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好莱坞八大影业公司,从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看美国电影的盛衰

其实好莱坞八大影业公司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从好莱坞八大电影公司看美国电影的盛衰,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好莱坞八大影业公司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我第一次看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是电影在中国上映的好几年之后。当时只记得杰克和肉丝的盛世美颜,还有就是杰克大喊:“Iamthekingtheworld.”船头和海豚竞相飞驰,还有船与冰山相撞的震撼。当时虽然对电影拍摄手法和技术毛也不懂,但依然觉得很震撼。

后来才知道,原来不是在大西洋拍摄的。所谓的“海洋”只是只有几英尺深的大型水槽,所谓的震撼镜头只是用模型和特效CG拍摄。我瞬间觉得自己当初太年轻了。但这已经不重要了,谁让它故事好,特效逼真呢?谁让杰克和肉丝那么耐看呢?什么叫降维打击?什么叫又高又硬?这就叫专业。

再后来,知道赛博朋克《星球大战1》和《银翼杀手》分别上映于1977年和1982年。剧情片《教父1》则更早,上映于1972年。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我们中国还处在改革开放初期,单说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对我们内地的优势都是碾压级别的,更别提日本和漂亮国了。这种感觉已经不能用震撼来形容了,只能说是窒息。

那个时候,知识付费的时代还远没有到来,网上下载高清美国电影简直不要太容易。我把豆瓣评分7.5以上的八九十年代的美国电影都看了一遍,有的甚至二刷、三刷、大概在2010之后,我看的美国电影就少了。有时候实在无聊就把以前美国老电影和香港老电影拿出来重温。

从2016年至2021年,美国电影在中国全年票房总额中占比分别为42%、48%、38%、36%、16%、15.5%。尤其是最近两年,份额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断崖式下跌。这还是曾经的阿美莉卡吗?当然,大环境不景气还有黑天鹅也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因素,但这不是主要原因。我们仅就电影本身来探讨美国电影的发展轨迹,这样的问题就相对简单多了。

如果仅仅就电影本身质量的话,那么中国观众尤其是新生代观众会用脚来投票,那就是“不好看”。曾经的那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美国电影到底去哪儿呢?为什么只剩下今天一堆一流特效、二流演员和三流剧情的爆米花电影呢?风起于青萍之末,而至于草莽之间。我们就从好莱坞八大电影巨头聊起吧。

记得第一次看米高梅的电影时,在打开电影的那一刹那,一声突兀的狮吼差点把我吓傻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米高梅,一个创立了奥斯卡奖,并获得170项奥斯卡奖的米高梅。米高梅公司著名的IP当属《007》系列、《霍比特人》系列以及《律政俏佳人》系列。

由皮尔斯·布鲁斯南主演的《007黑日危机》和《007择日而死》各种高科技玩得风生水起。史上最帅的007配上高颜值的裴淳华和万人迷苏菲·玛索,但票房却中规中矩,刚好回本。弄了半天,米高梅弄了个寂寞。

2012年《007大破天幕危机》和2015年的《007幽灵党》分别在全球斩获11亿美元和8.8亿美元票房,还有29.2亿票房的《霍比特人》三部曲。米高梅大赚了一笔,终于化解了财政危机,暂时不用卖身了。口碑啊,剧本啊,这个时候还重要吗?票房和利润才是王道,挣钱嘛,不寒碜。

2001年的《律政俏佳人》系列可以说是小成本典范,1800万美元的成本轰下了1.24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性价比颇高。而且票房和口碑双丰收,在中国也拥有大量粉丝。记得那时候考英语四六级的时候,还用过《律政俏佳人》的英汉译本。这样一部美国青春偶像片,富含校园、青春和励志等元素,米高梅收获了美刀,观众收获了快乐,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

2003年,米高梅推出续集,可是却不香了。口碑和票房明显不如前作,只能说是勉强及格。除了这些有名的IP之外,1991年的《末路狂花》作为一部以女性视角讲述的公路类电影,也让米高梅小赚了一把。关键是反响热烈,在当年的北美引起了巨大轰动,被誉为女权先锋派电影。

作为1991年《沉默的羔羊》的续集,2001年的《汉尼拔》(《沉默的羔羊2》)虽然不如前作,但好在安东尼·霍普金斯演技给力,勉强维持了电影口碑。

2002年的《风语者》绝对算当上当年的大制作。米高梅高层看到了《变脸》和《碟中谍2》霸气侧漏,才决定在吴宇森身上下重注。即使今天来看,1997年的《变脸》也绝对是质量上乘的佳作。它给美国人翻译了一下什么叫“暴力式美学”,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魔幻的现实主义深深折服了约翰·屈伏塔和尼古拉斯·凯奇。

我记得以前有一次上外教课,我问外教最喜欢的中国导演是谁,他脱口而出“John·Woo”,他说他非常喜欢《faceoff》(《变脸》)。《碟中谍》更是让派拉蒙赢麻了,可惜之后的《风语者》成为了米高梅和吴宇森的滑铁卢,米高梅高层辞职,吴宇森也不得不在2006年回归华语影坛。

《终结者4》和《洛奇6》作为上世纪大热IP在本世纪的延续,米高梅想搏一搏,单车变摩托。《洛奇6》依然能打,至少在及格线之上,而施瓦辛格却带不动《终结者4》,时代变了。

2010后,米高梅凭借《007》的两部电影和《霍比特人》三部曲算是打了翻身仗。但2015年之后《遇见你之前》(2016年)、《古墓丽影·源起之战》(2018年)、《淘气大侦探》(2018年)都乏善可陈,18、19、20、21年连续四年基本没有参与制作和发行电影。

直到2022年,找到了新爸爸亚马逊。作为市值和苹果不分伯仲的亚马逊一向是多财多亿,更为重要的是亚马逊早已布局流媒体,再加上米高梅内容的版权,从理论上讲,应该会有一番作为。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米高梅已经被卖了好几次身,先后被卖给了索尼、望远镜,现在又是亚马逊。2022年8月,米高梅又和华纳影业达成协议,由华纳发行米高梅在北美市场以外的电影,协议有效期三年。所以,现在米高梅的股权架构极为复杂,未来到底如何,一切尚未可知。

华纳最早是是由华纳四兄弟创建,中国华谊兄弟也是由此得到灵感。华纳兄弟大概有四个著名系列:《蝙蝠侠系列》、《超人系列》、《哈利波特系列》和《黑客帝国系列》。能赚钱的IP明显要比米高梅多。可以确认的是有三个系列赚到大钱了,分别是全球票房24.36亿美元的《蝙蝠侠:黑暗骑士三部曲》,16.3亿美元的《黑客帝国》前三部,还有被誉为影史最赚钱系列之一的《哈利波特》。

但是一个《哈利波特》系列总共八部影片,每部都赚得盆满钵满。真的是一年不开张,开展吃一年。而且这三个系列的出品和发行大都由华纳一手承包,所以纯利润大都进了华纳的腰包。虽然《霍比特人》这个系列也很赚钱,但它是华纳、米高梅等公司合作投资、出品和发行,利润并不如以上三个系列。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电影依然值得一说。如1999年的《绿里奇迹》,该电影被称为《肖申克救赎》的姊妹篇,但也有人说这是在蹭流量。新千年之后,伴随着互联网兴起,该片在中国影迷中颇受赞誉。这部电影从导演到编剧都是《肖申克救赎》的原班人马,只不过主演换成了汤姆·汉克斯。

2001年至2015年,华纳着手布局《黑客帝国》第二部和第三部,《哈利波特系列》和《霍比特人系列》。也有获得奥斯卡青睐的《百万美元宝贝》,文艺佳片《遗愿清单》,名利双收的《疯狂的麦克斯》。

2016年后,华纳重点布局科幻奇异类型电影,如《海王》和《小丑》。两部电影票房均斩获10亿美元之上,其中,《小丑》的成本只有五六千万,超高的性价比简直让人目瞪狗呆。值得注意的是,华纳影业先是被时代公司收购,后来在2018年又被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收购。

华纳拥有自己的广播电视公司,更有赚钱机器DC,关键是没有像米高梅那样频频出现财务危机。连华纳都在找爸爸,因为现在的好莱坞片商已经形成了并购重组的趋势和赢家通吃、一家独大的局面。

哥伦比亚公司主要经历过两次卖身,先是被卖给可口可乐,后来1989年又被卖给索尼,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糟糕的财务状况。卖给索尼后,借助索尼强大的财团实力,哥伦比亚得以续命。也有人说,索尼当了冤大头,自从收购哥伦比亚以来,都快被哥伦比亚薅羊毛薅秃了。

最近几年,哥伦毕业在北美的市场份额常年在10%左右徘徊,与环球、派拉蒙和华纳并无明显优势。随着迪士尼旗下的漫威强势收割和搅局者奈飞的横冲直撞,哥伦比亚的前景愈发不明。

哥伦比亚制作和发行的电影主要有《蜘蛛侠》、《达芬奇密码》、《007大战皇家赌场》、《黑衣人》、《当幸福来敲门》和无冕之王《肖申克的救赎》等。1995年后,哥伦比亚开启了和中国合作的序幕。

冯小刚的《大腕》,周星驰的《功夫》、《长江七号》等,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李安的《卧虎藏龙》。主部电影获得4项奥斯卡奖,全球劲收2.4亿美元。李安终于在好莱坞打开知名度,这也是周润发在好莱坞的代表作,同时也巩固了袁和平华语第一武指的名号。

虽然至今仍有很多人对这部电影颇有微词,但无论如何,这部电影当年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轰动。集合了两岸三地众多优秀的电影人,是华语电影合作的典范。

联美电影公司无疑是曾经八大电影公司中最为弱势的,因为它没有自己的摄影棚,没有自己的电影院,更没有自己的广播电视。所以在1981年,联美终于蚌埠住了,被难兄难弟米高梅收购,这个曾经的老同志最先倒下了。2006年,联美被米高梅卖给阿汤哥。

2018年,又重回米高梅,后来连同米高梅都打包给了亚马逊。百年老店真是命运多舛啊,但不管怎么说,米高梅也融入了联美的心血。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