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in55!w!这个问题,是短信时代的爱情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那时候,短信只留给最重要的人。
《志明与春娇》刚刚上映时,街头巷尾的饮食男女学会了一种极其闷骚的传情手段——用短信给对方发送一段火星文字,in55!w!
当对方疑惑道:“这是什么鬼?”
你却微微一笑:“去看电影就知道啦。”
更闷骚的是,谜底在影片的第100分钟才揭晓——喔,短信是要倒过来看的。
那是2010年夏天,微信还没有面世,人们用手机谈恋爱。一段文字0.1元,一条彩信0.3元。
发短信,是一件极其认真的事情。
摩托罗拉传呼机
随时随地传信息
1994年,深圳举办了第一次电话号码拍卖会。
一位竞拍者以65.5万元的高价,为他的“大哥大”拍下了“9088888”的吉祥号码。
那个年代,能拎着块“板砖”出门,拉出一条凌厉的天线,再对着空气高喊一声——“喂!听不清,你再说一遍”的,都是实打实的有钱人。
墨镜+手夹包+大哥大=90年代时尚达人
当年的人均工资不过两三百,一台大哥大却要上万元,再加上数千元的入网费,不是人人都拉风得起。
相比之下,寻呼机是更亲民的选择。
90年代,newboy们的腰间都别着一种半个巴掌大的黑色通讯工具——BP机(寻呼机)。
虽说这玩意比大哥大亲民,但一台也要1000多块,再加上入网费和选号费,依然属于高消费。
因此BP机虽小,有人却想把它别在最显眼的位置,最好是胯前,再配上一条防盗的金链子,见面时才能风轻云淡地说一句:“有事你呼我”。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BP机功能太简陋了,只能单方面接受讯息。
它的使用场景是这样的——想要联系朋友,先通过有线电话拨打到寻呼台,向寻呼小姐报出朋友的BP机号和信息。
待对方腰间发出一串哔哔哔的声响,即代表收到了信息。这时候收信人会在附近找个电话亭,回拨电话。
等到电话接通的那一刻,你才知道呼你的人是谁。
邰正宵创作的广告曲《心要让你听见》,讲他和一位女生互相拿错了寻呼机,苦苦寻找对方的故事。
即便如此,BP机依然填补了无数民众对于即时通讯的渴望。
早期的BP机只能接收数字,即需要回拨的电话号码。
那些沐浴在爱河的男男女女,却靠着10个罗马数字,编织出了博大精深的爱情密码。正如范晓萱歌里唱的——
“刚认识老婆的时候,我经常往她的呼机里‘灌水’,平时不好意思当面说的肉麻话,就是用寻呼机里的数字表达。”
当时代翻至90年代末,随着人们收入的上升与BP机价格的下滑,BP机终于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全国每年新增的寻呼用户数量均在1000万以上。
与此同时,BP机的功能也更新迭代,有了更宽更亮的屏幕,还能接收几个汉字。
据当时的寻呼台小姐回忆,早上9点前和下午5点后是每天的寻呼高峰。
早上通常是叫早,到了傍晚,就变成了“晚饭吃什么”“家里缺了什么”“下了班在哪里等”。
家里长短始终占据着通讯的主流。
当然,BP机的死忠粉里,少不了恋爱生力军。
在北京念大学的邵尔,每次接到老家女友的寻呼,都会跑到宿舍外的公用电话亭回电话。不辞劳苦,如此往复。
电影《甜蜜蜜》,初到香港的黎明对着张曼玉惊呼:BB机你也有,你真行!
那是寻呼机时期的爱情,简单、稀有,却又恒久有力。
2009年,北京电台《午后大道东》在节目尾声念听众短信,那一期的主题是聊聊家中的珍藏。
“家里的寻呼机上有一条14年前老公通过寻呼台发给我的信息,一直没舍得删。
现在老公已经去世12年了,寻呼机就这样静悄悄地躺在抽屉里。
这么多年来我从未忘记过更换电池,它是我家里珍藏的最宝贵的东西。”
我的地盘听我的
千禧年初,大哥大被送上了神坛,人们手中的BP机逐渐换成了直板机,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先后开通了短信服务。
早已奔四的许志波记得,自己的第一台手机出现在2002年,索尼爱立信T39,将近三千块。
“念书的时候穷,发不起一毛一条的短信,只能约会前报个位置时间,晚上睡觉前再聊几条。”
然而,即使在昂贵的成本下,全国短信的发送量依然从零增长到了惊人的189亿条。
电视剧《外来媳妇本地郎》中,阿祖的同事说起当时的短信热潮。
几年后,中国移动推出了针对学生党的动感地带套餐。
“每月支付20元可发300条短信。每月支付30元可发500条短信。”
一时间,祖国的花朵都开始口齿不清地哼起“在我地盘这er,你都得听我的er。”
许多人因为酷酷的周杰伦成了MZONE人,把好几年的零花钱都撸秃了。
从2G火到5G,谁说周董没有流量?
2005年春节,深圳特区报刊发了《深圳新春拜年短信激增,大年三十发送短信5000万条》的报道——“不用担心收不到,也不怕信息塞车,这种文字祝福,比口说更文雅,更多祝福寓意。”
而你也记得当年,爹妈逼你从网上查找拜年短信模板,然后挑出最浮夸的那条,一字一句复制到手机里。
祝你新的一年有棒棒的body、满满的money、更加的happy,每天心情sunny,无忧无虑像个baby!新春快乐。
我考虑过了,如果到了十二点,我注定会对你说那三个字,那我为何不早点说:新年好~
《外来媳妇本地郎》中,阿宗和阿蝉夫妻俩冷战,只用短信交流。
而短信突破了人际交往,开始跨领域发展,是在2005年的“超级女声”比赛上。
不看专业评委,总决选的排名直接由观众真金白银投出的短信票数决定。
历时六个月后,李宇春以352万的票数获得冠军。
在微信尚未入侵的年代,短信业务自开通起便逐年红火,经历了十年有余的辉煌。
2012年,短信业务达到顶峰,这一年国人共发出了9000亿条短信,之后便是持续的下坡。
90后的纸短情长
进入初中,几乎班里每个同学都拥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机。
那时的手机王者无疑是诺基亚,红色的5200曾是女同学的最爱。
开机动画要选,手机铃声要换,同学的号码要一条条打进去。
那时候手机里能存的歌不多,至少有一首周杰伦的《稻香》。
“读初中时,总是羡慕那些穿着大码校服,拿着手机地发短信,零花钱也多一些的高中生,后来我也成为了大街上最酷的崽。”
孝顺的你,还会给你妈整上《两只蝴蝶》《求佛》《秋天不回来》等最炫彩铃。
你妈给你买手机,是为了check你每天的行踪,而你却拿它来搞对象。
变声期的荷尔蒙量大质优,有人为了及时回复,练就了一流的盲打技能。
上课时,你看到隔壁桌的男生左手持笔,面色安详,若有所思。
而他的右手正在抽屉里一顿操作猛如虎。解锁、打开短信、输入联系人、编辑、发送,一气呵成。
教室很静,网速很慢,但心跳得比过山车还快。
拥有九宫格的他打字已经成了光速。
那些充满行动力的女同学,总会抢先一步打听到心上人的电话,然后在深夜10点,屏气呼吸,虔诚地点击发送。
十多分钟后,你措手不及地收到第一条回复:“你是谁?”
果然,NOKIAConnectingPeople,你成功通过2G网络,和心上的ta交换彼此的真心。
“你怎么有我的手机号码?”图源:《黑糖玛奇朵》
校门口前代充话费的小卖部老板,见证了你高贵的爱情。
一晚发掉50元话费的属于极少数,处于温饱线上以下的少男少女只能偷偷用爸爸的掌中宝搞地道战。
“她问在哪等,我说8dian,xuexiaomenkou,buyonghuifu。”
发过的内容早已成了记忆盲区,你只记得为了不错过那人的短信,全然不顾“手机辐射容易致残”的谣传,将手机放在离枕头最近的地方。
由于字数限制,你不得不在70个字中布局谋篇,字字斟酌,连标点符号都反复掂量。
还有永远不够的存储空间,收件箱满了就只能挑挑拣拣。
“我会把其他人的先删掉,只留下那一个最重要的号码。等到它也满了,再从字数短的开始删。”
一段恋爱谈下来,最重要的纪念物就是那删到不能再删的100条短信。
包月套餐永远不够,超过限额短信就要一毛钱,于是时代的弄潮儿学会了用飞信。
“桀骜不驯”的90后在现实世界,却还挺含蓄的。
面对喜欢的人儿,不说“爱你”,不说”今晚月色很美”,只说“晚安”。
两个字,便能换来一整晚的偷笑。
晚上睡觉前互相道晚安,第二天一早又叫起床。
睡梦中的震动配合着滴滴声,你眯着眼睛打开短信——“懒猪!起床了。”
“那时非智能手机还没有屏幕密码锁,有一次洗完澡出来,发现我爸在翻我的信息。当时感觉时间都凝滞了,仿佛裸奔。”
爱情路上的拦路虎不只爸妈,还有你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
终于,所有的爱恨情仇浓缩成了那个撕心裂肺的夜晚,你将存下的短信从头到尾又看了一遍,足足哭湿了两个枕头。
2010年,iPhone4的诞生,成功打败了诺基亚机皇N97。几年后,仿佛一夜之间,微信就普及了。
短信也跟着被淘汰掉,从此无人问津。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赛博时代,依然坚持和你短信交流的,恐怕只剩下信用卡还款、花式验证码、快递小哥和10086...
以及那个被你微信拉黑的可怜男友。
兜里的手机换过无数次,直板、滑盖、触屏;社交账号也换了无数个,微博、微信、抖音,你和这个世界变换着各种姿势沟通。
曾经的那部Nokia,早已带着30万像素的高中丑照,被扔进了抽屉角落,曾经倒背如流的号码成了空号。
《志明与春娇》中,春娇回复志明。
2018年,国内运营商的392亿短信收入中,超过80%都是行业短信。
同年,微信月活用户突破10亿关口,每天有450亿条信息被发送出去,通讯录好友数人均增长110%。
大妈大爷都离不开微信了,哪个穿越过来的还在发短信呢。
某天,你在一个滴滴都不用排队的工作日深夜,对着朋友圈删删改改,最终选择了放弃。
然后想起十年前那个燥热的夜晚。
你同样对着一条编辑中的短信发呆,不过诉说的对象只有一个人。
参考资料-----------------------------
[1]《中国的短信拜年》,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信海光,2011[2]《记忆中的BP机时代》,环球杂志,徐晓泓,2008[3]《中国移动通讯回忆录:消失的“大哥大”》,新京报,马婧,林子,2018[4]《透视:中国手机短信面面观》,BBC中文网,江迅,2003[5]《寻呼机时代三幕剧:从全民办台到小众应用》,华西都市报,2007[6]《关于“超级女声”的网络文本分析——关于“超级女声”热潮的分析报告(七)》,人民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少年文化现象与热点问题监测研究”课题组,2005[7]《选秀短信“吸金”凶猛06超女短信收入2000万》,成都商报,周帅,2007[8]《超级女声短信掀起圈钱狂潮今年短信收入3千万》,广州日报,2005[9]《2018微信数据报告》,微信,2019[10]《新千年贺新方式5年变迁》,中国青年报,林蔚,2004[11]《8%被访者拟用短信求婚》,潇湘晨报
关注“广东共青团”B站、抖音、微博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