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奥地利大公(退出大国行列)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奥地利大公,以及退出大国行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奥地利位于欧洲中部,国土面积83855平方公里,人口900多万,无论从领土面积还是人口等方面,奥地利都称不上是一个大国,然而在从十七世纪直到近代以来的漫长岁月中,奥地利却是中欧地区实打实的霸主。

那么奥地利是如何从中欧霸主变成现在的中欧小国,在这片土地上又发生了哪些不同凡响的重大事件。

今天我们来解读奥地利的霸权演变和发展历程。

早在罗马帝国时期,在今天的奥地利地区曾先后有凯尔特人、东哥特人和法兰克人生活在这里。公元8世纪,法兰克王国的领土拓展到了奥地利地区,随着法兰克王国分裂,奥地利成为东法兰克王国的一部分。

当历史的车轮来到公元13世纪的时候,在1278年,德意志的哈布斯堡公爵鲁道夫一世击败了波西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并攻占奥地利,从此奥地利一直受到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并一直是哈布斯堡王朝领土的核心,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止,这也开启了奥地利的辉煌时代。

1642年哈布斯堡家族在瑞士阿尔高地区的城堡↓

145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兼奥地利大公腓特烈三世,将奥地利公国提升为大公国,进一步的为军事扩张提供了基础,整个王朝也进入了发展的鼎盛期。在哈布斯堡家族的治理下,奥地利的领土得到了极大的扩张。

1526年,匈牙利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爆发战争。匈牙利国王拉约什二世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苏莱曼一世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以南约200公里的摩哈赤激战,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战胜了匈牙利军队,拉约什二世战死沙场。

匈牙利Szigetvar城堡收藏的摩哈赤战役模型图↓

摩哈赤战役后,奥地利大公斐迪南一世继承了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国王,自此,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匈牙利部分地区开始归属于哈布斯堡王朝领地。

1547年Mühlberg战役后的哈布斯堡王朝版图,奥地利从中欧拓展到东欧,同时遥领西班牙、尼德兰、意大利诸国↓

伴随两个世纪的扩张,奥地利的领土范围达到了多瑙河的中下游地区,由此和东南欧地区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冲突。

1683年9月12日,维也纳之战爆发,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试图击败奥地利,并以奥地利为跳板,继续进攻欧洲西部地区。奥地利和波兰联军坚守维也纳两个月之久,最终击败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军队,由此终止了奥斯曼土耳其向欧洲西部地区扩张的势头。正是这场战役树立了奥地利在整个欧洲的军事影响力,标志着奥地利中欧霸权的建立。

1683年维也纳之战形势图,欧洲的历史车轮在此改变航向,奥地利大国崛起↓

随着战争的胜利,奥地利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签订了新的边界条约,在1699年签署了《卡尔洛夫奇条约》,奥地利大公兼皇帝利奥波德一世统一全部的匈牙利地区。从此之后的百年间,在中欧地区奥地利是绝对的霸主,并主导着整个中欧地区的历史进程。

除了奥地利领土之外,哈布斯堡家族通过和欧洲其他王室联姻,建立了庞大的哈布斯堡王朝,统治范围包括奥地利、匈牙利、西班牙、意大利、那不勒斯、尼德兰等地区。

依托于奥地利强大的实力,哈布斯堡王室成为整个奥地利、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地区的国王,并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进入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英国率先开启工业革命,随后工业革命浪潮开始在欧洲地区传播,德意志地区的普鲁士等国家开始崛起,并和奥地利之间爆发了长期的斗争。与此同时,随着英国和法国在工业革命和殖民战争中快速积攒实力,奥地利的霸权也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1805年12月奥斯特里茨战役爆发,在这场战役中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俄罗斯皇帝亚历山大一世、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一世全部亲临战场指挥战斗,即历史上著名的“三皇会战”。然而奥地利遭遇了惨败,一年之后,作为战争失败的代价,以奥地利为核心的神圣罗马帝国宣告解体。

战斗前夕,拿破仑和将军们在一起商讨,此时法军攻城略地,如日中天↓

随着普鲁士在德意志地区的进一步拓展,奥地利渐渐在德意志地区霸权争夺中居于下风。尤其是1866年的普奥战争,由于武器和战术上的落后,奥地利军队以惨败而告终。奥地利在普奥战争中的失败,导致其国际地位下降,境内的各民族开始要求自治,甚至有些激进的反对者认为应该让各个民族独立。

战争之后,普鲁士解散了奥地利主导的德意志邦联,而将德国北部零零散散的邦国集合到了新设立的北德意志邦联之中,奥地利丧失了在德意志地区的霸权。

为了化解普奥战争失败对帝国的冲击,避免奥地利分裂,1867年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和帝国内强大的匈牙利贵族妥协,将原来的奥地利帝国更改为共主邦联奥匈帝国,建立起了奥地利、匈牙利二元帝国,构建了奥匈帝国的政治基础。

1867年奥匈帝国建立,北部边境同时面临普鲁士和沙俄两大强国的压制↓

奥匈帝国1866年至1915年使用的的国徽,国徽中间是哈布斯堡盾徽,象征着皇权,周围的盾徽代表着帝国的领地,从左上方开始依次是匈牙利、加利西亚、下奥地利、萨拉茨堡、施蒂里亚、蒂罗尔、卡林西亚和卡尔尼奥拉、西里西亚和摩拉维亚、特兰西瓦尼亚、伊利里亚、波西米亚↓

通过奥匈折中方案,匈牙利王国恢复了独立的地位,并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从而让匈牙利王国和奥地利帝国地位变得更趋平等。在奥匈帝国境内,奥地利和匈牙利实行独立的国家机制,并拥有各自的国王议会和海关,甚至拥有完全不同的法律,只有国防、税收和外交政策由帝国中央政府管理。

1878年奥匈帝国的两个主体部分: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区位图,此时尚未占领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

奥匈折中方案开始了奥匈帝国二元制帝国的新时期,然而奥地利和匈牙利两国拥有的独立自治权利却为奥匈帝国的解体埋下了种子。

当欧洲范围内的军事冲突还未激化时,奥匈帝国尚可以维持并且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当时在奥匈帝国境内,工业革命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当时欧洲范围内,奥匈帝国的领土面积居于第二位,仅次于沙俄,而它的人口则居于第三位。奥匈帝国的机械制造业尤其发达,尤其是在帝国的波西米亚地区,也就是现在的捷克斯洛伐克地区,机械制造业以及军火工业非常发达,在欧洲境内仅次于德国和英国,超过法国和沙俄。

匈牙利王国首都布达佩斯环路大街(RingStreet),建筑的精美富丽象征着帝国的繁华↓

1909年在奥匈帝国波西米亚斯柯达皮尔森工厂,组装中的奥匈帝国战列舰SMSViribus炮塔↓

然而当历史的车轮来到19世纪晚期的时候,奥匈帝国遭遇了重大的威胁,最主要的是民族主义思潮盛行。在奥匈帝国境内,各个民族之间的分歧继续扩大,而整个帝国在民族问题上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困境,越发难以整合境内所有民族的利益。虽然奥匈帝国进行了诸多政治和经济改革,但是随后而来的大战打破了这一进程。

当欧洲的战火硝烟开始弥漫,奥匈帝国也选择加入了这场纷争,在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了三国同盟,由此在中欧、南欧以及东欧地带形成了巨大的军事优势,这严重的妨碍了英国、法国和沙俄等国家的利益。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地区,继而引发了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成了奥匈帝国的掘墓人。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及其夫人在萨拉热窝遇刺,成为一战导火索↓

4年之后奥匈帝国解体,随后奥地利和匈牙利宣告独立。曾经的中欧霸主解体为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波黑等小国,这也代表着奥地利在中欧地区的霸权从此不再存在,奥地利也由此退出了大国行列。

奥匈帝国解体后,奥地利版图大为收缩,并丧失了南部沿海领土,成为内陆国家↓

从一战之后,一直到二战的近30年的时间,新的奥地利国家经历了发展的阵痛,作为从其多民族帝国的历史中获取的教训,奥地利选择成为一个更纯粹的民族国家。

奥地利境内的主体民族是德意志族,所以从一战到二战这段时间也是奥地利和和德国的关系复苏阶段。不同于19世纪两国相争诉诸武力,现在奥地利和德国之间属于同一民族内部的事务,所以两国关系得到了极大的缓和。同时由于德国的政策导向,奥地利于1938年和德国合并。

二战后,奥地利被盟军占领,一直到1955年,奥地利重新签订了国家条约,并宣布成立奥地利第二共和国,这就是当代的奥地利,彻底告别曾经的中欧霸权,也告别曾经的多民族立宪制帝国。

1945年-1955年期间盟军占领奥地利形势图↓

二战之后的岁月,奥地利努力从其历史发展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并践行更适合国情的政治经济发展制度。曾经的中欧大国历史,积淀下来奥地利对于利益平衡和国内共同市场的深刻理解,这曾对于奥地利在十九世纪后期的工业化发展至关重要。

在当代发展进程中,奥地利也由此确立了优先发展国内共同市场,并在欧洲新的政治版图中确保平衡,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

奥地利采取了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即在资本主义制度的框架内,推广和实施了多种社会政策和普遍福利制度。奥地利推行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往往被认为是一种介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之间的中间道路,将国家干预和私营企业监管结合起来,将既反对自由放任的政策,也反对完全的干预。

奥地利政府在实行社会市场经济制度过程中,通过综合的经济政策和市场手段来影响经济发展和规划。同时结合了货币信贷、税收投资等相关措施,创建了一个服务于全体国民需要的经济模式。对于奥地利来讲,这正是他们几百年来在帝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均势平衡的历史经验凝结。

奥地利在二战中国家经济遭遇了毁灭性打击,所以恢复和重建国民经济关乎重大。奥地利在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的模式下,结合了奥地利传统治国理念,优先发展国有企业,加快了战后经济重建,带动了奥地利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了有奥地利特色的国有经济体系。

二战后,奥地利经济增长迅速,人均GDP从不足三千美元增长到超过四万美元↓

奥地利建设国有经济的过程非常有预见性,在二战刚刚结束一年后,1946年奥地利即颁布国有化法案,并在1947年进一步的完善国有化法案,从而建立了制度保证。

从二战之后到20世纪80年代的30多年间,奥地利国有企业发展迅猛,国内诸多大型公司都是国有企业,这也让奥地利成为欧洲少有的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发达国家。

奥地利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直到近年来,奥地利国有企业在经济中的占比仍然超过20%,成为整个奥地利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奥地利邮政属于国企,如图为因斯布鲁克一家邮局门口的商标,指向不远处的阿尔卑斯山脉↓

从2019年起,奥地利工业控股公司(?BAG)开始管理奥地利国有化企业以及国有持股的企业投资,它的旗下包括奥地利电信、邮政、铁路等行业的国有企业。同时奥地利工业控股公司也在奥地利的石油、天然气、奥地利水电联合等领域持股,并成为推动奥地利股市增长的强大推动力。

时至今日奥地利工业控股公司包括一体化股份在内的整体投资组合已增长至236亿欧元。由此,每个奥地利人平均持有?BAG附属公司2650欧元的股份。

奥地利工业控股公司(?BAG)重点持股的企业名单↓

国有投资企业通过股息回馈国家和社会。例如奥地利OMV集团在2022年度的利润高达20多亿欧元,其中6.2亿欧元作为股息分配给奥地利工业控股公司及奥地利政府,这些国有收入有力的保证了奥地利经济社会建设。

在充沛财力的支撑下,奥地利社会保障体系非常全面,包括养老保险、全民医疗、失业保险等,都是奥地利社会市场经济制度下社会保障体系的组成部分,同时兼顾就业、住房、教育政策以及社会收入增长平衡。

通过实施社会市场经济制度和国有企业先导发展政策,奥地利取得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均衡发展,并建成了较为全面的福利国家和全民社会保障,为国际社会经济制度拟定和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奥地利经历过大国的辉煌,分裂的迷茫,重生的惨痛,当今的奥地利也在以它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魅力吸引着全球的游客。在全球入境游客排名中,奥地利常年位居10名左右,每年有超过2000万人次游客来奥地利观光旅游,由此带动了奥地利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占奥地利GDP总量将近1/10,每年国际旅游收入可达到200亿美元。

下奥地利州的弗兰岑斯堡城堡深深,凝一段历史,留一方景致↓

千百年间,奥地利从曾经的边陲之地成为中欧的霸主,再从巅峰跌落,它经历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

如今从奥地利乘火车前往波兰,需要的时间比150年前还要长,对于维也纳的音乐爱好者也很难有机会再去匈牙利或者是克罗地亚观看歌舞演出,昔日的奥地利文化叙事已然消散,也许多瑙河的粼粼波光也会感叹,时光已飞逝,渺远不可见。

文章分享结束,奥地利大公和退出大国行列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