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疫情之后的中医健康养生(后疫情时代的中医养生之道)

其实疫情之后的中医健康养生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后疫情时代的中医养生之道,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疫情之后的中医健康养生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1、中医,作为我国三大国粹之一。源远流长,兼容并包。其中蕴含的药理和药学知识既深刻,又耳熟能详。普通老百姓都可以随口说出几味补身良药:诸如人参、红花、当归、党参之类,或者食物性质,凉性的鸭子需要搭配哪一味中药炖煮更好?更不要提“冬病夏治”“夏病冬治”这类中医理论,都是已经深入人心的东西。那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花这么大力气来传承中医、宣传中医呢?

2、在此次疫情中,我们能不能转头向中医寻求帮助呢?还是说像以前一样,寄希望于快速上手的西医,期待几片药下肚,就能药到病除;或寄希望于精准的手术刀,几刀切除病灶,就能安享健康。

3、我们就来看看传统中医在信息时代的当下是何种境遇以及在后疫情时代,如何理解中医养生之道。

4、01老、慢、难的中医?

5、当代社会,尤其是年轻一代。或者更准确的说法是伴随着新中国的快速崛起肆意生长起来的一代,对于中医,也许就是“老、慢、难”的印象。“老”这一词是行业特征也是市场需求特征。中医已经传承了上千年,最早的可以是神农尝百草这样的神话故事,足以担当这一个“老”字。同时,老中医,老中医,大家从没听说过老西医的叫法吧。这里的“老”指老练,成熟。所以中医在年轻一代的印象中是老练,成熟稳重的。有点像家里慈祥的老祖宗,不自觉的会多一分敬畏,但在敬畏的同时也会萌生出叛逆的心理,不愿意主动去了解和靠近它。

6、“慢”这个特点就和中医本身的性质和治病机理脱不开关系了。中医讲求治病于未起之时和治根大于治标。《黄帝内经》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所以中医讲求通过长期的调养和对细微处的观察,把病扼制在摇篮之中,而这个过程,毫不避讳的说,现代人根本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慢慢调理防治。此外,治根大于治标的要求,使得中医不像西医表现得那么药到病除。例如日常生活中的感冒治疗,中医认为,感冒只是表象,而感冒背后的冷热失调才是病灶所在,所以中医治感冒在于调节冷热。自然“慢工出细活”。

7、“难”这个特点其实存在于整个医学范围内,并不单指中医。所以这么说好像有点故意针对的味道。但对于年轻的医学生来说,想要真正弄懂中医的问题在于中医比其他更需要经验的积累。所以相对来说显得“难”了太多。

8、02疫情中的中医药

9、而在此次席卷全国的疫情中,我们传统的中医药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实中药在历史上的各种流行病中都极为重要。只是人们的目光容易集中在一起,去关注那些在风口上的事例。如果说西医的代表是先进的器材和精准的手术刀,可以在风口浪尖上保住患者的生命,如同呼吸机为患者保留最后一丝希望。那么中医就是保障我们剩下所有人的防护罩。诸位可以回忆一下,流感袭来的时候,寄宿制学校或者国企单位会不会在中午饭后配备一碗“中药大锅汤”。在这次武汉疫情时也是免费发放,增强我们抵抗病毒的能力。此外,通过中药药熏的方式为各场所消毒也是中医药的现代应用。更不要说西医化的中医,即中药饮片,中成药颗粒等。

10、03后疫情时代的中医药

11、疫情高峰期已经过去,我们不再像疫情时那样疯抢双黄连来为自己建立病毒屏障。但疫情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没有密不透风的防护墙,只有增强自己的体质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同时,我们也不再傲娇似的抵触中医的养生。不再诟病中医的“老、慢、难”,相反的是,正是中医在一直默默坚持的治病于未起之时和标本兼治,使我们在面对病毒时更多了一份底气。

12、在后疫情时代,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养生保健被推到了新的高度。来势凶猛的疫情,让我们意识到,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身锻炼已经不足以满足要求。只是停留在表面并不能真正提升我们的身体机能,毕竟身体健康不是面子工程。我们需要调转船头,侧过身子,去向我们慈祥的老祖宗寻求知识的传承。

13、这些知识就是中医的养生理论和中医药学。养生理论诸如“夏病冬治,冬病夏治”,“五气合一,六脏并重”告诉我们如何去养生,去追寻自然的养生生活方式。中医药学诸如中药的采制和炮制,如何使各种食材互不冲突,产生完美的养生效果,这些知识都蕴含在中医药学古老的智慧中。

关于疫情之后的中医健康养生,后疫情时代的中医养生之道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