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公务车辆管理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加强公务用车管理的对策建议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全文共3037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公务用车管理是机关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也是党政机关自身建设和内部治理的重要一环,本文以江西省调研和实践为依托,结合全国部分省(区、市)的情况,从公务用车管理的现状、意义和目标定位、主要制约因素等入手,对新形势下加强公务用车管理进行分析探索。
在国家统一部署下,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取得了丰硕成果,基本实现了“便捷派车、高效用车、透明管车、有效督车”的管理目标。
新型公务用车制度全面建立,实现预期改革目标。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节支目标顺利实现,全国党政机关车改后节支率超过7%,事业单位也按照节约的原则进行了改革,行政运行成本明显下降。公务用车管理更加规范,公务人员的用车理念普遍转变,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办事开会已成常态,电视电话会议、网络办公系统互联互通成为机关工作日常。
监管体系更加健全,日常管理更为规范。公务用车的配备标准、使用和处置实行标识化管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严格管理的高压态势初步形成,坚决杜绝违规用车行为,形成了常态化威慑。
公务出行保障机制日趋完善,服务保障务实高效。公务用车“一张网”作用初步显现,各地陆续建成公务用车信息化平台,提升了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巩固了改革成果。平台集中保障的模式得到检验,规模化、节约化的效应充分显现。社会化保障探索取得积极成效,促进了市场化交通的发展,公务出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意义和目标定位
加强公务用车管理的意义:一是有助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持续巩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解决公务用车问题,提升公务用车管理水平有利于防范腐败,弘扬新风正气,清除作风积弊。二是有助于巩固新型公务用车制度、降低行政运行成本。长期以来,“三公”经费占行政经费总支出的比例偏高,公务用车支出是其中的重要部分,通过提升管理水平降低保障成本,一方面可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上,另一方面有利于以节俭的政风带动社风民风,促进全社会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三是有助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领取车补人员在车补保障范围内的普通公务出行,由个人自行选择出行方式,不得使用公务用车或报销费用,同时统筹保障好机要通信、应急保障及下乡调研等需求,从源头上改变了公务用车完全由财政供养和实物供给的制度,实现从养人养车向社会化、市场化的转变,有利于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激活社会力量。
目标定位:一是保障高效。公务用车管理的首要目标是立足服务中心大局,依托现有的车辆保障资源,向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提供高效的公务出行保障。二是监管有力。长期以来,公务用车管理备受社会关注,加强公务用车监管是建设节约型机关的重要抓手。立足规范管理加强车辆监管,营造良好的党风政风,提升人民群众的认同感。三是服务优质。公务用车管理的本质是为了更好服务党政机关高效运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优化服务、简化程序,让办事人员“少跑路、不跑路”。
当前公务用车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受客观条件限制,依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有待解决。由于历史原因,各级机关事务主管部门职能职责上有所差异,从省(区、市)层面开始向下延伸,市县两级在机构改革后部分单位不具备相关职能,由其他部门负责管理,职责无法做到上下对应,制约了政策落地和效率提升。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车辆数量大幅压减,如何利用较少的车辆高效保障公务出行,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江西为例,改革后除执法执勤用车按规定比例保留外,其他各类公务用车保留11853辆,压缩比例达65.7%。各地反映车辆较为紧张,难以完全满足公务出行保障需要,特别是基层乡镇改革前车辆基数较小,为满足节支率只保留了实物保障用车,基层公务出行保障能力不足。
集中统一管理进程应进一步提速,一方面要加快“四个统一”管理进程;另一方面,公务用车配备标准已明确,但在车辆保障方面缺乏统一的通行保障标准和服务规范。
聚焦顶层设计,加强制度化建设。突出政治引领。公务用车管理作为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职能,应当立足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大局,坚持党建引领,旗帜鲜明讲政治,站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推进,将党建引领放在公务用车管理的突出位置。推进职能法定。从实践经验看,要解决职能不一的问题,需要通过法律、党内法规、政府规章等形式予以明确,强化职能职责,构建上下顺畅的管理体制。以江西为例,通过党内法规的形式明确机关事务主管部门为公务用车主管部门,11个设区市和100个县(市、区)机关事务主管部门全部履行公务用车管理职能,市级比例由72.7%提升至100%。完善管理机制。强化公务用车“一盘棋”的思维,建立纵向统筹、指导和监督机制,加强政策指导、组织培训、督促检查等,促进横向的相互学习、交流和借鉴,凝聚工作合力。
做好集中文章,推进平台化建设。多头管理、分散管理的体制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要求,集中统一成为必然的趋势和方向。在形式上集中。各层级公务用车实行统一管理、使用和调度,通过规模化效应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打造“大车队”“大平台”。江西将7200余辆公务用车纳入统一集中管理,6年累计行驶里程7.12亿公里,公务用车保障能力得到充分检验。在标准上统一。标准化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服务保障水平,公务用车管理作为机关事务工作的重要职能,应当进一步制定统一的标准体系,涵盖采购、处置、标识化、信息化等内容,做到出台一个标准、解决一类问题、实现一类突破。在政策上落实。《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出台后,各地相应出台了实施办法,进一步健全了公车管理制度体系。设立从上到下的巡检考核机制,督促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办法要求狠抓落实,确保公务用车统一编制、统一标准、统一购置经费、统一采购配备管理的落地见效。
用好智慧手段,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互联网+”,依托公务用车“一张网”平台建设,运用智慧管理为保障出行、办理业务提供坚实支撑。服务“一张网”。公务用车数据录入信息化平台,涵盖购置时间、价格、排量、保险、维修、用油等内容,实时掌握公务用车底数。公务用车编制、更新、购置、处置等业务通过信息平台办理,实现管理上的便捷高效。调度“一张网”。一般公务出行原则上通过信息化平台统筹调度,科学调派车辆,各单位在网页或手机App上申请用车。在打破部门调度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打破地域限制,实现公务出行“一张网”,异地公务出行就近调用当地车辆,最大限度节约运行成本。接入部分符合条件的社会化车辆,并根据公务出行保障特点优化公共交通资源,弥补公务用车的短板。监管“一张网”。在车辆上安装北斗卫星车载终端,接受信息化监管,车辆运行轨迹、里程实时显示,车辆运行数据在公务用车主管部门、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单位以及车辆使用单位之间数据共享、互联互通,严查公车私用等违纪违规问题,科学分析车辆运行数据,有效配置公车资源。
出好监管实招,推进规范化管理。统一各地公务用车标识,进一步提升监督成效。建立机关事务、财政、审计、公安等部门的常态化交流机制,加强公务用车管理的日常监督。建立从上到下的专项督查机制,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确保公务用车管理政策落实到位。会同财政部门加强资产监管,在江西、安徽等地成功实践的基础上,推广旧车统一处置,避免车辆资产贱卖和随意处置,实现国有资产价值最大化。设立全国公务用车投诉热线,根据辖区进行转接和受理,及时核实处理违规用车线索。依托信息化手段,在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会同纪检监察部门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坚决杜绝违规用车行为。
(本文获“2022年度理论研究成果”三等奖)
作者:郭军强(江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
关于公务车辆管理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