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败酱草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中药古今研究)

大家好,败酱草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中药古今研究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败酱草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和中药古今研究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1、《名医别录》:“主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足,产后疾痛。”

2、《神农本草经》:“味苦,平。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疸,痔,马鞍热气。”

3、《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味苦、咸,平、微寒,无毒。主治暴热,火疮赤气,疥瘙,疽痔,马鞍热气。除痈肿,浮肿,结热,风痹,不足,产后腹痛。”

4、《长沙药解》黄元御:“味苦,微寒,入足厥阴肝经。善破瘀血,最排痈脓。”

5、《本草纲目》:“善排脓破血,故仲景治痈,及古方妇人科皆用之。”

6、《本草正义》:“此草有陈腐气,故以败酱得名。能清热泄结,利水消肿,破瘀排脓。惟宜于实热之体。”

7、《本草从新》:“解毒排脓,治痈肿,破凝血,疗产后诸病。

8、成分:主含黄花败酱皂苷A-F、常春藤、齐墩果酸、木犀草素、槲皮素、芦丁、异荭草苷、异牡荆苷、东莨菪内酯、七叶内酯,以及挥发油、环烯醚萜类、甾醇类等。

9、作用:本品有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镇静、保肝、止血、抗缺氧等作用。

10、药理:败酱草对葡萄球菌、链球菌有抑制作用,并有抗病毒作用;能促进肝细胞增生、防止肝细胞变性;其果枝能舒通门静脉循环,加速肝细胞再生,因而有降酶、降絮作用。大量应用,可引起暂时性白血球减少和头昏、恶心。

11、临床报导: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取黄花败酱鲜叶适量,加生石膏共捣烂,再用1个鸭蛋清调勻,敷于肿痛处,24小时取下,重症需敷2次,有并发症时需加服其煎剂。治疗200例,90%例在局部敷药后24小时内症状消失。

败酱草的功效与作用及副作用和中药古今研究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