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春夏秋冬的养生要点,的养生之道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春夏秋冬的养生要点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春夏秋冬的养生要点以及的养生之道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对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句话,可能早在老百姓口中流传甚广,但是究竟其中的“养阳”“养阴”具体指的是什么,也是众说纷纭,以至于导致很多错误的养生理念。

2、“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意思是说四时阴阳的变化,是天地自然界万物生命演变过程中生、长、收、藏的根本所需,所以深懂养生之道的人,会在春季和夏季保养阳气,在秋季和冬季保养阴气,以顺应生长、收藏的需要,这样他就能顺从了自然界万物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正常运动发展。

3、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意思说春季为万物复苏,新陈代谢的开始,春季主生发,应以养肝为主,人们应使自己身体四肢舒展,心情舒畅,不可心生怨恨,才能顺应春季生发之性,使肝的气机得到舒畅,从而心情愉悦,称之为春养阳。若春季情志抑郁,则春季升发的阳气不足,供给给身体在夏季生长的能量不足,所以致则损伤肝气,到夏季生出诸多变证,导致疾病的产生。从而体现了春季养肝即为养阳。在饮食方面,应适当食用一些辛甘温之品,如韭菜、香椿、山药、芋头等,以助于人体阳气的升发,同时应注意少食寒凉油腻之品,以损伤脾阳。起居上应晚睡(亥时21:00-23:00)早起(寅时(3:00-5:00)。

4、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疾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夏季为万物生长的繁盛时期,天气炎热容易扰乱心神,使人们出现心烦、急躁易怒等情绪问题。但正是这种时节,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时节,告诫人们应该保持情绪平和,不急不燥,夏季养阳在五脏即为养心,使体内的阳气自然得到宣散,就像把愉快的心情表现于外一样。这乃是顺应夏气、保护身体机能旺盛滋长的法则,此为夏季养阳之方法。饮食方面,张志聪曰:“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如同自然界夏季地表热甚而深井之水颇凉,夏季体内阳气虚弱,消化功能弱,故夏季应进食清淡可口、易消化少油腻的食物,不可贪凉,不可过食冷饮及瓜果,导致过寒损伤机体阳气而变生诸病。夏季阳气最旺盛,人们不能厌恶炎热的阳光。如今常见的“空调病”即是如此,夏季本应为阳气外泄,但是人们为了寻求一时清凉,厌恶夏季炎热,空调的寒冷将人体毛孔闭塞,使阳气不能外泄,郁结体内,形成常见的寒包热体质,而变生各种疾病,此亦是违背夏季养阳的法则所致。“冬病夏治”即是来源于春夏养阳理论,指在夏季三伏时令,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采用顺应自然之法,借助自然界温热之性,加上适当的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温补阳气、散寒祛邪、活血通脉,增强机体之正气,以预防、减少或减轻冬令时节的”冬病”的发生。起居方面,人们应该晚睡早起,更有利于夏季阳气的吸收及宣泄。

5、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秋冬养阴,立秋过后,万物果实逐渐饱满的季节,天地间阳气渐收,阴气逐渐增加,自然界变得平定收敛。养生强调顺应天时,人们应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若违背秋收之气,则会伤及肺脏,导致提供给冬季闭藏的能力减少,而出现飨泄之类的病变。秋季养阴在五脏即为养肺,肺喜润恶燥,故在立秋之后,即可适当实用一些酸味、滋阴润燥的食物收敛肺气,补益肝气,如西红柿、葡萄、柚子、蜂蜜、银耳、鸭肉等,避免过食辛辣刺激食物损伤肺气。起居方面,秋季应该早睡(亥初21;00)早起(卯初5:00),民间素有“昼养阳,夜养阴”的说法,良好的睡眠可以保障心肺肝脾肾等脏器得到充分休养。入秋后的作息应逐步调整为“早睡早起”的状态。早起吸收自然界晨露滋养之湿,利于人体适应入秋后的“燥气”;早睡则可滋养人体阴精,对补阴有莫大的益处。

6、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疲厥,奉生者少。

7、冬季为万物生机闭藏的季节,天地间阴气愈来愈盛,冬季水气当旺,主寒凉、闭藏,人体阳气也应该顺应季节进行潜藏,腠理闭固,气血沉降,脉象偏沉。人的情志也应该像鱼鸟一样潜藏,做到精神安静,让神藏于内,如遇到紧张、激动、愤怒等情绪激动时,要注意及时调整不良情绪,保持情绪稳定状态,方能做到顺应冬季藏伏的趋势。

8、若违背冬季闭藏之性,则会伤及肾脏,导致身体闭藏功能得到破坏,则来年春季所需要的生发力量不足,继而会发生“冬不藏精,春必温病”的变证。故冬季养阴主指顺应冬季的闭藏功能。在饮食方面,“冬令进补”应多食用一些滋阴润燥、滋补肝肾之品,以顺应冬季的收藏之性,储蓄精气,保阴潜阳,并非等同于冬季宜过度温补。冬季切忌取暖无度,过食肥甘厚味,恣食温补之品,助阳伤阴,中焦脾胃烦热耗伤阴液,导致干燥上火、大便秘结等症。“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谚语也是强调不可过于温补,避免出现阳燥热消耗过多阴液,食用萝卜可用于促进胃肠蠕动,减轻过食阳热食物造成对阴液的过多消耗,以求得身体阴阳平衡。起居方面,冬季应早睡晚起,等待日出之后起床,能够更好的养护体内阳气。冬季阳气潜藏在体内,不可过于消耗,如现在人们喜欢在冬季蒸桑拿、在健身房大量运动浑汗如雨等过度发汗的行为,均可过度消耗潜藏在体内的阳气,违背了冬藏的自然规律,不利于养生。

9、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指导养生的基本法则,要求人们应顺应天地四时的变化,调节情志,调整饮食以及作息时间,以养护阴阳之气。对于平素身体健康之人,在春夏之时,饮食起居宜顺应阳气生长升发的特性,以助生长之能;秋冬之时宜顺应阳气收敛闭藏的特性,以益收藏之本,顺应四时即是《黄帝内经》的养生观。要做到与万物俱浮,与万物俱沉,顺时气而养天和,达到人与天地协同而动的作用,即做到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笔者发现,现如今随着生活环境及人们生活作息不规律,人们体质出现阳虚、阴虚、痰湿、湿热等诸多类型,在四季养生方面,更应该多多咨询中医医师养生保健指知识,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基本法则,制定“因体质而异”的养生保健方法,使身体阴阳达到更好的平衡状态。

10、原创作者:李明婷

11、来源:2023年山东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征集评选活动获奖作品

关于春夏秋冬的养生要点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