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公益中学?百年老校公益中学要恢复了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公益中学,百年老校公益中学要恢复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公益中学要恢复了”“老公益又要回来了”。随着春回大地,近日周末梅园赏梅的熙攘人流中,这个消息正在广泛流传。而在荣巷古镇的土著居民中,十之八九都是公益中学校友,他们对母校更是心心念念,“这一次,是真的吧?”

2、据了解,公益中学的名称自2008年被撤销后,要求恢复的呼声一直很强烈。荣巷的一批老人,还曾联名向市政协打过报告。最近这波“复校”呼吁,起自一批在京的上世纪60年代公益校友。据68届初中校友谢伟介绍,当年荣巷附近的驻军子弟多在公益小学、公益中学就读,成年后他们各奔东西,心中的“公益情结”也随着年岁而增长。去年4月23日无锡解放纪念日,一批在北京的27军军人子弟校友聚会,提起公益中学的现状,认为“公益”不但承载着学子们的青春记忆,更是弘扬无锡工商文化的重要遗产。决定派代表来锡呼吁有关部门恢复校名。去年6月,他们的代表来到无锡,与当年的老师和本地校友联络后,6月5日40多名师生约请市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特别举行了座谈。并在会后以“原无锡市公益中学部分教职工、校友”的名义,向有关部门提出报告,建议有关部门规划教育布局时,适时将“江南大学附属中学”更名为“无锡市公益中学(江南大学附属中学)”。据悉,有关部门已对此做出积极响应,“公益”之名有望在今年9月新学年开始时得到恢复。

3、曾任公益中学校长的陈伟臣先生,是土生土长的荣巷大张巷人,1956年至1958年在公益中学读高中。接受采访时表示,“公益”凝聚着曾经居住在无锡西片大批居民的感情,当年取下“公益中学”校牌时,他和许多老教师都落了泪。他认为,恢复公益校名有三个方面的理由:当年荣氏创办“公益”的初衷是为社会培养工商人才,客观上开了无锡职业教育的先河。恢复校名,无疑是为无锡源远流长的工商文化增添了一个载体,与当下市委市府弘扬工商文化的战略构想契合;二来公益中学历经沧桑,“艰苦创业精神,立志成才的科学精神”却始终激励着一代代学子,恢复“公益”校名,可以接续校史,新增一个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对培养青少年有重要意义;三是荣氏后人、公益学子遍布海内外,恢复“公益”有利于增强与他们的感情联络,为无锡建设吸引人才、凝聚力量。

4、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汪春劼教授是“新无锡人”,为研究无锡乡土文化,结识了不少老无锡。他认为公益中学是无锡最早的现代中学之一,原校址保留得这样完好,校名被取消实在有些想不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无锡城进行了一场翻天覆地的改造,学校、机关、工厂、商场、住宅没有发生变化的是一小撮,有的甚至经历了多次搬迁。3000多米的梁溪路上有梅园中学、公益中学、桃园中学、河埒中学;有育红小学、河埒小学。周边还有江南学院、无线电工业学校、纺织学校等,几乎没有一所还留在老校址。搬迁以后,校园的面积大大增加,环境也焕然一新,但这种移位也有相当大的副作用,浅层是使当年的学子们重返母校时失去了往昔的记忆,深层讲就是造成了文化的断层。”

5、梁溪荣氏家族史研究会会长荣华源,曾在1955年入读公益中学,后长期在原郊区、滨湖区执教。他回忆自己在公益就读时的切身感受,认为当年师生关系密切、课堂学习和实际运用紧密是让学生终生受用的特点。加之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招生范围包括蠡园、胡埭、钱桥、河埒口这一大片,还有一些宜兴、江阴、沙洲等地的寄宿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无锡西门外一所很有影响力的学校。

6、荣先生直言,在近些年的学校归并、学区调整中,一味求大,却忽视了校园文化的传承。“荣家这么重视教育,历史上办了这么多的学校,可现在一所延续在办的都没有,有点说不过去。”他透露,当年育红和荣巷小学合并,到底留什么名字,有过争议,但为了很“现实”的原因,历史、文化含量更多的荣巷小学就被舍弃了。“取消公益中学也很草率,没有顾及多少年、几十万校友的感情因素,有的老荣巷人甚至再也不愿迈进那个校园了。”

7、无锡市方志年鉴学会会长郁有满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经济发达地区,近代无锡人对教育的重视是全国闻名的。民国时期,老无锡心目中的“好中学”是辅仁中学、私立无锡中学、竞志女学堂,这些都是私立的精英学校,从无锡走出去的大批学者、教授、上层人士都是这些学校培养的。公益中学的办学方向和他们不完全一致,更多体现了荣德生个人的教育理念。

8、荣德生办学,除了回馈乡梓的一般实业家情怀外,他还有一整套自己的教育理念。他自己只读过几年私塾,全凭自学,对此深感遗憾。他切身感受到了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创办实业过程中人才的重要。他办公益工商中学,就是为了推行“实业教育”,培养“学以致用”的人才。当然那个时代无锡有类似想法的实业家也不止他一人。而荣氏的教育思想是成体系的,有完整的小学、女校、中学、职业养成所(企业职校)、大学体系。“谈传承公益中学的精神,实际是弘扬荣德生‘实业教育’的精神。这在重振制造业大市、倡导工匠精神的当下更有现实意义。”

9、校园在城市的发展中发生变迁,是很正常的事。细数一下,民国时期的校园现在依然还在办学的大约只有东林中学(竞志女中)、大桥中学(私立县中)、一女中(县立女中)这几所了。“有保存完好的校园,能在原址继续办学当然是保存文物、传承文脉最好的办法。校友忆旧之情可贵,但我们也不能不顾客观现实一味强求。”郁有满认为,已经不做学校的荣巷小学、改变了校名的公益中学,具有宝贵的文物价值,在荣巷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中不应被忽视,即使难以恢复其原属性,也应该在里面设置展览馆,介绍荣氏在无锡教育事业上的特殊贡献。

10、著名工商巨子荣宗敬、荣德生兄弟重视教育事业是非常有名的,据《无锡私立公益第一小学校三十周年纪念刊》(1935)载:“共先后捐资于教育事业,统计在四十万元以上。……竟达男女学校十所。男名公益工商中学及公益高小,公益一、二、三、四各初级小学;女名竞志高小及竞化一、二、三、四各初级小学。……先后造就人才不可胜数。”

11、在权威著述中,民国八年(1919)5月,荣德生秉持“事业之成,必以人才为始基”的理念,看到“任工商业上较高之职务,似更非高小程度所足以应用”。在荣巷创办公益工商中学,设工、商两个专业,并附设银行、商店、工场供学生实习。首任校长为胡雨人,招生90名。荣德生除亲题校名外,还书写了校训“和平耐劳”。

12、民国十二年首届学生毕业后,改名公益商业中学,专办商科。

13、1927年曾停办。1929年秋,在原址设公益中学。1937年11月因日寇侵占再次停办。1946年秋与群益中学合并,扩充为完全中学。

14、解放后,1956年转为公办,定名无锡市第五中学。1984年建校65周年时恢复公益中学校名,荣德生女儿荣漱仁担任名誉校长,并由刘海粟题写了校名。

15、2006年公益中学与无锡综合高级中学合并,组建公益职业学校。2008年10月初中部从公益分出定名为梅园中学(后更名为江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分则重组为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无锡交通技师学院)迁至藕塘。原公益中学校园成为育红小学(公益校区)。

16、公益中学的著名校友中,有原国家副主席荣毅仁、科学家钱伟长、经济学家孙冶方。在无锡近代史上,有所谓“公益帮”之说,系指曾在公益中学就读过,在无锡政治舞台上发生了相当影响的人物,他们在国共双方都有。如农民运动领袖陈凤威、太湖游击队司令薛永辉等。著名革命烈士许晓轩(红色经典《红岩》中“许云峰”“齐晓轩”原型),也曾在这里工作过。老办公楼全貌,楼前的老紫藤是校友们永远的记忆。荣德生手书校名石坊近景。

17、今天“公益中学”的校园,成了育红小学的一个校区。“公益中学旧址”是无锡市文保单位。保护完好的当年老楼,校长室、教务处等原设其中。

关于本次公益中学和百年老校公益中学要恢复了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