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如懿传火棉胶婴儿原因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原来中国人从清朝就开始自拍了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1、无论怎么黑,《如懿传》的摄影团队我是服气的,从前期造势的阵容海报,到各宫喜提盒饭的下线合影,复杂的人物情绪和关系在静态的定格照片上一览无遗,张张都是大片质感。
2、近日,《如懿传》又公布了一组主题为“清宫掠影”的照片。一经发布,就收到了追剧粉丝们的疯狂表白和pick。
3、这组照片乍一看让人误以为是一组历史影像,无论是空间布景、人物神态,还是光影明暗、色调质感,甚至于斑驳的影纹,发黄的纸质都“复古”得很到位。要不是照片上主演们好看到不像历史人物的精致面孔,还真能做到以假乱真。
4、其实这是一组由摄影师尹超创作的,仿照清代宫廷的复刻照片,除了使用到了一般海报剧照常用的数码相机以外,他还在拍摄中运用了湿版摄影这种古老的摄影技法。这种摄影工艺带来的独特历史质感,一场如梦似幻的“魂穿大清”得以呈现。
5、湿版摄影法又称火棉胶摄影法,1851年由英国雕塑家阿切尔发明。是以玻璃板为载体,表面施涂火棉胶,然后浸入硝酸银溶液形成感光乳剂层,制成拍摄所需要的“胶片”进行拍摄曝光、显影、定影等一系列步骤,最后得到一张呈现在玻璃上的图像。此后近三十年,湿版摄影一直统治着摄影界。
6、不同于现代数码摄影能够即时成像,具备很大的后期修正空间。湿版摄影工序繁杂,耗费时间,一张照片通常要拍摄半个小时以上,成像效果却极其不稳定。在玻璃片显影之前,你永远不知道结果如何。照相时需要长时间的曝光,人物必须保持不动,期间任何的小动作或者眨眼,都会让照片废掉,拍摄难度非常大。
7、对于摄影师来说,这种回归摄影本源的技法,才是决定性瞬间的魅力所在。而对于清代紫禁城里如花似玉的后宫嫔妃来说,掌握这门技术难度太大,自拍是不可能自拍了,这辈子都不可能自拍了。
8、从市井到宫闱,摄影术的c位出道之路
9、十九世纪中期,摄影术传入中国,各国来华的摄影师在各个租界和通商口岸建了许多照相馆。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湖南进士周寿昌曾在游历广东的日记中对摄影术有详细的记述:“坐人平台上,面东置一镜,术人自日光中取影,和药少许,涂四周,用镶嵌之,不令泄气。有顷,须眉衣服毕见,神情酷肖,善画者不如。镜不破,影可长留”;一些王公大臣也对这一新鲜事物啧啧称奇,兵部侍郎崇厚在《脱影奇观》序中称之为:“开数千年不传之秘……”;刑部尚书崇实也赋诗称绝:
10、但即便在民间遍地开花,摄影术仍被清朝一些迂腐的老臣、皇亲国戚视为西洋的“奇技淫巧"、“异端邪术”。称所照相片,“非目睛之水,即人心之血”。用镜箱对着帝王取影更是“冒犯龙颜,丧失尊严和体统”,会被摄走了魂。因此,直到二十世纪初,摄影术和摄影机都被禁止进入紫禁城,肖像画仍是宫中的主流。
11、在当时的皇亲贵胄中,却有一位狂热的“摄影爱好者”,完全不在乎当时朝野盛传照相会引发血光之灾的顾忌,在勾魂摄魂的边缘试探。他就是道光皇帝的第七子、咸丰皇帝的七弟、光绪皇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
12、(醇亲王奕譞与恭亲王奕在恭亲王府)
13、同治三年(1863年),时年23岁的奕譞在南苑神机营拍下了一张与侍卫的合影。这张照片是现存宫廷藏照中最早的一幅,照片中的他横卧腰刀,神采奕奕,风度翩翩,两名侍卫各持长矛、火铳分立两侧。照片上还裱有醇郡王亲笔题照的七律诗,表现了奕譞主持神机营后,检阅操练晚归的情景。
14、(清宫最早的照片,摄于南苑神机营,是时年23岁的奕譞与侍卫的一张合影)
15、为了记录自己威猛飒爽的英姿,奕譞还专门从广东民间物色到粱时泰充当他的私人摄影师,并让他以戎装行伍的身份随其出入军营。此后,粱时泰几乎与奕譞形影不离,跟拍了大量照片,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从事政治人物新闻纪实摄影的先驱了,放到今天,新华社都得叫他一声祖师爷。皇室成员与摄影师之间的连带关系,也由此发轫。
16、而真正将摄影术引入清宫的第一人,是光绪皇帝的宠妃——珍妃。珍妃十三岁入宫,聪明貌美、能书擅画,性情活泼,与光绪意趣相投。她自幼在广州长大,当时的广州是清政府对外通商的唯一港口,所以她的思想非常前卫,热衷于接触新事物。
17、(1969年故宫公布的“贞贵妃肖像”)
18、当时,摄影术传入中国虽已有数十年,但在宫中仍属严禁之列。光绪二十年(1894年),珍妃偷偷从宫外购入了一套摄影器材。每天给慈禧太后请完安后,她便一头扎到自己的寝居景仁宫潜心钻研拍照技术,研究构图。珍妃拍照时装束随意,姿势各异,不拘礼法,一幅不修边幅的艺术家模样。(“珍妃每早于慈禧前请安毕,即回景仁宫,任意装束,并时则各种姿势”)她不仅自拍,还喜欢拿宫里的宫女太监练手,教光绪皇帝照相,到后来甚至将摄影场地从自己的景仁宫移到了皇帝的养心殿。
19、慈禧听闻此事,勃然大怒,命人用板笞责打珍妃,并将她身边两名太监发配黑龙江充军。即便如此,珍妃对摄影的喜爱还是没有被扼杀,她命身边姓戴的太监出宫,自费在东华门外开设了一家照相馆。不久后,此事因皇后密告慈禧太后暴露。戴太监被慈禧太后命人乱棒活活打死,珍妃也遭到了囚禁。
20、年轻叛逆的珍妃遇上独断专横的慈禧,就像火星撞地球。后来八国联军入侵,慈禧出逃之前给珍妃安上了个“违背祖制,大逆不道”的罪名,将年仅24岁的珍妃推入井中溺死,珍妃生前留下的摄影作品也被全数摧毁。因此,虽然珍妃在世时帮光绪皇帝拍摄了不少影像,现在已经无一留存,叫人不胜唏嘘。
21、(位于宁寿宫北端的贞顺门内的珍妃井)
22、即便是今日,摄影界依然是男性的天下,假如珍妃在世,能成为一代传奇女摄也未可知。极具讽刺意味的是,如此抗拒摄影术,甚至不惜因此手刃皇帝宠妃的慈禧太后,晚年却沉迷摄影无法自拔。
23、晚清第一女模,慈禧太后的自拍修炼手册
24、“抬起,起驾~”随着太监的一声吆喝,紧接着镁光灯“嘭”的一声闪光,慈禧太后的第一张照片由此诞生。
25、照片中,慈禧衣着华贵地坐在轿子里,手里还拿着团扇。虽已年近70,仍然精神矍铄,大总管李莲英、二总管崔玉贵则分立两侧。拍摄这张照片的摄影师名叫勋龄,是慈禧御前女官容龄的哥哥,他本人曾经留过洋,研习过摄影。
26、慈禧对摄影术颇为好奇,但却碍于礼制的制约,不愿让西方摄影师对其随意拍照。于是经由妹妹容龄推荐,勋龄成为了慈禧的唯一官方指定摄影师。勋龄曾自述:“光绪年间,勋龄及两妹追随先母,同侍宫闱,凡慈禧太后之御照,莫不由仆一人所摄。”
27、(慈禧等人。左起:瑾妃、德龄、慈禧、容龄、皮尔森、隆裕皇后)
28、拥有了御用摄影师之后,慈禧的自拍狂魔属性暴露无遗。这么说吧,现在时兴的那些最美证件照、闺蜜写真、cosplay、PS后期……全都是老佛爷当年玩剩下的。
29、清宫特立《圣容帐》对慈溪太后的照片一一作了登记。据此帐目记载,慈禧的照片共有三十种、七百八十六张。这些照片大致能分成以下几类:
30、个人特写照(最美证件照):作为大清朝的皇太后,总得有一张拿得出手的个人职业写真。虽然这一类照片看上去比较简单,但是无论是布景还是妆造,都非常讲究。
31、必须在颐和园乐寿堂前布景拍摄,中间为宽大的御座,两旁竖孔雀翎掌扇,陈设香几,上面放置盛满水果的大瓷盘……上方挂着题名横额,后面设围屏,地面铺着华丽的提花地毯,装饰如同殿内的宝座间。
32、每拍一张照片,慈禧必须换一身袍褂装饰。容龄在《清宫琐记》中描述到慈禧拍照的着装细节:“她所穿的衣服包括各色绸缎绣龙袍、龙褂、绣蟒袍、绣百蝶袍、绣牡丹袍、绣凤和寿字袍,各色缂丝、绣不同式样的寿字图案……在右手的中指和小指上戴着三寸长的金指甲套,左手戴有同样长的玉指甲套,各种首饰都与袍褂相配称。”
33、(慈禧。上方横幅上写着她的一长串徽号)
34、多人合影(闺蜜写真):慈禧还热衷于拍摄日常以及会见场合的多人合影。这张照片中与太后拉手者是美国公使康格的夫人,在所见外国人中,慈禧对她印象最好,交往最为融洽。站在慈禧身边的小女孩,则是日本公使馆书记官日置益的女儿,慈禧非常喜爱她,曾赐予她一枚嵌着大颗珍珠的金戒指和数卷贵重绸缎。
35、(慈禧扮观音。左为四格格、右为李莲英)
36、角色扮演(Cosplay):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后期,在宫中被尊称为“老佛爷”,这源于她的佛教信仰。因此,慈禧热衷于扮作观音大士留影。在这幅照片中,慈禧左手持净水瓶,右手执柳枝,端坐于盛开的荷花丛中。李莲英双手合十,两肘捧着金刚杵,立于慈禧左后方扮韦驮天尊;庆亲王的女儿四格格身穿莲花衣,双手捧书一函,立于慈禧右侧扮善财童子。人物身后是绘有丛竹山石的布景,正中悬挂一块写有“普陀山观音大士”字样的云头状横牌,是前期构思非常完整的一幅摄影作品。
37、着色照片(Ps后期):如果有慈禧特别满意的照片,她会将照片局部放大,再命如意馆画师着上协调的色彩。这些“彩照”每幅都在长七十五厘米、宽六十厘米之间,先拓裱在硬纸板上,再镶嵌在特制雕花金漆镜框内。又专门配制紫檀木匣盒,外用明黄色丝绣锦袱包裹。它们大都悬挂于慈禧寝宫,有的还作为礼物赠送外国首脑。这应该是历史上最早,也是最原始的照片后期了。
38、不知道慈禧当年会否想到,自己的这个小嗜好会引领摄影术在朝野内外的全面流行。而自己的各种照片(羞耻play),不仅成为了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也成为了后世津津乐道的谈资?
39、想到这里,我默默地打开了我年久失修的QQ空间,锁上了那个名为非主流自拍的相册。
40、王瑞《清宫摄影的史迹印证与政治叙事》
OK,关于如懿传火棉胶婴儿原因和原来中国人从清朝就开始自拍了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