了这一点的人。虽然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很少,不过我们也无需灰心,因为只要你努力做了,那就不会白做。
24、我们虽然做不到完全顺应自然天道,但起码我们能够做到安时处顺、心态平和、精神淡然。人生在世,焦虑紧张是一生,心态平和也是一生。是选择平和地生活,还是选择忧郁地度过,这完全取决于一个人做人的心态。平和豁达、顺应自然之心,不仅是一种生活艺术,更是一种养生之道。
25、由此看来,“内养”重在修养性情、安定精神,而非通过大量的食疗来延年益寿。
26、外在养生:学会保护自己,做一个“无用”之人
27、仅仅通过“内养”还不足以活得长久,因为一个人总会遭到来自外界的种种侵犯与干扰,这个时候拥有避害之法也是养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28、正如王夫之所说的“涉乱世以自全”,在世间生存,定要记得趋利避害,尤其是在乱世之中,你的才、智、德、名,每一个看似是你的优点,其实也是你的危险。许多才高德显之人往往在乱世中不得善终,而避免这种伤害的唯一方法便是做个“无用之人”。
29、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无用之人”呢?
30、说起“无用”,它很像佛家所说的“空明”,也很像孔子提到的“不器”。但对其做了更为详尽解读的则是道家的庄子。
31、庄子认为,“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人就是一种无用之人。
32、“无用之人”并非是什么都不干或者什么都干不了的人,而是“明知道现实的无奈与残酷,却依旧不改初心去做”的人。
33、这样的人实际上很接近儒家的圣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执着而不悔。
34、看到这里,你也许会问:这样执着的人又怎能轻轻松松地避外害呢?
35、其实我们在上面之所以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一种无用之人,那是因为还有另一种人也算“无用之人”。
36、这种人遵循着“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的原则,奉行着“识时务、因时而变”的处世法则。
37、就像隐居于隆中的诸葛亮那样“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其中除了是在等待机会,同时也是在避外害。
38、内外兼修,长长久久
39、其实,无论是内养还是外修,其核心在于“平淡如水”。
40、正如庄子在《山木》中所说:“君子之交淡如水。”
41、对内,我们时刻保持着平静淡泊的心态,不大喜亦不大怒;
42、对外,我们建立起平淡如水的关系,不过分亲近,亦不刻意疏远。
43、这样不仅能使自身平心静气、身体舒泰,也不会让别人对你心生怨恨,才能实现真正的“长命百岁”。
44、“自内养”加上“避外害”,两者结合就是长命百岁的“养生之道”了。
45、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46、文章版权归本平台所有转载请联系“正心正举”
47、本文由正心正举研究院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关于养生之道图片和文字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