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 外国作家杜撰的父子情

很多朋友对于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和外国作家杜撰的父子情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和沪教版中学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的一篇课文,作者是美国人马克·汉林,一位擅长写心灵鸡汤的作家,一个专业性演讲者。

2、这个作品描述了一位父亲在地震以后,为了救出压在废墟下的儿子,三十八个小时内不间断地在废墟中挖掘,最终将儿子救出来的故事。它表达了父爱如山和儿子对同学的友爱的中心思想。

3、这本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了父子间的真情。但是随着互联网日渐发达,许多网友发现这篇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存疑。

4、例如,原文中“1989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年轻的父亲冲向他7岁儿子的学校”这一段的真实性被质疑,事实上1989年的美国洛杉矶没有发生地震。于是课文就改成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随即又遭到网友质疑。因为根据记载,当年的洛杉矶地震发生于凌晨4时31分,教室里不可能有正在上课的学生。于是,现在又变成了“有一年”。

5、由此看来,这篇文章基本就是马克·汉林杜撰的。我不禁想问,一篇杜撰的文章还能在课本里立足吗?

6、有人认为,课文“假不假”的问题,还要结合时代性来看。现在的中小学生是“互联网原住民”,发现事实真相不费吹灰之力,面对这些学生,语文教学岂能不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课文改编,鼓励学生寻找正确答案,进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另一方面,对这些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绝不可“自说自话”,而要格外重视学生的接受习惯。

7、而我个人认为,一篇有杜撰内容的文章并不利于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价值观的引导。大部分学生在三观成熟前,对事情的判断只有对错,思想比较偏激,如果将一篇这样的文章放在课本里,并不利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思辨能力的培养。而关于价值观的引导问题,举个例子说,有人说朱自清的《背影》应该从课本里剔除,理由是父亲违反交通规则不利于教导学生遵纪守法。那么把杜撰的文章放入课本是不是也不利于教导学生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呢?

8、当今社会,有些无良商贩为了利益最大化,造假货,以次充好,人们深受其害,对造假和假货深恶痛绝。那么如果再用类似《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样杜撰的文章教导学生,学生会学到什么呢?人民又会得到什么呢?

9、《地震中的父与子》在课本里的地位不是不可替代的。汶川地震、雅安地震时,抢险救灾的人群里有多少感人事迹,涌现出多少英雄人物,这些人物和事迹都可以写成文章替代它。这些真实的、属于中国的“父与子”的事迹,哪一个不比一篇杜撰的,外国的故事更值得我们学习呢?

10、希望教材编写部门能够用一篇我国的、真实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替代这篇外国的、杜撰的《父与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更能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11、后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地震中的父与子》原文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和外国作家杜撰的父子情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