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风寒感冒药五大常用药小儿 小儿感冒常用中成药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风寒感冒药五大常用药小儿,以及小儿感冒常用中成药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1.儿感清口服液

【药物组成】紫苏叶、荆芥穗、薄荷、黄芩、桔梗、化橘红、法半夏、甘草。

【功能主治】解表清热,宣肺化痰。适用于外感风寒、肺胃蕴热证,症见发热恶寒,鼻塞流清涕,咽喉肿痛,咳嗽有痰,色白,口渴,舌淡红或红,苔白,脉浮滑。

【特点分析】本成药清热化痰之力突出,又能解表和胃,但解表之力较弱,对于风寒表证不著,但兼痰热内蕴者较宜。临床以发热恶寒、咳嗽有痰、色黄白为使用指征。

【药理作用】具有解热、镇痛、抗感染、止咳、化痰等作用。

【传统应用】感冒证属外感风寒、肺胃蕴热者。

【现代应用】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1~3岁,一次10ml,一日2次;4~7岁,一次10ml,一日3次;8~14岁,一次20ml,一日3次。

【使用注意】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2.小儿感冒退热糖浆

【药物组成】板蓝根、大青叶、连翘、桑枝、荆芥、防风、紫苏叶。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解表。适用于伤风感冒证,症见畏冷发热,咽喉肿痛,头痛咳嗽,舌淡脉浮。

【特点分析】本成药清解之力较为突出,功长清热解毒,解表祛风。适用于外感风邪轻证,热毒内壅者较宜,尤以咽喉肿痛者更为适宜。临床以恶寒发热、咽痛为使用指征。

【药理作用】具有抗病毒、解热、抗感染、镇痛等作用。

【传统应用】感冒证属外感风邪者。

【现代应用】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2个月至1岁一次4ml,2~5岁一次6ml,6~8岁一次8ml,9~10岁一次10ml,一日3~4次。

【使用注意】脾虚易腹泻者慎服。忌食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3.小儿清感灵片

【药物组成】羌活、黄芩、荆芥穗、防风、苍术(炒)、白芷、川芎、葛根、牛黄、地黄、苦杏仁(炒)、甘草。

【功能主治】发汗解肌,清热透表。适用于外寒内热证,症见发热怕冷,肌表无汗,头痛口渴,咽痛鼻塞,咳嗽痰多,体倦乏力,舌淡苔白或白腻,指纹紫滞。

【特点分析】本成药由张元素《此事难知》的九味羌活汤加减而成,功长祛风除湿,散寒止痛,并兼清热养阴之效。其特点在于“分经论治”,表里兼顾,寒热并用,升降有度,辛温升散而不伤阴,清热寒凉而不碍邪。对于外寒里热之表证较宜。临床以恶寒发热、无汗、头身强痛、口渴为使用指征。

【药理作用】具有抗病毒、抗炎、镇痛等作用。

【传统应用】感冒证属外寒内热者。

【现代应用】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1岁以内一次1~2片,1~3岁一次2~3片,3岁以上一次3~5片,一日2次。

【使用注意】风热、暑湿感冒不宜应用。忌食生冷、辛辣及不消化食物。

1.小儿解表颗粒

【药物组成】金银花、连翘、荆芥穗、防风、紫苏叶、葛根、蒲公英、黄芩、牛蒡子(炒)、人工牛黄。

【功能主治】宣肺解表,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证,症见发热恶风,头痛咳嗽,鼻塞流涕,咽喉痛痒,舌红苔薄黄,指纹青红或脉浮数。

【特点分析】本成药解表之力较为显著,清热之效稍逊,适用于外感风热,表证、热象皆较显著者为宜。临床以发热恶风、咽痛、舌红为使用指征。

【药理作用】具有抗病毒、解热、抗感染、镇痛等作用。

【传统应用】感冒证属外感风热者。

【现代应用】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1~2岁一次4g,一日2次;3~5岁一次4g,一日3次;6~14岁一次8g,一日2~3次。

【使用注意】风寒感冒者慎用。脾虚便稀者慎用。忌食生冷、辛辣、油腻的食品。

2.小儿退热口服液(颗粒)

【药物组成】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连翘、栀子、牡丹皮、黄芩、重楼、竹叶、地龙、白薇、柴胡。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解毒利咽。适用于外感风热证,症见发热恶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或耳下腮部肿胀、疼痛,咀嚼不便,咽喉痛痒,舌红苔黄,指纹紫或脉浮数或滑。

【特点分析】本成药清热之力较为突出,功长解毒退热,并兼凉血散瘀之效,对于外感风热、热毒壅盛者较宜。临床以发热恶风、咽痛腮肿、舌红苔黄为使用指征。

【药理作用】具有抗病毒、解热、抗感染等作用。

【传统应用】感冒、痄腮证属外感风热者。

【现代应用】感冒、腮腺炎、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液:口服。5岁以内一次10ml,5~10岁一次20~30ml,一日3次。颗粒剂:开水冲服。5岁以内一次5g,5~10岁一次15g,一日3次;或遵医嘱。

【使用注意】风寒感冒者慎用。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主,宜清淡,忌食生冷、辛辣、油腻食品。

3.小儿柴桂退热口服液(颗粒)

【功能主治】发汗解表,清里退热。适用于风热袭表证,症见发热,头身痛,流涕,口渴咽红,溲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浮数。

【特点分析】本成药为临床小儿常用退热中成药之一,功长解表退热。药仅两味,为太阳少阳合治之剂。虽清解之力较弱,退热之效却较为显著。故对于外感表邪所致的中低度发热较宜。临床以发热、恶寒、咽干为使用指征。

【药理作用】具有解热、抗感染、抗病毒、镇痛、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

【传统应用】感冒证属外感风热者。

【现代应用】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1岁以内,一次5ml;1~3岁,一次10ml;4~6岁,每次15ml;7~14岁,一次20ml。一日4次,3天为一个疗程。

【使用注意】风寒感冒者慎用。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4.小儿热速清口服液(颗粒)

【药物组成】柴胡、黄芩、金银花、连翘、葛根、板蓝根、水牛角、大黄。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利咽。适用于外感风热证,症见高热,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咳嗽,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指纹浮紫或脉浮数。

【特点分析】本成药功长清热泻火,又兼解表散风之功,对于外感风热表证,邪热内盛者较宜。临床以高热、咽痛、便干、舌红苔黄燥为使用指征。

【药理作用】具有抗病毒、解热、抗感染、镇咳、祛痰、增强免疫等作用。

【传统应用】感冒证属外感风热者。

【现代应用】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1岁以内一次2.5~5ml,1~3岁一次5~10ml,3~7岁一次10~15ml,7~12岁一次15~20ml,一日3~4次。

【使用注意】风寒感冒或脾虚、大便稀薄者慎用。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品。

5.小儿双清颗粒

【药物组成】人工牛黄、羚羊角、水牛角浓缩粉、厚朴、板蓝根、连翘、拳参、石膏、莱菔子(炒)、荆芥穗、薄荷脑、冰片。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表里双解。适用于表里俱热证,症见发热口渴,咽红流涕,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脉数或浮数。

【特点分析】本成药清热解毒之力较为显著,能通泻气分血分邪热炽盛,兼疏风之力,又有辛凉开窍、平抑肝阳之功,防小儿热盛而致痉厥神昏;兼健脾消食之品,防苦寒伤阳败胃而致纳差食减。故为表里双解之剂,适用于小儿外感属表里俱热证,临床以发热口渴、咽红流涕、舌红苔黄为使用指征。

【药理作用】具有解热、抗感染、抗菌、抗病毒、镇痛等作用。

【传统应用】感冒证属表里俱热者。

【现代应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周岁以内小儿一次0.5~1袋,1~3岁一次1~1.5袋,4~6岁一次1.5~2袋,7岁以上一次2~2.5袋,一日3次;重症者于服药后2小时加服一次。

【使用注意】不可过量久服。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品。

6.小儿感冒颗粒

【药物组成】广藿香、菊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地黄、地骨皮、白薇、薄荷、石膏。

【功能主治】疏风解表、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证,症见发热、头胀痛、咳嗽痰黏、咽喉肿痛,舌质红舌苔黄燥,脉象洪数。

【特点分析】本成药以清热解毒之功为主,兼有疏风解表之力,可令风之邪从表里双解。又有芳香辟秽之功,善化中焦湿浊,且柔和不烈,不至走窜耗散。另有凉血养阴之效,清热而不伤阴。故能顾护脾胃及阴津,为清解而不苦燥之剂,适用于小儿感冒证属风热,表证不重,阴液已伤者,临床以发热恶寒、咳嗽痰多、咽喉肿痛为使用指征。

【药理作用】具有解热、抗感染、抗菌、抗病毒、镇痛等作用。

【传统应用】感冒证属外感风热者。

【现代应用】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1岁以内一次6g,1~3岁一次6~12g,4~7岁一次12~18g,8~12岁一次24g,一日2次。

【使用注意】风寒感冒者,糖尿病患儿、脾虚易腹泻者慎用。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品。

【药物组成】天竺黄、红花、人工牛黄、短管兔耳草、岩白菜、高山辣根菜、白檀香、唐古特乌头、甘草。

【功能主治】清热祛风,化痰止咳。适用于外感风热证,症见咳嗽有痰,发热咽痛,舌质红舌苔黄燥,脉象洪数。

【特点分析】本成药为取自藏医传统古验方,其清肺退热、止咳化痰之功显著,又能凉心定惊,以防热盛痉厥。本成药清解退热、止咳祛痰之力较好,适用于外感风热,热象偏盛者,临床以发热、咳嗽痰多、咽喉肿痛为使用指征。

【药理作用】具有解热、抗感染、抗菌、抗病毒、镇痛等作用。

【传统应用】感冒证属外感风热者。

【现代应用】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1岁以内一次1.5g,1~5岁一次3g,5岁以上一次6g,一日3次。

【使用注意】风寒感冒或脾虚、大便稀薄者慎用。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品。

【药物组成】柴胡、黄芩提取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利咽。适用于外感风热证,症见发热,周身不适,头痛,目眩,咽喉肿痛,咳嗽,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脉浮数。

【特点分析】本中成药解毒清热作用明显,疏风解表作用较弱,适用于外感风热,热象明显者,临床但见发热即可使用,一般以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大便干结为使用指征。

【药理作用】具有抗病毒、解热、抗感染、镇痛等作用。

【传统应用】感冒证属外感风热者。

【现代应用】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一袋,一日2次。

【使用注意】风寒感冒或脾虚、大便稀薄者慎用。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食品。

1.消食退热糖浆

【药物组成】柴胡、黄芩、知母、荆芥穗、青蒿、牡丹皮、槟榔、厚朴、水牛角浓缩粉、大黄。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食通便。适用于外感时邪、内兼食滞证,症见高热不退,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大便酸臭,或腹痛泄泻,大便秘结,大便不畅,舌苔薄腻,指纹浮滞,脉浮滑。

【特点分析】本成药长于清肝凉血,并兼生津之功,能清热解表,泻下导滞。对于表证不著,热入营血,并兼食滞明显者较宜。临床以高热、大便不畅、苔薄腻为使用指征。

【药理作用】具有解热、抗感染、镇痛、调节胃肠运动等作用。

【传统应用】感冒证属外感时邪、内兼食滞者。

【现代应用】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1岁以内一次5ml,1~3岁一次10ml,4~6岁一次15ml,7~10岁一次20ml,10岁以上一次25ml,一日2~3次。

【使用注意】风寒感冒、脾虚便溏者慎用。忌食生冷、辛辣、油腻食品。

【药物组成】广藿香、香薷、紫苏叶、木香、厚朴(姜炙)、砂仁、枳壳(去瓤麸炒)、陈皮、山楂(炒)、麦芽(炒)、六神曲(麸炒)、茯苓、白扁豆(去皮)、葛根、生姜、甘草。

【功能主治】解表和中,健胃化滞。适用于胃肠积滞、外感时邪证,症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脘腹胀满,身热体倦,饮食少进,不思乳食,呕吐泄泻,气味酸馊,小便不利,舌苔薄腻,指纹浮滞,脉浮滑。

【特点分析】本成药芳香理气之功明显,故对于外感风寒、食滞中脘所致的感冒、霍乱吐泻、水土不服、食积厌食或是山岚瘴气皆可使用。若用以治疗外感,临床以恶寒发热、脘胀纳呆、苔白腻为使用指征。

【药理作用】具有解热、抗感染、调节胃肠运动、促进消化等作用。

【传统应用】感冒证属胃肠积滞、外感时邪者。

【现代应用】小儿消化不良、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

【不良反应】目前尚未检索到不良反应报道。

【用法用量】口服。周岁以内1~2片,1~3岁一次2~3片,3岁以上一次3~5片,一日2次。温开水送下。

【使用注意】食积无表证者慎用。忌食辛辣油腻性食物。

⊙版权声明:文章选自人卫中医,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关于风寒感冒药五大常用药小儿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