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二郎山在哪 神木二郎山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二郎山在哪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二郎山在哪以及神木二郎山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神木市位于陕西北部、秦晋蒙三省区接壤地带,西南方向空间距榆林市约93千米,黄河揽怀南下、长城横腰西飞。

神木二郎山,海拔为1,082米,位于神木市城西窟野河西岸,南北走向,山势蜿蜒,巍峨险峻,为麟州胜景,古属羌山,俗称西山,因山体中部有两处凸起似骆驼双峰,故又名“驼峰山”。明朝正德年间(1518)明武宗朱厚照(1491—1521,1505—1521在位)出巡路过神木县,见此山形颇似案头笔架,故又赐名“笔架山”。窟野河(黄河中游支流,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东胜区巴定沟,流向东南,经伊金霍洛旗和陕西省府谷县境,于神木县沙峁头村注入黄河,干流长242千米,流域面积8,706平方千米)和秃尾河(黄河支流,源于神木县瑶镇西北的公泊海子,其下游为神木与榆林、佳县的界河,在佳县武家峁附近注入黄河,全长140千米,流域面积3,294平方千米)汇流于山前;雄伟的长城穿行于后;西边沙石相间,一片松林;东面石壁陡峭,松柏挺立,素有“陕北小华山”之美誉,是神木的标志性景观。

在二郎山前后1千米的山脊上,由山脚石窟地藏阁起,至北山顶山神庙止,依山势错落有致地分布着100多座庙群建筑,疏密相间、布局有序,以二郎山山势之险、峻、奇与释、儒、道三教合一的宗教景观和谐融合,浑然一体。其主要建筑有:

地藏洞石窟,坐北向南,面阔2.3米,进深7.8米,高3.45米,窟顶藻井浅浮雕龙凤花卉等。门壁东、西两侧有明代立粉壁画”看经诵文积善图”与“判官贪淫酒色图”,宽1.77米,高1.45米。

八仙洞,坐北向南,位于地藏洞上方半山腰处,利用自然山洞凿石而成,通面阔3间8.9米,通进深4米,门楣上方建有雨檐,外有平台和栏墙。

浩然亭石窟,面阔3.8米,进深3.0米,高2.2米。四壁凿嵌有抒发抗日报国的诗文碑,亭额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何柱国(1897—1985)所题“天地正气”四个大字。

二郎庙,始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坐北面南,通面阔3间8米,通进深4.3米,廊深1.65米,占地287平方米,为四合院式建筑。由正殿、耳房、东西庑殿、大门、钟鼓楼等组成。正殿三架梁带前廊,硬山顶,东、西墙壁均有清道光十五年(1835)所绘传统工笔画“矣云轶事图”,正壁有14小幅国事“山水图”。大门外为明代砖雕照壁,悬山顶,檐下砖雕斗拱,壁高4.2米,宽2.95米,厚0.58米,壁芯减地浅浮雕,正面雕刻“虎啸图”,背面雕刻“九龙戏水图”,雕刻精美,栩栩如生。

圣母殿,始建于清代,坐北面南,建造在自然山石平台上,硬山式砖木结构,通面阔3间6.1米,通进深3.3米,廊深1.5米。殿前石牌楼为明崇祯元年(1628)所建,二柱1间,面宽1.46米,高约3米,悬山顶,檐下石雕斗拱,额枋浮雕二龙戏珠,正面额题:“壁霞行宫”,北刻“圣母元君”。殿后为明代建筑诸神殿。

倒座观音堂,始建于明代,后毁于战乱。清康熙十六年(1677)复修,坐南面北,砖木结构,正殿3间,通面阔3间8米,通进深3.5米,廊深1.5米,东西偏房各1间,配殿2间,为四合院式建筑,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

三教殿,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清道光年间(1821—1850)改为护国寺,民国二十三年(1934)重修为三教殿,是二郎山最大的庙群,占地360.4平方米,正殿3间,为砖砌拱券式结构。殿东、西壁均有明代彩绘壁画,东壁为“东山全景图”,西壁为“西山全景图”。

山神庙,始建于明代,位于“二郎山”山脊最后,占地10.45平方米,硬山式砖木结构,面阔1间3.8米,进深2.75米,廊深2米,柱高2.2米。

二郎山庙宇建筑多为砖木结构,顶部采用歇山、硬山等多种形制,分别覆盖以布瓦,门面檐头油漆彩绘十分考究。庙内彩画以工笔画重油彩画法为主,雕塑石刻题词丰富多彩,均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八、四月初八、六月二十二传统庙会,二郎山上更是商贾云集、游人涌动,场面极为壮观。

关于二郎山在哪,神木二郎山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