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知了成虫的营养价值和功效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六七十年代知了是农村人补充蛋白很重要的营养成分,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知了成虫的营养价值和功效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1、蝉,又名知了,夏天生存在树上的一种昆虫,善于鸣叫。在我的印象中,这是种天越热叫得越响的动物,叫的让人心烦意乱。所以,蝉鸣,被很多人名之为蝉噪。
2、古籍当中有记载,用竹竿沾上熬制的浆糊,粘树上的知了。不知道古人这样做,是为了消除噪音,还是为了吃。清朝雍正年间大名鼎鼎的粘杆处,就是做这项工作的。
3、唐朝著名的诗人骆宾王,在一首著名的诗里边,曾经写到过这种动物。“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一般人都认为,蝉吸风饮露,志气高洁,就是叫声烦人。
4、六七十年代那时候,农村树木很多,村里村外到处都是。人们普遍有这样的观点,看一个村庄是穷还是富,从远处就可以看得出来。树多的村子,一般会比树少的要富。所以,农村人普遍重视种树绿化,大概也有朴素的环保观念吧。
5、一场大雨过后,每棵树的周围,都可见许多蝉的幼虫钻出后留下的小孔。小孔有手指粗细,深浅不一。今天,当人们普遍追求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好的口味的时候,蝉的幼虫,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珍品。所谓的“金蝉”,不但营养价值极高,价格也让人望而生畏。
6、树底下的小孔,是蝉的幼虫已经从地底下爬出来的标志,有人想从小孔里挖到金蝉,那是徒劳。如果要想抓住金蝉,需要在晚上,它们刚刚钻出地面,还没有或者是刚刚爬到树干上的时候。那时候手电属于奢侈的家用电器,一般人家买不起。即使买得起手电,也用不起电池。所以夜间抓金蝉,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7、蝉在钻出地面后,直接会往树上爬。等爬到树枝上,或者,有的甚至直接在树干上,就停下来。那金黄色的外壳,从背部开始开裂。从裂开的背部,还是白色的知了,慢慢的,艰难的一点点往外爬。爬的过程中,颜色逐渐起变化,从白色,变成浅绿,再慢慢变黑。颜色变化的过程中,身体包括翅膀,一点点从柔软变硬。用不了多长时间,当整体变成黑色,外壳和翅膀完全变硬,就可以飞了。
8、蝉的食物是树的汁液,如果不受到惊吓,他们会一直趴在树枝上,鸣叫,吃食。产卵,就直接产在树枝上。青枝绿叶之间,偶尔可见干枯的硬枝夹杂期间,这大都是头一年知了在上边产了卵,枯萎了。枯萎了的树枝,只有在冬天冻硬了,或者树枝死了变干的时候,会在大风的作用下断掉落在地上。这些有蝉卵的树枝,大部分都被人捡回家去烧了。只有极少数的幸运者,才能在下大雨的时候,慢慢埋进土里。
9、埋进土里的蝉卵,在合适的温度湿度下,会变成幼虫,就是所谓的金蝉,或者村民所称的知了猴。蝉从卵,到成为成虫,整个过程会很长,有的会有五六年,也真的不容易。村里人盖房子打地基,或者挖猪圈的时候,偶尔会见到一个湿的泥团。泥团拳头大小,有点像屎壳郎滚成的土球,球的周围有少量水,这就是蝉的幼虫所生存的环境。据说,蝉的幼虫可以这样在土里活很多年,一直也不会死。直到遇到大雨,上边的土质变得松软,成为泥。这时候,不管土球距地面有多深,土球里边的金蝉都会顺着松软的泥土钻出地面,爬到树上去,成为会叫的知了。
10、我们那时候抓知了,多数时候是烟熏火燎战术。蝉和许多昆虫一样,夜晚有趋光的特性,这就为人们提供了机会。到了晚上,聚集三两个人,每人捡一点干的或者不太干的柴火,在树下的空地上,或者道路当中点燃,只要有一些亮光就行。点燃柴火以后,所有的人,围着有蝉鸣声的树,细一点的树直接用脚踹,比较粗的树,大家从地上拣土坷垃往树枝上扔。不管是踹,还是用土坷垃打,都会就把正在声嘶力竭不停鸣叫的知了惊动。受了惊的知了,嘶叫着从树上飞下来,飞蛾扑火一般向着火堆飞过去。
11、蝉毕竟不是飞蛾,或许比飞蛾聪明一点,也或许感受到了火堆的热度,一般都不会直接落到火上。嘶鸣的蝉,噼里啪啦的落在火堆周边的地上。大家或者顺着叫声,或者在火光映衬下,一个一个摸索着,将落地的知了收入囊中。运气好的时候,几个人一两个小时的忙碌,可以捉到半书包。
12、捉回去的这些知了,找个盆子用盐水泡上,第二天早晨清洗干净,就可以做来吃。直接放在干锅里炒一下,或者用少许油煎一下,都可以发出诱人的香味。这东西的蛋白质含量很高,美味又有营养,可以很好的为长身体的孩子补充能量。
13、在我看来,知了的成虫,仅从口感方面说,比金蝉要好不少。金蝉的皮肉都是软的,吃起来没什么嚼劲。而成虫,身体里边有一些肌肉,吃起来有肉的感觉。相比较之下,我更喜欢成虫的知了,这一点,跟大多数人不同。
14、每个盛夏的夜晚,只要不下雨,村里村外,到处的路上都可见火光点点,也可以听见知了紧一阵慢一阵,或欢快或惊恐的叫声,成为夏夜里的一景。不知道蝉算是益虫还是害虫,但是夏夜捉蝉,既让小孩子打发了多余的精力体力,又减少了蝉的数量和鸣声,算是比较有益的一件事吧。对于那时候的孩子来说,烟熏火燎抓知了这件事,用趋之若鹜、乐此不疲来说,一点都不算过分。
关于知了成虫的营养价值和功效和六七十年代知了是农村人补充蛋白很重要的营养成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