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司法鉴定太黑了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大明司法太黑了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1、2016年3月24日——4月2日,中央电视台12套《法律讲堂》文史版播放本人主讲新系列:十集《东林沉浮》,敬请收看2——
2、大明司法太黑了!一个杀手如是说
3、公元1615年,即万历四十三年,风雨飘摇的大明发生一场大案。
4、一男子持棍,擅闯皇宫,企图袭击太子。
5、关于此事件,《明通鉴》是这样记载的:
6、“五月,己酉酉刻,有不知姓名男子,持枣木梃入慈庆宫门,击伤守门内侍李鉴。至前殿檐下,为内侍韩本用等所执,付东华门守卫指挥使朱雄等收系”。
7、说五月初四黄昏时分,有一个身份不明的男子,手执一根枣木棍,闯进紫禁城慈庆宫,慈庆宫是什么地方?现在故宫已经没有这个建筑了,但在明朝那可是紫禁城地标建筑,位于紫禁城东华门内,是大明太子居住的地方,通称东宫。这个人闯宫者看样子有点力气,几个看门太监,被他一阵乱棍横扫过去,打倒一片。但是,太子居住要地,毕竟不是只有几人太监把守的。行刺者闯到前殿,遭众多大内侍卫围堵,终于寡不敌众,被擒拿活捉,交给皇城守备部队收押。
8、这起案子,史书称为“梃击案”。“梃”是棍棒的意思,“击”是袭击,所谓梃击,就是“棍棒袭击案”。此案看似简单,是一起有惊无险的闯宫案。但接下来展开的调查却陷入“罗生门”般的迷局中。
9、行刺者逮到马上送审,遭严刑拷打,很快道出作案动机。说自己叫张差,是个农民,家遭不幸,可能是遭到土豪劣绅欺压,于是进京告状。走到东华门遇见一人,告诉他说“持木棍进入可当冤状”,你拿个木棍进里边,就会有人受理你的冤情了。于是误入东宫。
10、从上边这段陈述我们可以大致得出两个推断:
11、一是此人受到指使;二是此人脑子不太好使,属于极易被利用的莽撞人。他不知道百姓擅闯东宫,后果有多严重。那么,百姓误入东宫,应该受到什么惩罚?在这一点上,中国历代王朝立法者颇有共识,大明律法也不例外。
12、大明律规定:持械闯内宫,属于十恶之罪,形同谋逆,违者处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张差说的是不是实话,没有被赦免的可能,无论怎么说,他横竖活不成。
13、但是,事情会有这么简单吗?凡事就怕联想。一经联想,阴谋论就出来了,简单的刑事案就不简单,往往司法案例演变成为政治事件。当时大明王朝的前宫后宫,百官群臣,对此案的态度正是这样。
14、当然,形势所迫,也不由他们不联想。当时的大明王朝,接班人危机并未完全解除。朱常洛的接班人位置时时受到威胁。
15、结合前后形势,有大臣对初审结果提出质疑。
16、东宫的这起梃击案,是不是暗藏玄机呢?难道真像张差说的那么简单吗?
17、在争国本中挺立起来的东林大臣,质疑声浪最高。此时东林先生顾宪成已经去世,高攀龙接过了东林大旗,他和赵南星这些人,虽然大多在野,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天下舆情。在一片质疑声中,一个东林系的中层官员、刑部主事王之寀悄悄站了出来,提审张差。
18、他采取“饿刑”,先断了张差吃喝,饿着他,几天水米不进,然后端来一大盘美酒佳肴,对他说招了就给好吃的。眼看快成饿死鬼的张差,见到美味,产生了巴普洛夫反应,条件反射,熬不住了,于是再次招供。
19、《明史纪事本末》描述,张差言“有叫我不知姓名老公,说事成与尔几亩地种。一老公与我饭,说:‘你先冲一遭,撞着一个,打杀一个;打杀了,我们救得你。’遂与我枣棍,领我到宫门,守门阻我,我击之堕地。已而老公多,遂被缚。小爷福大!”
20、张差的这段话,说自己是被雇行凶。被谁雇佣呢?老公。这里的老公,不是现代丈夫的意思,而是古代民间对太监俗称。是太监雇他去打太子,说事成后给他几亩地,即便不成也能救他出来。结果,宫里老公太多了,他寡不敌众,被活捉,张差叹息:也该太子福大命大,命不该绝。
21、那么,雇张差的到底是伙什么人呢?
22、史书《明季北略》记载,张差“言有马三道诱至庞、刘二太监处,语多涉郑国泰”。这段记录清楚道明,三组具体人物与此案有染。马三道,是盘踞在京城附近的白莲教的一个分舵首领,道上的;庞、刘二太监,是郑贵妃的近侍太监庞保、刘成,宫里的;而郑国泰竟然是郑贵妃的亲弟弟,家里的。按照张差的二次招供,显然他是奉了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刘成之命,谋杀太子。而太监的幕后主使,就是郑贵妃弟弟郑国泰。
23、这个审问结果,震惊了朝廷内外。涉及此案的郑国泰马上做了自我辩白,说根本不认识张差,这家伙思维混乱,疯言疯语,临死乱咬。
24、到底谁说的是真话呢?因为具体细节,雇凶的具体过程,张差不肯当着王之寀一个人面,和盘供出。再加上涉案人矢口否认,所以王之寀要求皇帝召集各部,进行“三司会审”,当堂对质。
25、所谓“三司会审”,是中国古代对特大案件的最高审判方式,由三大司法机关联合审理,大明王朝的这三大司法机关是哪些呢?刑部,都察院,大理寺。
26、万历皇帝看了王之窠的奏疏,感觉这事比较麻烦,三堂会审,一旦爆出惊天内幕,事情搞大,宫廷内外鸡飞狗跳,对皇家声誉不利,于是压下来,不给答复。但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有人谋杀太子”消息不胫而走,传遍朝内外直至整个京城,要求“追查幕后黑手”的呼声震耳欲聋。
27、尤其是东林党人,力挺三堂会审。他们给出的理由令皇帝无可回驳。
28、比如,东林系官员、工科给事中何士晋上疏皇帝,义正词严:
29、“此时张差之口供未具,刑曹之勘疏未成,国泰岂不能从容少待,辄尔具揭张惶,人遂不能无疑。若欲释疑,计唯明告宫中,力求皇上速将张差所供庞保、刘成立送法司拷讯;如供有国泰主谋,是大逆罪人,臣等执法讨贼,不但宫中不能庇,即皇上亦不能庇。”
30、何士晋说,现在这个案子案犯的口供没有做实,对谁都不利,即便郑国泰一再表明清白,也不可能令质疑的人闭口。为了彻底解开疑问,必须马上会审,请皇帝令所有涉案人到场对质。如果张差当堂指认,谁为主谋,那么,我们做臣子的就要执法讨贼,到时候,别说宫中贵人不能保护这个人,就是皇帝包庇这个人也不行!
31、何士晋这番话,可谓大胆、有力。虽然此时东林人没有确凿的证据,指证郑贵妃姐弟二人就是主谋,但如果不会审,则难逃干系,这一点却让皇帝无路可退。
32、万历皇帝迫于压力,决定三堂会审。
33、会审的官员要求庞、刘二太监到庭,与张差对质,庞、刘拒不到庭。
34、涉及此案的郑贵妃在老皇帝面前梨花带雨,哭哭啼啼,百般阻挠。
35、可以说,会审基本流产,但却坚定了力挺太子的东林大臣预判——梃击案不是一个孤立事件,而是一起有预谋的针对太子的政治暗杀。
36、那么这起梃击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关于梃击案,各种争议推理不断,至今还是拍案惊奇的一个案例谈资。在此,我们也不禁要提出这样的疑问:
37、巍巍皇宫,戒备森严,黄昏时分,尚未夜深人静,一个外来农民,抄根棍子乱打乱闯,可能成功吗?自古政坛,干掉政治对手,大多暗杀。此案“暗”字从何而来?这不是政治暗杀,而是政治明杀。
38、纵观此案脉络,我归纳此案真相有三种可能:
39、一是误打误撞;就是像张差自己所言,有人见他大街上闲逛,愣头愣脑的,给他来个恶作剧,让他拎个棍子误闯皇宫,自己看热闹。
40、这种可能是存在的,有些森严之地,看似森严,其实漏洞百出,四面漏风。无知无畏者很容易闯进去。例如上世纪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空防何等严密,但1980年却发生了红场事件。19岁的大男孩、西德业余飞行爱好者鲁斯特,驾驶租用的一架民用小飞机经过长途飞行,在苏联红场顺利降落,举世震惊。大国防空,形同虚设。苏联国防部长多名高官因此下台。鲁斯特仅有40小时飞行记录,却能突破当时世界上超级大国的防空网。那么,古代一个农民告状户,无知无畏,闯进没有雷达报警系统皇宫,也不值大惊小怪了。
41、这是第一个可能。第二可能是什么呢?
42、那就是:雇凶杀人。此人真是郑贵妃派手下太监找来的杀手,意在一举除掉朱常洛,让自己亲儿子朱常洵上位、做太子、继承皇位。
43、那么,第三种可能是什么呢?就是栽赃陷害。古今中外,在政治斗争中,这样的苦肉计屡见不鲜。候选人雇人袭击自己,为什么这么做?因为选民都是有同情心的,候选人如此受害一下子就剧增了人气选票。
44、比如2009年岁末,意大利政坛,就发生过这样一起袭击候选人事件。时任意大利总理、具有传奇色彩的贝卢斯科尼,遭到议会罢免动议,总理之位岌岌可危。就在此时,贝卢斯科尼出席一场政治集会,突遭一名男子袭击,一块硬硬的雕塑结结实实在砸贝卢斯科尼脸上,老贝脸部当场血肉模糊。鼻骨骨折,两只假牙被打飞,嘴唇内外也严重受伤。本来,贝卢斯科尼因受弹劾困扰,很多民众也上街游行要求罢免他,马上要下台。但袭击事件发生后,民调结果显示,老贝因祸得福,支持率上升了多个百分点。总理位置保住了,又干三年。所以,事后有人质疑老贝挨打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表演,称他只是想借此赢得同情和支持。
45、那么,这种可能会不在太子朱常洛身上存在呢?
46、当时就有其他党派大臣认为,是东林人帮助朱常洛搞的鬼。是他们派人找到张差,让他如此这般。张差不知真相,以此招供。
47、那么把这种事放到东林人身上合适吗?
48、虽然朱常洛的心智并不高,他设计“苦肉计“的可能性极小,但我认为放到东林人头上也大约是栽赃,未免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早期的东林人,其主流还是正人君子居多,不屑搞政治阴谋。
49、所以,我认为最大可能是第二种,幕后黑手郑贵妃。
50、当然,也有不少人为郑贵妃辩护,认为手段太小儿科,搞政治暗杀用个愣头青,凶器是棍子,单兵作战,这样的政治智商和心狠程度都不高。但我要问,从性情外露到跳出来为儿争位,郑贵妃哪一点表现不蠢?不一定搞政治的女人个个是人精、是武则天。事实证明,郑贵妃是个贪婪有余,智慧不足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做什么事,都可能是给自己人帮倒忙。
51、以上是此案真相的三种可能,最终审理结果偏向了哪种真相认定呢?
52、半个第一种,半个第二种。
53、这是万历老皇帝的意思,他不想把此时搞大,杀爱妃、打家庭官司。
54、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老皇帝还演出了一场煽情大戏。
55、史书《明史纪事本末》记载:万历皇帝“驾幸慈宁宫,召见百官……命内侍传呼三皇孙至石级上,谕曰:朕诸孙俱已长成,更有何说。顾问皇太子:“尔有何语,与诸臣悉言无隐。”皇太子曰:“似此疯癫之人,决了便罢,不必株连。”又曰:“我父子何等亲爱,外廷有许多议论,尔辈为无君之臣,使我为不孝之子。”上因谓群臣曰:“尔等听皇太子语否?”
56、二十多年不上班的万历皇帝,破天荒地召见群臣了,带着他们来到慈宁宫,让他们见证了一场天伦之乐。老皇帝让人把朱常洛的三个儿子叫过来,说:
57、你看我孙子们都这么大了,一家人和和美美多好?然后问朱常洛:关于那个案子,你有什么话尽管对群臣说。
58、朱常洛说:那人是疯子,处决就行了,不要牵连无辜者。又说:我们父子亲密无间,谁再敢借此离间父子关系,那么就是陷我于不义。老皇帝非常满意,回头对群臣说:你们听清太子说什么了吧。
59、就这样,在老皇帝与太子的授意下,刑部以疯颠奸徒为罪,将张差凌迟处死,而庞、刘二太监于内庭秘密处决。“梃击”案就此草草结案。据史书《先拨志始》记载,张差临死前说了这样一句话:“同谋做事,事败,独推我死,而多官竟付之不问。”别人和我合伙做这事,现在事情败露,就拿我当替罪羊,那么多的事和人你们竟然不问,大明司法太黑了。
60、此案虽然草草结案,真凶始终存疑,但是在政治上,却分出了胜负。朱常洛的皇位继承人地位就此稳固。东林人以坚韧和雄辩再次大获全胜。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