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刘桢,建安七子之一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刘桢,以及建安七子之一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1、刘桢(?-217年),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末年名士、文学家、诗人。

2、刘桢博学多才,能言善辩。五岁能读诗,八岁能诵《论语》《诗经》,赋文数万字。因其记忆超群,辩论应答敏捷,而被众人称为神童。

3、从现存诗文看,他与曹丕关系至为密切,而曹丕兄弟亦视为亲故,诗酒唱酬,交往常不拘形迹。

4、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北方瘟疫流行,刘桢染病去世。曹丕为此极为悲惋,为他整理遗文,作出评价,并追思往日“行则连舆,止则接席”“酒酣耳热,仰而赋诗”的亲密交往,不胜痛悼。

5、刘桢的作品气势激宕,意境峭拔,不假雕琢而格调颇高。世人把他同曹植合称"曹刘",又称他“五言之冠冕”、“文章之圣”,确为七子中之佼佼者。

6、刘桢的文学造诣不凡,五言诗尤为诸子之尊,今存的诗歌只有15首。《赠从弟》三首为其众诗之著,第二首又为三首之最,诗曰:

7、他最著名的赋作有《鲁都赋》等多篇。他的赋文风格独特,“积极于宣时,校阅于世,进御之赋千有余首”。他一改粉饰太平的世俗,以清新的笔调,娴熟的技巧,朴实准确的语言,纵古合今的大气,描写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讥讽时事,咏物抒情,实现了汉赋内容由宫廷转向社会,由帝王转向平民的转变。篇幅由长篇宏制转向短小精粹,为以后的文学发展开创了先河。

8、刘桢不仅文才出众,机敏雄辩之才也称道当世。

9、曹丕在任五官中郎将时赠给刘桢一条廓洛带,后欲索回,便寄书一纸,调侃说:“夫物,因人而贵,故在贱者之手,不御尊之侧。今虽取之,勿嫌其不反也。”

10、刘桢见之,明白文帝是笑他地位低下,不配佩带象征尊贵的廓洛带,要收回原赐。但刘桢并未折腰,执意不交,在一次同文堂相会之时,他旧事重提道:

11、“桢闻荆山之璞,曜元后之宝;随侯之珠,烛众士之好;南垠之金,登窈窕之首;凤貉之尾,缀待臣之帻。此四宝者,伏朽石之下,皆潜污泥之中,而扬光千载之上,发彩畴昔之外,皆未能初自接于至尊也。夫尊者所服,卑者所修也;贵者所御,贱者所先也。故夏屋初成而大匠先立其下,嘉禾始熟而农夫先尝其粒。恨桢所带无他妙饰,苦实珍异,尚可纳也。而未尚听至尊赐而反索者也。”

12、曹丕听刘桢这番妙论,十分欣赏,既赞叹他的博学善喻,更佩服他口若悬河不卑不亢恭中有贬贬中隐褒之辩才,从而放弃索带念头。

13、关于刘桢,还有一事不得不提。一天晚上魏公子曹丕设宴招待众士,酒酣耳热,曹丕命甄氏出堂与大家见面。众皆跪伏,独有刘桢立而不跪,且满面讥意,不屑一顾。曹操听说后勃然大怒,欲问刘桢死罪,由于众人求情和曹丕干预,才免于死,投入狱中,又被罚作苦力。赦后充署吏。

14、刘桢文学上的巨大成就,雄健的辩才及耿直的性格,赢得了后人赞颂。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