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四月肥(一碗烟火丨徽州四月鳜鱼肥)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四月肥,以及一碗烟火丨徽州四月鳜鱼肥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1、江南四月,草长莺飞,杂花生树,正是一年中风景最明丽的时节。有幸来到安徽黄山市采风,沐浴着柔柔的清风,踏上古徽州的文化之旅。一路上领略了天下奇观——黄山的秀美风光,走访了“中国最具人文情怀的乡村”——西递、宏村保存完好的徽派民居建筑,感受了屯溪老街的市井风物和民风民俗,百年老街上鳞次栉比的商贾店铺更是见证了徽商昔日的兴盛与繁荣……旅途中我无时无刻不被徽州(即今之黄山市)如诗如画的“徽派风情”及悠远深厚的“徽州文化”所感动着,自然也没忘了去品尝一下早已闻名遐迩,位居“中国八大菜系”之列的徽菜。

2、那日傍晚时分,我们来到屯溪最负盛名的“胡氏徽菜楼”用餐,一行人在二楼靠窗的位置找了个古朴典雅的景观包厢,点了一桌子的菜——“屯溪臭鳜鱼”、“铁板毛豆腐”、“黄山炖鸽”、“红烧划水”、“花菇石鸡”、“火腿炖甲鱼”等,都是徽菜中的经典名菜。每一道菜均以当地纯正的山珍河鲜为原料,“色、香、味、形”俱佳,充分展现了徽菜“清爽、酥嫩、鲜醇”的特色,道道风味独特,令人口齿生香,意犹未尽。

3、在众多珍馐美食中,让我最为钟情的莫过于那道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部中有过惊艳亮相的“屯溪臭鳜鱼”,真可谓“经典中的珍品”,是我至今吃过的最鲜美的一道用鳜鱼烹制的菜,其味远胜于我在甬城饭店酒宴上见到的“葱油鳜鱼”、“清蒸鳜鱼”、“梅干菜烧鳜鱼”等。

4、据餐桌上一位对饮食文化颇有研究的朋友介绍,该菜的“成名”与当地商业的发展,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5、早在鸦片战争后期,随着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后,安徽山区原经江西到广州出口的土特产,改由新安江至杭州转上海出口,屯溪遂成为集散中心。每年重阳节后鱼贩将长江名产鳜鱼挑至屯溪出口,从望江一带到屯溪要七八天,为防止鲜鱼在运输途中变质,便采取摆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的方法,并经常上下翻动,待一周之后抵达屯溪等地时,鱼鳃仍是红色,鳞不脱,质未变,只是表皮已散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特殊气味,洗净后经热油稍煎,细火烹调,非但没有异味,反而更加鲜香无比,成为脍炙人口的美味,“屯溪臭鳜鱼”从此名满天下。

6、我们一边听着关于“臭鳜鱼”的典故,一边喝着当地的米酒品尝着这道佳肴,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7、“屯溪臭鳜鱼”大多选用一斤左右的野生鳜鱼腌后烹制,其鱼肉含在口中瓣瓣滑嫩,鲜香酥软,咸淡适中,堪称江鲜湖鲜河鲜菜中之极品。

8、“鳜鱼”作为鱼鲜中的精品,历来受到中国文人们的偏好,唐朝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一词中就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名句留传至今,千古吟诵。

9、被当代文坛誉为“最后一位文人美食家”的汪曾祺先生生前也十分钟爱用鳜鱼做的菜,在他的“故乡的食物”系列散文中曾写过“鳜鱼”——“1938年,我在淮安吃过干炸鯚花鱼。活鳜鱼,重三斤,加花刀,在大油锅中炸熟,外皮酥脆,鱼肉白嫩,蘸花椒盐吃,极妙!

10、和我一同吃的有小叔父汪兰生,表弟董受申。汪兰生、董受申都去世多年了。”短短一段文字,却是物事人情、借物抒怀、深蕴沧桑感慨,读之令人感怀不已。

11、在写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一篇题为《鳜鱼》的散文中,汪老对其有过如此的描述:鳜鱼是非常好吃的。鱼里头,最好吃的,我以为是鳜鱼。堪与鳜鱼匹敌的,大概只有南方的石斑,尤其是是青斑,即“灰鼠石斑”。鳜鱼刺少,肉厚。蒜瓣肉。肉细,嫩,鲜。清蒸、干烧、糖醋、做松鼠鱼,皆妙。氽汤,汤白如牛乳,浓而不腻,远胜鸡汤鸭汤。至今思之,只能如张岱所说:“酒足饭饱,惭愧惭愧!”

12、惜乎当年汪老不曾在初春时节,来此品尝过正宗的“屯溪臭鳜鱼”,否则,在其众多谈论饮食文化的散文经典中,专门为我们留下一篇关于“臭鳜鱼”的美文佳作,该有多么好啊!

13、作者朱峰,笔名朱枫。系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散文学会会员,宁波青年作家。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