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为什么现在疯了一样打九价(互联网为什么容易赚钱)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为什么现在疯了一样打九价,以及互联网为什么容易赚钱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李嘉诚说:中国未来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在互联网上赚钱的,一种是在互联网上消费的。

截止2018年,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超过了10亿,互联网铺天盖地将全民卷入其中,大众的生活方式被彻底改变,网络带来的红利也滋养了一批早期的创业者,大到巨头BATJ,小到涉及各个行业的网店。

比较遗憾的是,能在互联网浪潮中分到一杯羹的人仍然是少数人。大部分网民只知道有互联网这么个东西,每天上网都奔着在网上找点乐子,要不就是网购,然后再感慨几句自己就是赚不到钱只能当搬砖社畜。

其实,互联网的红利池大着呢,没从里面捞到钱不是因为你没启动资金,而是因为你对互联网的了解实在是太少了。

到底怎么用互联网赚钱?我们先从最近的大热点,考研说起。

1、“无知”可以被人为利用

我可以告诉你真话,不是。

人生中唯一公平的考试可能只有高考。考研的本质,实际上是一场信息战。

你需要了解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今年这个专业的大热门会是哪一所学校?清北复交人浙南这些名校应该如何排序作抉择?跨考的话,有哪些专业是比较冷门,但容易混上名校招牌的?以及有无去年考上这个专业的本校或外校学长姐分享备考经验……

你以为考研是考知识的积累和专业的学术能力,每个人的最终去向由初试、复试考试所决定。

早在你决定考研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和成千上万的竞争者一起陷入了一场考研信息战。

这就是为什么在备考专业之外,必须关注各类考研交流讲座、考研相关微博博主,想尽办法拿到某些成功上岸的考研前辈的复习攻略及资料的原因。

你对考研的“无知”,正是这些微博大V与教育机构赚钱的突破口。

各类中介之所以存在,也正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

比如申请海外留学的人得找中介,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成绩、实践经历能够对应上哪所院校;想买房的人得找房地产中介,因为他不熟悉房地产市场,不知道与自己的要求、财力最匹配的户型是哪种;想要享受海外医疗,去香港台湾打九价疫苗等的得找中介,因为她可能不知道当地医院应该如何预约,是否对大陆人有接种限制……

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代购。

代购们赚钱,其实就是利用顾客对产品在当地所卖价格的“无知”,我们可以把它变相理解为收割一波“智商税”(非贬义)。

这种利用信息不对称赚钱的方式除了刚才提到的教育大V,要怎么运用在互联网中呢?

答案很简单,炒作“无知”。

之前有个产品叫55°杯,炒作的概念是把热水倒进去,摇一摇就能变成温水,凉水倒进去,摇一摇也能变成温水。

当时这个水杯298元一个,在淘宝上卖得相当火。

后来知乎和央视都对它进行了曝光,这个杯子根本就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降温和升温的原理非常简单,就是杯子中间有一个夹层,里面装了跟水杯容量差不多的液体,开水倒进去以后,相当于把开水兑了一半凉水,所以温度就会降低。

这个产品已经被曝光有一年多了,现在打开淘宝还能看见有人在买,一个月的销量能达到2000多,而且不止一家店在卖。

一款坏产品成本有多低、质量有多普通,有的人并不知道;同样,一种好产品,口碑不管有多好,也肯定有人没听过。

两种产品都有信息差,有信息差的产品你去做推广,直击痛点,解决需求,就一定能卖出去。

当然我们不鼓励坑蒙拐骗,但你可以从中学点包装产品的知识,活学活用。

比如都是卖煎饼,小摊子卖3块钱一个,聪明人把煎饼包装成健康粗粮进驻商场,再买宣传、做市场,卖出18块一个的高价相当有戏。

2、站对风口=躺赢

俗话说得好,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2018年的风口在哪?

区块链、小程序、短视频。

区块链刚推出的时候,在里边挖矿的人赚得盆钵金满。但没搞懂其中复杂玩法的,没有见好就收抽身而退的,全都在之后或多或少有损失。

投机(资)有风险,挖矿需谨慎,还是说说小程序比较实在。

去年7月份,这个月初,咪蒙旗下的矩阵号之一“非正常姐姐”通过旗下小程序商城“非正常种草馆”试水电商业务,仅仅5天,销售额突破100万。

咪蒙在微信公众号刚火的时候抓住了盈利上升期,现在,又紧紧地抓住了小程序的风口。

随便翻一翻“微信公众平台”的官方订阅号,官方通知的消息,几乎有80%都是关于小程序的。

《时尚芭莎》女主编于小戈两年前带领团队做了一个APP,但用户到了六七十万后便很难突破。

因为商业变现困难,当时的于小戈负债2000万。

后来她与团队连夜开了大眼睛买买买商店小程序,并悄悄上线了第一件商品,前期没有做任何推广,但却没想到卖疯了。

于小戈说自己那时连产品的合同都还没跟品牌签,结果第二天早上就卖了200多万,为防止品牌发不出货,不得不把商品下架。

小程序让内容和电商模式更容易走通,最早站在风口的一批人早早地就把钱给赚了。

除了电商之外,游戏小程序的收益也是相当可观。

游戏小程序师祖「跳一跳」陆续被第三方开发的小游戏「最强弹一弹」「海盗来了」超过,更多游戏小程序得到了用户的青睐。

成为小程序流量主也不难,只需要满足累计独立访客(UV)不低于1000和没有有严重违规记录两个条件。

门槛非常低,而实际收入却相当高,在每天用户访问量上百万的情况下,流量主可以日赚1万元,年收百万根本不是问题。

另一个风口短视频涉及内容产业,会在下一个部分提到。

3、当“网红”没有那么难

从16年开始,内容产业就成为了一个热词。

什么叫“内容”?你所看的,所听的,所接触的,都可以称作“内容”。

而围绕内容所展开的可获利行为,就是对内容产业简单粗暴的定义。

从“读文时代”到“读图时代”再到“视频时代”,内容本身的价值不变,但是载体一直紧跟着时代在转变。

从纸本书籍到电子书、微信公众号,和各大内容平台(简书、今日头条等),从电视到新媒体和各类短视频软件。

内容的庞杂使得产业不得不进行细分。

业内将其划分为各种品类,我们这篇文章里要探讨的不是产业构成而是获利,所以我把它分为自媒体和知识付费两个领域。

美国经济学家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在之前将产业的盈利模式分为了两种:

一种是自发性盈利模式,一种则是自觉性盈利模式。

目前,自媒体中有近50%属于自发性盈利模式(包括视频自媒体和微博、微信自媒体)。

这些自媒体无法实现持续盈利,因为它们没有形成个人的鲜明特色,粉丝群体较为分散,且粘性较低,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很容易被发展成熟的自媒体引流,只能依靠偶尔接接广告实现一些盈利。

换句话说,处在行业中后部的自媒体基本上只能是自发性的盈利模式。

那头部的自媒体自然就是自觉性的盈利模式了。

头部自媒体基本上都是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坚固的定位,聚集了大量高粘性粉丝。比如微信自媒体新世相、深夜发媸等大号,比如大V微博搞笑排行榜、小野妹子学吐槽。

还有papi酱、野生珍妮等粉丝专注度相当高的视频自媒体。

这些自媒体依托了庞大的粉丝量,可以非常集中、有序地接入广告。有时候单凭一个广告就可以拿到几百万的单价,基本上不愁吃穿。

看到这里你可能要说,这些网红混得好,和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关系。如果按照普通人想的,要像新世相这样精准揣摩年轻人心理,要像papi这么会导会演才能红,那这个行业根本没几个人能红。

普通人要瞄准的,是华农兄弟,是厨师王刚,手工耿这样的草根。

找到自己身上一个你认为很普通,但观众可能觉得新奇,甚至是“猎奇“的点,用互联网这个平台来放大,你就有可能收割一票粉丝。

在短视频刚出来时,处于红利期风口的博主们基本发点稍微有意思的内容就能火。

虽然现在内容创作者扎推在平台出现,但短视频的红利并没有就此彻底消失,即使是今天,B站、微博,抖音和快手还在诞生着新的流量,新的网红。

而且,短视频平台一律对内容创作者有着非常丰厚的补贴,特别是新加入市场的短视频平台对创作者尤其大方,像腾讯微视之前就给出了S级3000元一条的开价。

所以说,抓住时机,抓住亮点,炒红自己,可能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难。

4、把“知识”彻底变现

把自觉性盈利模式做得最成功的还有一种,就是知识付费。

知识付费抓住了人类的三大特点:隐藏于内心的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零碎的时间以及对大项投资的不确定性。

我们都是人,都知道人最旺盛的东西是什么,好奇心。

在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有太多未知的和新奇的事物等待发掘和探索,有太多人在学习、工作还有恋爱,婚姻中感到迷茫。

对学习知识,拥有智慧,实现美满人生的渴望,几乎是所有人的天性。

知识付费完美抓住了这一点。它的内核其实就是很基本的成功学,后来衍生为资讯、专业知识、专业点评等等,以满足各式各类各层次的人的阅读需求和求知欲。

就在15年12月,中国最著名的“说书人”罗胖(罗振宇)推出了一个付费订阅的内容平台“得到”,短短1年多时间,平台上推出的几个产品就大获成功。

奇葩说辩手黄执中、马薇薇、邱晨等着手打造的《好好说话》教人怎么使用话术精进技巧,半年时间获得3000万营收;

《李翔商业内参》上线至今已获得9.5万订阅用户,产生了收入接近2,000万元,创造这个业绩的只是一个3人小团队;

中国比特币首富李笑来的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短短1个月订阅量突破5万,收入达到1,000万元,现在已经有近15万人订阅专栏,收入达到接近3000万元;

看起来相对小众的“雪枫音乐会”在48小时内订阅了2万份,迄今订阅数已经突破6万,而中国最好的古典音乐杂志《爱乐》的月发行量还不到1万份。3月又先后推出了Dr.魏的家庭教育宝典、老浦识字等等共24个专栏,都收获了不俗的成绩…

还有微博问答推出的付费提问,从售价1元的问题到999元甚至上千,都有。

类似模式搭建的还有知识星球这样的平台,用户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与星主(星球主人)之间1V1互动问答。

马克思都说了,靠身体的回报率能有多少,还是知识有力量。

只要在某个方面是专才、精才,完全可以在微博、知乎、豆瓣、知识星球等各种平台孵化ID,再缓步实现知识变现。

5、靠“拉群”就能赚钱?

知识付费持续发展的结果,是促进了社群的出现和裂变。

社群是在自媒体兴起时,有共同需求、兴趣、爱好和亚文化特征聚集起来的群体。

比如微博上大V的粉丝就具备成为一个社群的条件。而微博平台为大V提供了V+群,粉丝们付费进入,群上限是999人。大V会在群里和粉丝交流、互动,回答粉丝一些问题。

流量大,粉丝多的大V甚至可以开十几个这样的群,微博也会通过V+会员人数和其他指标来给大V们排序,

作为用户运营工作中最基础的工具,社区还能为互联网营销转化和裂变的解决方案。

社群内共同认同的亚文化是核心驱动力,商业模式则是推动力;场景可以从根本上激发购买,形成刚需和流量;内容产生有效链接+社群是整个链条的驱动力量。

接下来再通过流量沉淀、运营、转化和裂变在短期内聚集种子用户进行消费者裂变。

举个例子,当你通过某线上课程聚拢了第一个500人的社群、第二个500人社群后,通过需求分类打造矩阵,以每个微信群吸收原有社群内100人种子用户为限,通过裂变活动,吸引更多的用户加入。

值得一说的是,知识付费领域引入社群强化用户粘性,但不意味着社群仅仅存在于知识付费行业。

有一个比较牛逼的网友,把社群玩得是出神入化。

这位网友的名字叫“诗与远方”,他建了N多个兴趣群,12星座群、相亲群、678分美女群…想进群就交费用,几块钱搞定后就能进群了解自己想了解的东西。

这么多人流量聚集到一起,还可以做更多别的生意,堪称建立社群的天才,躺着就把钱给赚了。

这么多例子看下来,不难发现利用互联网赚钱是有偶然性的。它不像做实业,但成功几率却远超实业的好几倍。

因为它有规律可循,抓住时机、站对风口,再结合自身的特点去放大,发大财不好说,发点小财还是很有希望的。

大浪淘金,趁浪头还没势去,去挖掘可能存在的财富吧。

——此篇被调侃是互联网“伪教程”,但个人认为互联网红利未退,仍有利可图。站在时代最前端去发展,每个普通人都有可能获得成功,或至少也能小有成就。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90ab3fe01ba4来源:简书

关于为什么现在疯了一样打九价,互联网为什么容易赚钱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