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64手枪?国产手枪发展史二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64手枪的问题,以及和国产手枪发展史二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今天登场的是我国的64式手枪,这款枪相较前几款手枪,因其长周期的装备警用部队和明显的优缺点,而拥有较高的知名度,不过综合而言对其的批评声要更大一些。

这其中经常被人提起的,不外乎与枪械的威力小、停止力差、威慑力差、载弹量小种种此类的问题。

另外我还在某知识平台上,发现一堆关于它枪管磨损老化,击针锈蚀,弹药弯曲,走火等问题进行的解析,不过对于这些问题并没有很明确的解释。

了解我的朋友应该知道我是不太愿意说坏话的,但我感觉这开倒车开到秦朝的武器都快比得上05转轮了。

所以我个人整理了一些资料,下面我带大家还原一下真实拉垮的64式手枪。

先来介绍一下我们的64式手枪历史,我们这款武器的原型为52式手枪,也就是瓦尔特PPK手枪,总体设计是基于此枪做出改进得到的新式自卫手枪。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看到它会有一股浓烈的52式即视感。

(有视频将67微声手枪说成64式早期型,大家不要被骗了)

这款枪最初由“军械科学研究所”+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626厂采用厂院所三结合的模式共同开发的,设计定型于1964年完成。

在这之后由于时代背景原因一共历时15年左右,才在1979年于四川的246厂和江苏的9446厂开始量产。

也是自此开始一直服役于我国公安(97年以前称呼)系统,现阶段已经替换了大部分,仅存一小撮库存做训练等用途使用。

64式手枪作为是一款开始即落后的武器,总体设计和30年代的原型并没有太多区别。

外形的区别仅在于手动保险、套筒前端、握把的一些设计;内部的性能改善据我收集到的一些数据表明,仅基于PPK做出了一些提升。

要知道虽然007还有元首对它的使用虽然刻入人心,但它在欧洲作为的是一款纯自卫武器,并且还是二战时的设计。

这款枪型其中最大的劣势在于其威力,按照我们一般的警用武器标准,为了减少误伤通常对武器威力要求不能太大,而64式则完全不需要担心这种问题,因为它连击穿人体都难。

据我收集的资料表明,原型的PPK枪械初速280,弹头质量4.8g,枪口初速仅为187焦。这是个什么概念?被誉为世界上枪口动能最低的05转轮(2.5那把不算,那是玩具)都有111焦,也就是说打完那小小的6发弹匣(上文提到7发没错,这款有两种弹匣)射不倒人多情况完全可能出现在PPK身上。

而64式在这基础上提升了多少呢?我自己算了一下,初速310弹头重完全继承7.65x17mm弹的情况下,枪口动能在230左右。

这里可能会有朋友觉得提升了4/1是提升了很多,那我们看一下之前的54式和与64式同档期(80年代)的格洛克17,我算了一下54式枪口动能在490左右,弹匣还比你多一发,格洛克17动能在440左右,弹容比你多10发,这么比较你就知道64式有多拉了!

这种64枪的穿透性测例子我也找到了一个,出自《枪史构筑》我引用一下。

在25米的距离上可击穿“2mm”钢板,70mm木板,40mm砖枪

大家看了自己想象一下吧,警用先扣除鸣枪示警的1发,6发的弹容配合这穿透力到底什么级别,我就不多说了。

前文我夸过这枪的小型化和便携,现在我后悔了,如果这是让你打不死牛(视频)的原因那还是算了吧。

回到正题,这款枪械的全长为155mm,全重为560g(原型568g),相比54式的854g是轻量化了不少,不过相对全身不携带大量武装的使用人群,这点重量区别真的重要么?

所以相比之下我更相信是开国时期的特殊环境造成需要极限的隐蔽性,不过这一切都随量产延后而失去意义,总结一下还是开头那句话,刚拿到部队手里已经落后两个时代!

前文说到的威慑力问题,该枪由于开始设计时期的定位问题,可能并没有很好的将警用需要的特性纳入。

强调的隐蔽性的枪身,辅以发射时轻微的音量(小砸炮)和不是很好的表面处理(黑色斑驳),绝对让人见面就跑或者升其搏一搏之心,总之不会害怕到束手就擒。

随52式同样被改进的还有7.65弹,新式弹药进行小幅度外形改动,让7.62x17mm弹多了一个特殊的不通用性。

将17.3的弹壳长度改为16.8,9.06的底缘直径改为8.44还不是这种特性的原因,真正的不通用性是由半凸缘式外形改为无凸缘式外形造成的。

具体为改动后的无凸缘式弹药在使用7.65x17mm弹的枪械内,无凸缘让挂钩挂靠,所以容易装弹过深,击针击发距离不够。

(这个好像有个叫魏什么的案例,用错弹药射不出来)

除此之外的设计和7.65x17mm无差别,内部的全铅芯无法让弹药拥有较好的翻转能力,所以这种弹药对目标停止力也不够。

下面是我目前看这款枪比较明显的亮点,相比前面几款枪械,这把枪的保险做的很好。

手动保险位于套筒尾部握把上方,握持可轻松切换待发/保险模式,另外握把底部圆环内还设有防跌落保险,击针保险,不到位保险,想对前几款手枪来说比较合理。

最后提一嘴人机功效,被大多数人所诟病的是64式的弹匣底部没有拖指板,握把下部整体长度并不合理。

又短小又不加托指板,所以说对射手很不友好。

总的来说,这是一把夸起来都有些难的枪械,时代问题加设计问题加故障问题(第一段),故障问题我都写不完,我看了下有十几篇讨论这个的。

按照梯度优先级来算,国产手枪弹地位就是弟中弟中弟中弟,所以都是凑合着用,只希望以后能有改观吧!

这几天找资料(划水)花了点时间,所以晚些发出来,下一期介绍另一位拉垮的兄弟77式!

感觉介绍手枪逃不掉拉垮这两个字了,最后求一波关注!

关于本次64手枪和国产手枪发展史二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