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祝肇刚大夫医术(京城名医施今墨学术思想介绍)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祝肇刚大夫医术和京城名医施今墨学术思想介绍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祝肇刚大夫医术以及京城名医施今墨学术思想介绍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按:施今墨初年追随黄兴革命,民国成立后退出政坛悬壶济世,成就一代名医。

一、力倡中西医结合。略。

二、提倡八纲辨证应是气血、表里、虚实、寒热,而阴阳应为总纲。认为原八纲辨论证中无气血辨证实感欠缺,病证无外感、内伤,无不侵及气血,不辨气血,施治不能确切。

三、运用“对药”,如布阵用兵。施先生于临床治病,处方中经常双药并书,或一气一血、或一升一降,或一寒一热,或一散一收……纵横捭阖,随心所欲,得心应手。尝云:“临证如临阵,用药如用兵,必须明辨证候,详慎组方,灵活用药。不知医理,即难辨证,辨证不明,无从立法,遂致堆砌药味,杂乱无奇”。门婿祝谌予曾于临床中收集药对百数十对。命之,施今墨药对”,后学吕景山再整理为《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统观施先生对药,皆取自于古方之精华,如:“桂枝汤”之桂枝配白芍;“小柴胡汤”之柴胡配黄芩,黄芩配半夏;“桑菊饮"之桑叶配菊花等等。可谓善采百家之长。

四、擅长妇科,重视“冲、任、督、带”。施先生说:“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流通,经血渐盈,应时而下。而任、督二脉,一在体前,一在体后,上下周循,关系至切。带脉者环腰一周与诸经脉均有联系,各经之伤,皆能影响带脉”。若血气不充,经水不至,谓之:无水不能行舟。不可用攻破峻剂,而宜用大量养血培补本元药物,如鹿胎膏、紫河车及诸胶之属,血盈则经自至。月经诸病虽是血证,然不能单纯治血,气为血帅,血随气行,气血相关极切。妇女生育,本为生理机能,若婚后久久不孕,如非男子有病,则需查妇女子宫、卵巢,是否有异,审其因,导其源,治之明难。

五、治外感病注内因。于外感,皆认为分外感风寒,外感风热,注重外邪性质。施先生说:“辨证法认为,外因是条件,内因是依据,外因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治外感病不能只查其外因。也要明确机体的内因。外感风寒、风热、风湿,仅仅强调了外因。更应明确感冒之所成主要在内因,也就是机体内部有热才易外感。机体内部平和,就不易感受外邪。所以既要辨别外感何种六淫之邪,更要清化内热。不只解表,也要清里,创立七解三清、五解五清、三解七清等法,其目的为明确解表药与清里药的比例。验之临床,屡用屡效。

六、治慢性病以健脾补肾为大法。施先生认为各种慢性病都表现为脏腑受损。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既是脏腑受损,补其先后天即是治其根本。在症状极为复杂,几乎五脏六腑都有病症表现,如何施治难下决断时,采用补脾肾之法,几剂药服下,次要矛盾消减,主要矛盾则会突出,究竞何脏何腑受损即表现无遺,然后辨证治疗,病即痊可。

七、治疗胃肠病,专立十法:温、清、补、消、通、泻、涩、降、和、生。

1.寒宜温,胃肠喜温而畏寒,常用药如干姜、吴黄、附子、肉桂、刀豆子、肉豆蔻、香附米之类,良附丸、理中汤等,均属习用。.

2.热宜清,胃中实热,必以寒折。三黄石膏汤、龙胆泻肝汤可用,竹茹亦常用。

3.虚宜补,健补脾胃。常以四君子汤化裁,柴胡,升麻。升清阳以益脾气,补脾不宜过用补气之药。以免气滞堵闷。

4.实宜消,食积不清,必与消导,保和丸为常用之方,佩兰,菖蒲、代代花有醒脾健胃助消化之功。

5.痛宜通,凡胃肠部疼痛,宜用通气活血药,正气灭香散、九气钻痛散实为常用。

6.腑实宜泻,可用诸承气类或番泻叶等。肠枯津少则宜润燥益津,肉苁蓉、当归、晚蚕沙、皂角子常用,自拟方“上下左右”(苦桔梗、炒枳壳、桃杏仁、薤白头)理气通便而不伤脾胃。

7.肠滑宜涩,常用石莲子、诃子肉、五倍子、苍术炭等,滑泻不止用米壳但不可久用。

8.呕逆宜降,胃以下行为顺,常用旋复代赭汤、橘皮竹茹汤并配用藿香、佩兰等。

9.嘈杂宜和。脾胃不和,宜用辛开苦降之法,吴黄配黄连,黄芩配半夏、寒温并用,脾胃和,嘈杂除。

10.津枯宜生,脾胃津枯,食欲亳无,有曰“胃呆”。宜养阴生津、洋参、石斛、生谷芽、内金、荷叶、绿萼梅均可习用。叶天士之乌梅肉伍木瓜,临床用之甚效。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