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亲眼所见打生桩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勾魂桩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1、“勾魂桩”是天启棍中一个十分经典而又泼辣的折子。
2、之所以是折子,则是组合的棍法,三五个或七八个,像西北人听戏,就是“一折”,可谓形象而生动,又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
3、武艺总是如此神奇而又神秘,我常常对弟子们讲,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们根本无法想象武艺中那些熔铸了古人智慧与心血的招法,这些招法往往是经历了数代人的体悟与改进,趋于合理而精到,更有一份令人神往的“妙意”。所以,武艺和戏曲、书法、音律一样,一定是需要“口传身授”,才能得到其中的“细节”与“讲究”,入微入深,否则只能是照猫画虎,这也是我多年来反对照着视频学艺的一个原因。
4、天启棍绝然不是一个棍套,如疯魔棍一样。
5、如果说疯魔棍是明代少林棍法的技术复原,融汇了明清以来古典武艺中的枪法之集大成,以套路的形式来存留古代的枪法,可谓是古人的一个创举。而天启棍则是一个完整的棍法训练体系,包括了花子、串子、轮子、折子和条子、排子等内容,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棍法练习过程。
6、在这个过程中,甚至可以不需要拳术技术的支撑。周伟良师兄说,西北的棍家们,可以用棍子来代替传统意义上的“练功”,是利用棍子的“点数”来确定负荷与强度,这是西北棍法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所以,天启棍中有丰富而深刻的“轮子”和“折子”,而单纯的十二个“轮子”和几组“折子”下来,也需要一两个小时的功夫。因为其棍子本身的走转中对于身法、步法和劲力都有具体的要求,没有拳术技术作为支撑也就可以理解了。
7、当然,戚继光说“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作为武艺,最好具有一定的拳术技术作为支撑,方能做到“活便”,而使得兵器的技术如虎添翼。卢师回忆1986年跟随张先生学艺时,临出门,张先生拍着他的肩膀说“建军啊,棍子练得不错,还是要练一点拳术啊。”30多年过去了,卢师明白了张先生当年说这句话的深意,那就是要提高对于棍子的表达,一定要跟他练劈挂、通臂和意拳的东西,这也是尕帅说的那些“调料”。
8、第一次跟随卢师学棍子的时候,恩师就传授了天启棍中一个经典的折子——“二回头”,他说这是棍子的功力训练,很吃功夫,要每天练习,慢慢地手上就有了对于棍子控制的火候和功力,也属于西北棍法中独到的“震把”训练。而随后恩师传授了其他几个“折子”,如“闪电枪”、“飞仙三棍”和“接地雷”,更为独特的则是天启棍中经典的一个折子——勾魂桩。
9、以前看过天启棍的资料,对“勾魂桩”有过印象,但不知是何样的棍法。经卢师传授和讲解、示范,方感受到“勾魂桩”的精妙。一连串的棍法和枪法融合,上下相顾,里外兼备,枪棍合一,上勾下扭,撕挑并用,最后一个“地罡枪”,直奔下盘,一气呵成,密不透风,真乃令人拍案叫绝的一个“折子”。
10、再细细体味这命名,亦是特别而神秘。
11、一个“勾魂”,便足以令人生畏,尽显其招法之凶狠惊险,锐不可当,而观其招法,果然如此!一股风,一把枪,怎生了得!
12、而把“勾魂”和“桩”组合在一起,便有了微妙和气势。
13、“桩”则是木桩,这里似乎和传统中的“桩功”没有关联,而是一个复合意义的词汇,即“勾魂桩”,那就是这一套凌厉的棍法直奔过去,就是一根毫无遮拦,志在必取的“勾魂桩”,如那阴间的勾魂无常,再强悍的敌人也得跟我走,拴到这根“勾魂桩”上,任我摆布。因为,这一个折子,就是一个布局合理而又不留活口的阵法,把里里外外和角角落落的设计都考虑好了,再加上西北棍法那一股子风卷残荷、苍劲粗犷的气势,便足以显示“勾魂桩”的威力。
14、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今日种种,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15、好一个“勾魂”,一棍一枪进退间,便已然魂飞魄散。
16、好一个“勾魂桩”,西北棍法的无情。
亲眼所见打生桩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勾魂桩、亲眼所见打生桩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