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癔症转换症状,一种把心理压力转换为躯体症状的失常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癔症转换症状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癔症转换症状以及一种把心理压力转换为躯体症状的失常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癔症是指患者在精神因素刺激下出现多种多样的精神障碍或躯体症状。缺乏持久精神症状及相应器质性疾病基础,以精神症状为主者称分离性癔症,以躯体障碍为主者称转换型癔症。常由心理因素诱发,也可通过恰当的心理治疗迅速恢复。发病多以青年女性为主,儿童发病率有逐年增多趋势,儿童癔症临床表现又与成人不同,多表现为转换型癔症,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易与器质性疾病混淆而致误诊。

转换型癔症是一类以无法解释的、表现为神经系统或其他躯体疾病的随意运动或感觉功能障碍或缺陷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理障碍,被认为是歇斯底里转换,是一种把心理压力转换为躯体症状的失常。癔症以症状变化多端、缺乏显著特征为特点,发作几乎可模拟其他各种精神障碍的各种表现。同时不少神经精神疾病及内科疾病早期表现又都可出现类癔症样发作,故其他疾病首次以癔症形式发病时易被误诊为癔症。具有癔症个性的躯体疾病症状也可由于暗示性强而具有一些癔症特点,应仔细进行甄别,对症状不典型、但又查不出病因,应继续进行病因诊断,而不是简单予以癔症诊断。因此,在诊断癔症时须全面考虑临床表现、病前性格、家族遗传史、应激强烈程度、综合分析心理-社会因素的致病作用及进行严格体检,并做相应辅助检查以排除神经和内脏器质性疾病,决不能草率诊断。结合本组资料及文献,以下几点有助于诊断:

(1)症状与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不符,且症状变化的迅速性及反复性不符合一般器质性疾病规律。

(2)对于疾病漠不关心或泰然处之的态度,不主动求治,但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淡漠的不同之处是,患者对其“病人”角色很重视,要求周围人给其予“病人”应有的关注和照顾。

(3)可表现出特殊的情绪障碍,如可有发泄性情感爆发,表面生动但给人以肤浅、做作印象的情绪等。

(4)癔症症状易变且多样,不能用一般器质性疾病解释。

(5)转换症状: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不快心情,以转化成躯体症状方式出现。

(6)自我中心性:一般常在引人注目的时间、地点发作,症状表现夸大性、表演性。

(7)暗示性:易受暗示发病或缓解。

转换型癔症临床症状复杂多样,以3种类型为主。(1)癔症性运动性障碍:较常见,如肢体瘫痪、站立不能或步行不能等。本组约占30.6%。(2)癔症性抽搐发作:临床表现为突然和出乎意料的抽搐发作,类似于癫痫发作的某种形式,以类似强直-阵挛发作为最常见,发作时间较长,但并无意识丧失、咬舌、严重摔伤或大小便失禁。本组约占21.7%。(3)癔症性感觉障碍:临床表现有躯体感觉障碍,如腹痛、头痛、胸痛、周身不适、肢体麻木(部分或整个躯体);也有内脏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晕厥、过度换气、心悸、恶心、呕吐等。转换型癔症诊断时除排除器质性疾病外,还须注意与其他精神障碍鉴别,如焦虑及抑郁,特别是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存在各种躯体不适主诉症状,但缺乏相应器质性病变基础,临床上常易与转换型癔症相混淆。躯体形式障碍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给予医学检查,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不相信医生有关无躯体疾病的诊断,常伴焦虑或抑郁情绪。尽管症状的发生和持续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相关,但患者常否认心理因素存在。两者鉴别主要有以下几点:(1)转换型癔症多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且呈发作性病程,可有明显的完全缓解间期,多数患者发病有明显精神刺激;而躯体形式障碍多数为慢性起病且病程迁延,应激因素明显少于前者。(2)运动不能或肌痉挛发作对两者鉴别具有一定特异性,仅见于转换型癔症,而其他躯体症状两者均有可能出现;但躯体形式障碍头晕头痛、消化道症状、躯体疼痛及疑病观念出现频度显著高于转换型癔症。(3)躯体形式障碍焦虑情绪比癔症明显,主动求医愿望强烈;而癔症患者对自己的躯体症状大多淡然处之。(4)躯体形式障碍以抗抑郁、抗焦虑药物治疗为主;转换型癔症以心理治疗和暗示治疗为主。癔症是儿童时期最常见心因性疾病。儿童处于一个既成熟又不成熟、既独立又依赖的错综复杂的矛盾时期,情感调节能力低,对各种有害因素反应较为敏感。

转换型癔症多有心理异常,本组最常见的为学习困难、学校恐怖症、担心考试。其他诸如自尊心受挫、家庭不和、父母冲突、父母精神异常、父母对子女教育方式不当及同学间冲突引起气愤、委屈、恐惧及不幸意外遭遇而导致的强烈情感反应,均可导致癔症。但须注意的是,某些躯体疾病、疲劳、健康状况不良等因素也易促发本病。另外,社会竞争愈来愈激烈,学校、家长对儿童期望高、心理压力增大也是目前心理疾病增多的一个主要因素。这种心理冲突,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躯体和心理反应,应引起家长、社会及医疗系统的广泛关注。

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转换型癔症认识,掌握发作特点,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时应全面细致,并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病变;应加强医患沟通,了解家庭和社会环境、个性特征及发病诱因;拓宽诊断思路,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及心理负担。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