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荨麻疹紧急处理方法的一些知识点,和突然荨麻疹不用慌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春秋之际是荨麻疹高发期,连笔者也不能幸免。今天就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古法挠痒痒传承人的我来说说荨麻疹。
痒是一种引起机体产生抓挠欲望的不愉快感觉。与疼痛一样,痒觉也是机体的一种自我防护反应,可以促使机体及时避免有害刺激。
与疼痛不同的是,目前已经有不少止痛药,可对于“痒”的机制还不十分明确,也就没有特效止痒药。
目前占主流的是选择性学说和特异性学说。选择性学说认为,痒觉的产生和传递是由体内一部分神经元特异性承担的,与痛觉等其他感觉的传导相独立;而特异性学说则认为,痒觉通路虽然存在某些特有的感觉投射神经元,但是整体痒觉的传递和疼痛等其他感觉是交联在一起的,并且认为痛觉传导会抑制痒觉信号的传导。这也是为什么在痒的时候轻微抓挠会暂时减缓痒觉。
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常见起病急如风,莫名其妙就自发开始了。刚开始皮肤瘙痒,无论挠或不挠,痒的地方很快就出现风团。呈现红色,形状多样,可分散或融合,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像橘子皮。
荨麻疹属于过敏性疾病,病因较为复杂。过敏的发生主要与两大因素有关,即外源性和内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是指某些外界物质或外界作用能够导致部分人的免疫系统发生异常反应,包括物理刺激、食物、药物以及运动等,都可以激活体内的免疫系统造成过敏。而内源性因素包括机体的一些状态。比如某些感染(如幽门螺杆菌)、激素代谢异常、精神压力、遗传因素,都会引起免疫系统的异常或紊乱,使机体对外界因素甚至自身成分过度敏感,导致过敏症状的发生。
病情严重的急性荨麻疹还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胸闷及咽喉梗阻等全身症状,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就医。
荨麻疹,尤其是慢性荨麻疹,病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病因又不明确,虽然荨麻疹可以自己好,但这个过程很难受了。治疗的目的也就是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消除诱因或可疑的病因有利于荨麻疹自然消退。正如上文所说,诱因非常多,只能多加留意可疑因素。疑与食物相关的话,建议记录食物日记,寻找可能的食物过敏原并加以避免,特别是一些天然食物成分或某些食品添加剂可引起荨麻疹。平时生活中也要注意常换洗贴身衣被,洗澡水温度不要太高,一般控制在42℃以下,过高的水温会导致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反而会影响病情缓解甚至加重荨麻疹的发作。
急性荨麻疹首选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包括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阿伐斯汀、依巴斯汀、依匹斯汀、咪唑斯汀、苯磺贝他斯汀、奥洛他定等。这类无镇静作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也是儿童、老年人患者的首选,对儿童来说避免了镇静类抗组胺药给学习带来的影响,对老人来说避免了第一代抗组胺药可能导致的中枢抑制作用,防止由此引起的跌倒风险等。
哺乳期也首选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但妊娠期目前无绝对安全可靠的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组胺药。如果不幸妊娠期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必须使用抗组胺药的话,目前相对安全可靠的第二代抗组胺药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和左西替利嗪。
当急性荨麻疹发作,口服抗组胺药不能有效控制症状,或者反复发作大于6周,成为慢性荨麻疹,需要到医院皮肤科就诊,调整用药。
皮肤科医生会根据情况,更换抗组胺药或者联用抗组胺药,严重者可能会用上糖皮质激素。医生若怀疑慢性荨麻疹与各种感染或慢性炎症有关,也会酌情考虑抗感染或控制炎症等治疗。对于各种治疗无效的慢性荨麻疹,可考虑使用雷公藤、环孢素这样的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或光疗。
至于外用药膏,指南中没有提到,建议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使用。自己购买的话,若不怀疑对中药、植物过敏,可以选择含中药成分、植物成分的非处方药外用。
有时候想想科技发展对于解决一些最常见的需求还不太够。衣服两三天洗一次,都在用洗衣机,碗天天洗都没有一个完美的洗碗机,还是得手洗。偶尔疼痛,都有各种止痛药,甚至阿片类止痛药,经常蚊虫叮咬,痒起来都没有一款特效止痒药,还是得手挠。
最后祝您,不苦肌痒,漂漂亮亮,再见!
[1]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荨麻疹研究中心.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8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9,52(1):1-5.
[2]杨雁,唐宗湘.痒觉信号通路与相关受体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进展,2013,40(3):209-215.
[3]周光,孙凤霞,吴明明.慢性荨麻疹200例日出疹规律调查[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0,(12):872-873.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