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香榧吃需要扒黑皮吗(古诗文里品东阳香榧)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香榧吃需要扒黑皮吗的问题,以及和古诗文里品东阳香榧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时序金秋,山色将斓,榧香沁心。在品尝清香的新榧之前,我们先欣赏一下古人笔下有关东阳香榧的诗文,领略历久弥香的东阳香榧文化。

自宋迄清的香榧诗,见之于文献的区区不超过十首,诗文完整者仅六—七首,其中与东阳有关的至少五首。书籍、网络对香榧古诗的引用、解读甚至作者,多有谬误,现予一一辨析。

苏轼笔下“玉山果”

一代文豪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别称苏东坡、苏仙。人生多波折,但都能坦然处之。先后两次在杭州任职,第一次是与王安石变法产生分歧,于是请求出京任职,熙宁四年至熙宁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第二次是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东坡被召还京,但夹在新旧党争之间,两不讨好,又遭诬告陷害,再度自求外调。元祐四年至绍圣元年(1089—1094),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所谓“诗人不幸诗家幸,苏轼不幸杭州幸”,苏轼在任期间不仅带领杭州人民有效治理西湖,还留下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名句。在此时期,苏轼还写了一首吟咏香榧的诗,一不小心成了第一位为东阳香榧代言的名人!且看这首代言诗:

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瘴雾脱蛮溪,清樽奉佳客。客行何以赠,一语当加璧。祝君如此果,德膏以自泽。驱攘三彭仇,已我心腹疾。愿君如此木,凛凛傲霜雪。斫为君倚几,滑净不容削。物微兴不浅,此赠毋轻掷。

这首五言咏物诗,前四句,从香榧的产地、容器之美、饮酒送客入题,为下面进一步赞美香榧作铺垫。中间十句,借香榧治病养生的功效、凛然斗雪的风骨、堪称精良的材质,既赞美香榧的珍贵,又期盼以香榧的品德来滋润人心,要像榧树一样凛然地迎霜斗雪,充满正气。最后两句,强调香榧虽小,给人的启发联想不浅,希望珍惜此果。

苏东坡借咏香榧“德膏以自泽”“驱攘三彭仇”“凛凛傲霜雪”“滑净不容削”,以榧在山野尚此,喻人当志存高远。“此赠毋轻掷”,既劝人珍惜异物,也感自己被外放,隐隐有期盼得到朝廷重用之意。

香榧在北宋时就成为了士大夫餐桌上的珍果佳肴——“粲为金盘实”“清樽奉佳客”,把香榧盛放在金盘里,恭敬地用手捧着酒杯,请贵客品榧饮酒。苏东坡也是一位大美食家,对香榧这一山珍情有独钟,在其著作的《物类相感志》载:“榧煮素羹,味更甜美。猪脂炒榧,黑皮自脱。榧子甘蔗煮,其渣自软。”香榧不仅仅可以炒着吃,还可以煮着吃、熬汁吃,真是“物微兴不浅”啊!

自苏东坡后,玉山果成了优质香榧的代名词。但历史上,对玉山果产地多有误解。有人以为是江西的玉山县,古人专门作了考证。如宋代严有翼著的《艺苑雌黄》记载:“予与潘伯龙食榧子,乃言诸处榧皆不及玉山者,予方悟东坡诗有‘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之语,恐是上饶玉山县。潘云:‘玉山地名,在婺之东阳县,所生榧子香脆与它处迥殊。’予考《集韵》榧字注云:‘木名,有实出东阳诸郡。’而《本草》榧实注,亦云:‘今出东阳诸郡。’”

又,南宋袁文《瓮牗闲评》:“亦言苏东坡《榧子诗》,赵次翁注云:‘出信州玉山县。’然信州初不出榧子。此玉山乃在婺州,婺州榧子冠于江浙。”

由此可见,婺州东阳县玉山乡所产“榧子香脆与它处迥殊”,以至“婺州榧子冠于江浙”。南宋高似孙《剡录》中直指:“东阳玉山出榧,曰玉山果。”

现在,对“玉山果”产地仍有许多误解。以为玉山乡就是现在磐安县的玉山镇,现在玉山镇所产的香榧才可称“玉山果”。

其实不然。在1983年东阳、磐安分县之前,玉山一直属于东阳县。查1993年版《东阳市志》,宋咸平四年(1001),东阳县合并灵泉、玉山两乡为玉山乡。辖岭口、西营、张村、马塘、里光洋、胡宅、雅庄、山宅、尚湖、南坑、玉村、上路研、尖山、新宅等村。这个区域,大概就是苏东坡作此诗时的玉山。此后,玉山乡的区域范围在各个朝代,都有调整。民国32年底,东阳县共5个区,64个都乡,其中玉山区辖廿四都、廿五都、廿六都、廿七都、三十一都。廿四都为今东阳市三单乡,廿五都为今东阳市佐村镇西营片。1982年时玉山区11个乡:西营、岭口、玉峰、尖山、胡宅、三单、玉溪、万苍、尚湖、山环、九和,1983年东磐分县,原玉山区西营、三单乡、玉溪乡留在东阳,其它乡镇划归磐安。

所以玉山果的产地,在1983年东磐分县之前在东阳县,东磐分县之后,应包括现东阳市、磐安县的部分区域。当然,随着香榧良种的推广,东阳香榧良种系列种植区所产的榧子,是否可以称为“玉山果”,那又另当别论。

不愧是苏大学士,对香榧治病养生的功效了解的如此详尽。“驱攘三彭仇”,意为驱除人体内作祟的仇敌三虫。三彭,也叫“三尸”、“三虫”,道教指在人体内作祟的三种害虫。

对香榧的药用功效记载,最早在公元三世纪初,魏吴普《神农本草经》:“彼子,味甘温,主(治)腹中邪气,去三虫,蛇蛰,蛊毒,鬼疰,伏尸。”

公元五世纪末,南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味甘,主治五痔,去三虫,蛊毒,鬼疰。生永昌(注:永昌郡,南朝时位置相当于现代的中国云南省西部、缅甸克钦邦东部、掸邦东部的土地。产云南榧,与浙江的榧树不同种)。今出东阳诸郡。”陶弘景增加了“主治五痔”功效,并明确产地为“今出东阳诸郡”。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陶弘景的道教师父孙游岳是东阳人,他又与当时的东阳郡太守沈约交情深厚,当是所言不差(不知何因,在东阳西岘峰山麓建有陶岩殿,供奉陶弘景塑像),这是东阳市也是金华市为香榧产地的最早记录,距今已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

唐显庆四年(659年),苏敬等人根据《本草经集注》编修的《新修本草》,对榧实有相同的记载。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典。

苏东坡博学多才,估计看到过以上记载,所以用“驱攘三彭仇”的诗家语,描述香榧的功效,并研究食谱。

苏东坡之后500年,明代李时珍(1518—1593)对香榧的功效作了更深入的研究,在其《本草纲目》中记载:“榧亦作斐,其木名文木,斐然章采,故谓之榧”。“治五痔,去三虫蛊毒,鬼疰恶毒”,“疗寸白虫,消谷,助筋骨,行营卫,明目轻身,令人能食”,“治咳嗽白浊,助阳道”。香榧不但能“治五痔,去三虫”,还能“消谷,助筋骨,行营卫,明目轻身,令人能食”。这些功效,被现代医药科技一一证实。

值得一提的,诗句“斫为君倚几,滑净不容削”一句还隐含一个典故:书圣王羲之“尝诣门生家,见棐(榧)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晋书·王羲之传》)

因落子富弹性,闻声如沉水,悠悠有余韵,香榧木遂成为制作围棋墩的上好材料。浙江香榧产区的雌榧树多为嫁接树,分枝低下,雄榧树高大挺拔,树干通直。农家都取雄榧树木材制作高档家具。因其边材白色,心材黄色,纹理直,结构细,硬度适中,有弹性,有香气,不反挠,不开裂,耐水湿,所以是一等的八仙桌、橱柜等的面板。香榧雄树本来就比较稀少,二十世纪60—80年代农家为女制嫁妆竞相无度砍伐,导致香榧产量锐减,甚至绝收。如果苏东坡看到此情此景,不知会作何感想!

石洞书院“蜂儿榧”

郭钦止(1128—1184),字德谊。东阳郭宅人。从横浦张子韶游,轻财好施。宋绍兴十八年(1148)独力创办石洞书院。捐田数百亩和石洞之山为书院产业,以家中藏书充实书院。延聘叶适主师席。朱熹、吕祖谦、魏了翁、陈亮、陈傅良、陆游等相继来此讲学交游。

《石洞贻芳集》记载:“蜂儿榧:书院后,古有香榧一本,较常稍尖,小如黄蜂状,味尤清香。叶水心、何韦轩各赋诗志美。今缺其种。”

叶适(1150—1223),字正刚,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人。淳熙五年(1178年),叶适中榜眼。历仕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历官平江府观察推官、太学博士、尚书左选郎、国子司业、知泉州、兵部侍郎等职。叶适对外力主抗金,反对和议。主张功利之学,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

叶适西席于石洞书院时,郭钦止父子对他恭敬有加,炒制好的蜂儿榧,总是请他第一个品尝。即使后来离开石洞书院后,还每年派人专送给他。香榧成为敬师的重礼,友情的使者,又是一段佳话。

叶适有感于玉山果的珍贵,蜂儿榧的独特,联想到世事的浮云变幻,有感而发,特作《蜂儿榧歌》诗一首:

石洞有蜂儿榧,名于果中久矣,且只一本别无生者,恐异日失其传也,故为歌以记之。

平林常榧啖狸蛮,玉山之产升金盘。

洞中一树断崖立,石乳荫根多岁寒。

形嫌蜂儿尚粗率,味嫌蜂儿少标律。

昔人取意欲高比,今我细论翻下匹。

世间异物难并兼,百年不许赢载添。

馀甘何为满地涩?荔枝正复漫天甜。

浮云变化嗟俯仰,灵芝醴泉成独往。

后来空向玉山求,坐对蜂儿还想像。

这首古风体诗文,第一联,以平常的榧子只是鼠狸食料,来烘托需用金盘盛放、招待贵宾的玉山果之珍贵。第二联,描述了石洞那棵榧树的生境,立于断崖,靠石缝渗水滋养,老根虬枝斗风寒。既夸榧树的坚贞,又忧“异日失其传”。第三、四联,过去人们把石洞榧子称为蜂儿榧好象是往高了取意,但它形不似蜂儿粗率,味胜于蜂蜜更俱风范,今我细论觉得反而是把它比低了。第五、六联,意为世间奇异的物品难以兼有品性,纵然过几百年不会增添物性。馀甘虽然苦涩却以嚼后甘甜而遍植大地,荔枝虽然甘甜但缺余韵而著称天下,以此对比,说石洞蜂儿榧神形兼备、风味独特更是难得,与前翻下匹对应。第七、八联,感叹俯仰之间的浮云变化,灵芝、醴泉已孤来独往,不知何时石洞蜂儿榧会失其传,那时只能空向玉山求,坐对蜂儿想像罢了。

叶适的《蜂儿榧歌》,从赞美香榧的珍贵入手,描述了石洞蜂儿榧的生境、形态、韵味,感叹世间奇物之难得,世事变幻之无奈。

石洞蜂儿榧,明代郭铁编撰《石洞贻芳集》时,已“今缺其种”。但可以告慰叶适先生的是:尽管石洞书院的蜂儿榧已失,但作为香榧的良种资源幸以得到保存,现已广播于东阳,以至传布到外县、外省。

有人以为何坦是福建人,又有说是江西人。其实都错了。笔者查找历代东阳志书、《东阳古诗文选》《石洞贻芳集》及民国22年(1933)《东阳何氏宗谱》等资料,作香榧诗的何坦是妥妥的浙江东阳人。

何坦(1140—1219),字一叟,号韦轩。东阳上湖(现南上湖)人。自幼聪敏,刻意就学。以文章豪于乡。宋淳熙五年(1178)叶适同榜进士。历任抚州宜黄县尉,台州黄岩县丞、徽州州学教授、沿海制司干官等职。任宜黄县尉时,与县令不合,一时罢归。陆九渊(1139—1193)为其作《送宜黄尉何坦归东阳》(见《康熙新修东阳县志》等),夸其为官清正。

何坦与郭钦止为同乡,两家相距不足十里,两人相差十二岁。两者关系,何坦《挽郭君德谊》吊悼诗中说是“道在余师友”,志同道合,亦师亦友。郭德谊把石洞的蜂儿榧送给何坦,何坦品尝后,赞赏有加,久久难以忘怀。后来竟以为老母亲祝寿之名,向郭德谊乞讨。且看其诗:

味甘宣郡蜂雏蜜,韵胜雍城骆乳酥。

一点生春流齿颊,十年飞梦绕江湖。

银甲弹开香粉坠,金盘堆起乳花圆。

乞君东阁长生供,寿我北堂难老仙。

(选自清代厉鹗辑撰《宋诗纪事》卷五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亦见之于历代《金华府志》《东阳县志》《东阳古诗文选》等,但标题为《蜂儿榧》)

第一首,赞美香榧的味道之美和吃后难忘的感觉。前一联,用比喻,说香榧的味道甘美如安徽宣城雏蜂蜜,韵致胜于陕西秦古都雍城的骆乳酥。后一联,用夸张的手法,先写咬开一点点香榧就齿颊生津,满口留香。而吃香榧后还有长远的感觉,即使十年后身在江湖,那香味还会在梦中萦绕。从十年时间之长和江湖空间之大,都显示出了吃香榧感受之深。古人写香榧味道之美,这首诗应推第一。

第二首,紧扣诗题,提出向郭德谊讨要香榧及其理由。前一联,赞美香榧的香气扑鼻和外形的漂亮。后一联最后点题。香榧树是长寿树,香榧果是长寿果。提出讨香榧给母亲吃,祝母亲长寿。原来诗人是为了祝母亲长寿向朋友讨香榧,理由可信,孝心可嘉。需要指出的,诗题的乞,并不是一般的乞讨,而是以乞为题,实为赞美。在何坦留存的诗中,不乏《乞酿郭伯瞻》《乞酿郭伯山》之类的诗。

这两首咏香榧诗不仅赞美香榧的味道到了极致,而且还包含了诗人真挚深厚的孝道精神。

崇山峻岭说榧香

请先看一下清人周显岱的一首竹枝词。

磴是金蒙历道场,杜家岭外已斜阳。

秋风落叶黄连路,一带蜂儿榧子香。

周显岱(1770?1832),东阳玉山铁店(今属磐安)人,善诗亦从医学。曾著有《玉山竹枝词》二十三首,记录了当时玉山的风土人情,以上为其中之一。

这是一首游历诗。记录了诗人从外地返乡的所见所感。

这里不得不先介绍下诗人返乡的一条古道。诗人在诗中,说到了金蒙、道场、杜家岭和黄连等四个地名。对前两个地名,有人臆想,说是玉山的金蒙山和茶场庙。其实又错了。

《新修康熙东阳县志》载:“金蒙山,在县东八十里孝顺乡三十七都,高三百丈,周二十里。山产花节竹,相传徐端六公于其上得神龟,因以致富。其下为石门。”

查1993版《东阳县志》,原“三十七都,辖浦川、施下施、木杓湾等村。”古时的三十七都,大致为今东阳江镇八达片范围。

笔者实地走访,金蒙山坐落在东阳江镇岭下村至周庄村一带。经过金蒙山有一条东阳至玉山、天台的重要古道。在当地老人的记忆里,这条古道曾经是书生商贾络绎不绝的通衢大道,挑桐油、白蜡、粮食、食盐等的小贩整日不绝。

该古道从东阳可乘舟筏至浦潭,从岭下村沿金蒙溪登上桃花岩岭,十里至桃岩岭头,即为金蒙山主峰附近。下岭后五里至前庄村,在此分为上下两条道路。上线,越五里至西坑岭头,行三里至石门庵,再行二里到学陶(即道光志中的下陶)村。下线,前行十里到木杓湾村,经道场岭五里至下范村,与学陶村至下范村道路合并。然后过黄里村(原名黄连村)上牛皮岭翻杜家岭到岭口村。

周显岱返乡是早上从岭下村登山,经金蒙山到周庄,沿下线历经道场岭,过黄连村,傍晚到杜家岭回玉山。诗文中金蒙山在今东阳境内,“道场”是指道场岭。

历史上,岭下村以种植油桐闻名,桃岩岭头、前庄、木杓湾、学陶、下范、黄里等村,都有成片或零星的古榧树。当地有民谣:“黄里学陶坑,全靠榧栗生。榧栗不生,脸色饿成竹叶样。”因此,让诗人由衷地感叹:“一带蜂儿榧子香”。其香还含有香榧养育了一方崇山峻岭中的老百姓而欣慰之意。

周显岱的这首诗以一天行程为线索,四个地名嵌于句中,写出秋天香榧产地特有景色,如一幅山色迷人、香榧飘香的深秋林区画面。诗人在一路观景过程中,巧妙地抒发了自己的观感,自然质朴,诗味隽永。

其实,又何止是黄里、学陶那一带榧子香?据《民国东阳县志》记载:“榧,产玉山乡,其他乡亦间产之。”东阳“七山二水一分田”,多崇山峻岭,历史上,在东阳通往诸暨、嵊州、天台、永康等周边县的古道上,村庄周围、溪水两侧随处可见或成片或零星的古榧树,惜于历经冰冻雪雨、虫蛀风折、刀耕火种而损失大部分。

二十世纪90年代末起,东阳市通过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大力发展香榧产业,目前,东阳香榧面积已近九万亩,产量不断提高,加工水平不断提升,“一带蜂儿榧子香”,成为现在东阳山区的真实写照!(文/倪新火《绿色中国》2021.8B)

本文来自【绿色中国】,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文章分享结束,香榧吃需要扒黑皮吗和古诗文里品东阳香榧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