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儿童生活的古诗,盘点那些体现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儿童生活的古诗的问题,以及和盘点那些体现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词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1、文学来源自生活,而诗词作为文学的一种表现方式也自然与生活息息相关。儿童是天真无邪的,诗歌是直抒胸臆的,当儿童与诗歌碰撞到一起的时候,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2、在我国古代田间劳作是很重要的一个生活场景,而这种田园生活也正是诗词作者们极为推崇的。

3、在乡村之中,很多儿童都跟随大人们在田野之中劳作,他们的模仿能力极强,自然而然的要学着大人们的样子来模仿田野劳作的场景。

4、如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中写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如诗中所描述的一样,家中父母早上出去种田晚上回来要绩麻,虽然小孩子们还不懂得耕织,但却早早的当家,学着大人们的样子种起来瓜。

5、又如杜甫《百忧集行》中写道: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诗人在暮年的时候,回忆起来了自己童年生活。那时候,诗人尚且生龙活虎,健步如飞,一天可以多次爬杆上树摘枣子。这些当然都已经是过往的回忆了,但诗人回想起来还是极为神往的。

6、又如白居易《池上》写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小诗中描写了一个小小孩童被池塘之中的白莲所吸引,趁着大人不注意,撑着小船独自去采摘白莲。他本以为自己隐匿的挺好,却不料小船推开了水面,一道道的浮萍暴露了自己的行踪。本诗虽短,但却有人有景,有动有静,有心理描写,用了一个特写的镜头将小孩子纯真可爱的形象描绘的栩栩如生。

7、又如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在这首词中,坐者抓住了三个儿子劳作的场景,将一个小儿躺在洗头剥开莲蓬吃了却不愿意起来的形象描写的跃然纸上。

8、又如无名氏所写的:古巷少人行,新月弯弯瘦,藤萝满墙头,儿童摘扁豆。一弯新月下,在行人稀少的古巷里,儿童跟随家长劳动,亦或是儿童一个人,偷偷地摘取别人家的扁豆。

9、与田间劳作不同,在古代乡间,牧童也算是一个“职业”。农业社会,农耕文明之中,耕牛的地位尤其重要,牧童与黄牛,自然而然的就进了许多诗词作者的诗篇之中。

10、如清代袁枚在其诗《所见》之中写道: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一个小小牧童骑乘在黄牛脊背之上,高声放歌,歌声在山间回响,其身随黄牛在林间随性而行。

11、又如宋代雷震《村晚》中描写道: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一个伴随夕阳晚归的牧童在牛背上自在的胡乱吹着短笛,尽管不成曲调,但充满着十足的惬意,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一“横”字,把牧童的调皮灵活的特点表现刻画得活灵活现。

12、有黄牛,有牧童,便有了笛子与歌声,这些似乎都是标配。唐朝吕岩索性就以“牧童”二字为题,写道: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3、当然,有尽职尽责的牧童,就有偷懒懈怠的牧童。如唐代李涉在《山中》写道: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隔林呼不应,叫笑如生鹿。欲报田舍翁,更深不归屋。其实,放牧工作并不轻松,尤其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或许在旁人的眼中,牧童、牧笛宛然一幅田园画卷,可时间久了这的确是一件极为无聊的工作。或许正是如此,才会有故意做一些“坏事”来捉弄旁人,然后故意躲藏起来不肯露面,让人忍俊不禁。

14、说到孩童们可以游戏玩耍的事情,垂钓自然是其中之一。

15、唐代诗人胡令能所写的《小儿垂钓》乃是垂钓诗中的一绝: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诗中描述了一个初学垂钓的小儿,一副“蓬头”的样子,正沉浸在自己垂钓的期许之中,当遇到了路人问路的时候,更是怕说话将鱼儿吓跑,远远的招手,却不敢出声。小儿似乎对路人的事情漠不关心,仅仅关注自己是否能够钓到鱼而已。

16、如白居易《观游鱼》中写道: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作者闲来无事,悠闲地来到池塘边,沉浸在池塘里鱼儿自由自在畅游的美好画面中,还不时给鱼儿以吃食,人闲鱼悠,和谐天然。而不料有儿童来垂钓,撒饵抛钩,动作熟练。

17、除了垂钓之外,追逐蝴蝶也是小朋友们喜欢玩的。唐代李贺《蝴蝶飞》东家胡蝶西家飞,白骑少年今日归。李白《长干行》: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孟浩然《清明即事》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18、宋朝诗人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诗人杨万里夜宿徐公店,早上醒来,但见篱笆和伸向远处的小路,顿时将诗人引向农村的暮春美景。儿童被一只黄蝶吸引,生怕被别人抢走,急急忙忙去追赶,而在他快要追上时,黄蝶却飞入了油菜花地,与花混为一体,留下那个不知所措,又无可奈何的儿童踟蹰观望,将儿童的那种好胜心理和神态,娇憨性格展现出来,而“无处寻”三字也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

19、放纸鸢也是在我国极为普遍的一种户外活动,在古代就极为的流行。清朝诗人高鼎所写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直接写出了儿童在春天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风筝成为了春天的代名词。

20、宋代陆游《观村童戏溪上》中也有关于放纸鸢的描写: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这里描述了雨后天晴,村童放风筝嬉戏的场面,风筝在风的挟裹吹拂下,横冲直撞,给儿童带来无限快乐。陆游还有诗句:出从父老观秧马,归伴儿童放纸鸢。同样写出了儿童丰富快乐的内心世界,也写出了诗人居住农村时这种暂得闲适的心情。

文章分享结束,儿童生活的古诗和盘点那些体现古代儿童生活的古诗词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