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养生汤锅系列菜谱,这几道养生汤羹滋阴润燥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天气干燥,而气温仍高,特别容易“上火”,如口干咽燥,眼睛干涩,心情烦躁,甚至口苦口臭,大便秘结。这是“温燥”的表现,宜清热润燥。
2、《温病条辨》中有一个治疗热病伤津的方子——增液汤,既可治病,亦可食疗。阴津不足,肠燥便秘,或反复口腔溃疡,皮肤干燥,皆可用之清热生津润燥。尤其适合老年人阴虚便秘。
3、材料:生地黄30克,玄参30克,麦冬15克,陈皮3克,红枣1-2枚,亦可加排骨半斤。
4、做法:把生地黄、玄参、麦冬用水洗过,置汤锅里,加凉水6碗,浸泡30分钟,煮沸。若加排骨,则洗净,飞水去沫,在药汤煮沸后加入排骨和陈皮、红枣。慢火煲一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饮用。
5、三药合用,有“增水行舟”之效,清热生津,润肠通便。
6、秋高气爽,燥气主令,容易出现口干咽燥,干咳无痰等情况,尤其是素有慢性咽炎,或用嗓较多的职业,更需要润燥养阴。
7、中医古著《慎斋遗书》记载了一条名方——百合固金汤,有养阴润燥,降火止咳之功。适用于肺肾阴虚之虚火症状,亦可用于食疗。
8、材料:鲜百合1-2个,熟地黄、生地黄各15克,玄参、麦冬各10克,川贝母3-5粒,白芍、当归各5克,桔梗、甘草各3克。
9、做法:把全部药材用水洗过,置汤锅里,加凉水6碗,浸泡30分钟,煮沸。改慢火煲成2-3碗,即可饮用。
10、此方以百合、熟地黄为主,其中,百合,性微寒,味甘、微苦,有养阴润肺、清心安神之效(鲜百合以甘肃兰州出产者为佳)。熟地黄,性微温,味甘,为滋养肾阴之要药,并有养血之功。
11、方中还含有养阴润肠的增液汤(生地、玄参、麦冬):生地黄,性寒,味甘,清热生津,滋阴养血;玄参,性微寒,味甘、苦、咸,清热凉血,滋阴降火;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养阴生津,润肺止咳。三药合用,有“增水行舟”之效,清热生津,润肠通便。
12、方中还有川贝母,性微寒,味苦、甘,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养血滋阴,缓急柔肝;当归,性温,味甘、辛,为补血活血之要药;桔梗,性平,味苦、辛,宣肺利咽;甘草,性平,味甘,为中药之“国老”,是为佐使药,与桔梗相配为利咽之甘桔汤,与白芍相配为芍药甘草汤。
13、墨鱼莲藕汤具有清热润燥、滋阴养血的作用,是岭南家常汤。
14、材料:鲜墨鱼一只(约300-400克),或墨鱼干一只,鲜莲藕1-2节,花生米100克,陈皮5克,猪骨半斤。
15、把鲜墨鱼剖开,取出墨鱼骨,去墨囊,洗净,切块。若用墨鱼干,则先用清水浸泡2小时,去骨,洗净,切块;
16、猪骨洗净,砍块,飞水去沫。花生、陈皮洗净;
17、先用猪骨熬汤,再把莲藕、花生和陈皮置汤锅里,煮沸,再加入墨鱼,慢火煲一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饮用。
18、花生,又称长生豆,性平,味甘,富含油脂,健脾润肺。
19、陈皮,性温,味辛、苦,理气和胃。
20、秋风带来秋燥,双参麦冬汤养阴润燥甚好。
21、材料:西洋参10-15克,沙参30克,麦冬15克,陈皮3克,桂圆肉3-5枚,红枣1-2枚,瘦肉半斤。
22、做法:把瘦肉洗净,切块;
23、西洋参、沙参、麦冬、陈皮、桂圆肉、红枣均用水洗净;
24、把西洋参、沙参、麦冬、陈皮、桂圆肉、红枣置汤锅里,加凉水6碗,浸泡30分钟,煮沸;
25、再加入瘦肉,慢火煲一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饮用。
26、西洋参,性凉,味甘、微苦,益气养阴,清热生津。
27、沙参,性微寒,味甘、微苦,养阴清热,益胃生津。
28、麦冬,性微寒,味甘,微苦,养阴生津,润肺止咳。
29、桂圆肉,即龙眼肉,性温,味甘,补益气血,养心安神。
30、陈皮,性温,味辛、苦,理气和胃。
31、红枣,性温,味甘,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32、正是秋高气爽,滋阴进补之际,鲜鲍芡实南瓜盅滋阴健脾养胃。
33、材料:小南瓜1个(约巴掌大,400克以下),鲜鲍鱼一个,鲜芡实50克(或干品20克),红枣1枚,陈皮一片。(按一人份)
34、将煮好的芡实、红枣、陈皮放入南瓜盅,再把鲜鲍放上面,加入热汤,加少许盐,把南瓜蒂盖上,隔水蒸半小时,即可食用。
35、南瓜,原产于美洲,明代传入中国,并收录于《本草纲目》,又称番瓜、金瓜。其性温,味甘,有补益中气,解毒杀虫之功。
36、滋阴润燥、清肺利咽的秋梨杏仁羹。
37、材料:秋梨一个(选大约半斤的大梨),甜杏仁5枚,陈皮一片,桂圆肉3枚,冰糖5-10克。(按一人份)
38、把切下的秋梨蒂部做盖子盖好,用牙签固定,置碗中,隔水炖半小时左右,即可食用。
39、冰糖,性平,味甘,养阴生津,和胃润肺。
40、材料:雪菊花(胎菊最佳)5-10克,枸杞子5克,桂圆肉3-5枚,陈皮3克。
41、做法:把全部药材用开水泡洗一下,置茶壶或保温杯中,加开水200-300毫升,盖上盖子,泡10分钟,即可饮用。当天可再用开水泡2-3次,亦可加少许蜂蜜。
42、陈皮,性温,味苦、辛,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43、【来源:本文内容综合整理自罗颂平教授工作室,医学指导:罗颂平全国名中医教授】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