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始作俑者

今天给各位分享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始作俑者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大家听到“陶俑”这个词,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呢?

2、相信秦始皇陵兵马俑,对于大家来说都不陌生,它不光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更是历史上以陶为俑殉葬制度的典型。

3、殉葬从奴隶制社会就开始了,只是相对来说很残忍,他们认为奴隶只是一个工具而已,生前属于他们,为他们服务,死后也要为其主子陪葬,在奴隶主眼中不过是破费了一个“工具”、“附属品”而已,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情,这就是以人殉葬的开始。

4、人殉制度在历史上是一直存在的,最兴盛的时期是春秋及先秦殷商时期,商代的贵族大墓中都有人殉葬。在安阳的殷墟王陵内,已发掘出的十几座大墓之中发现被活生生殉葬、杀殉的多达5千余人。

5、到周王朝时期吸取了这些教训,觉得过于残忍,强调“明德保民”。周礼的推行,就严格规定了取消真人殉葬的制度,转而用草来装饰成人的形状,成为草人进行陪葬。使得人殉现象有很大程度的抑制,但并未根绝。

6、到了春秋时期,随着青铜器时代的来临,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所以官僚阶级已经不满足用成本低廉的草人来进行陪葬活动了,就选择了用造价更昂贵的陶俑做成人形用来祭祀。

7、《史记·卷五·秦本纪第五》里记载,秦献公元年(前381年)宣布“止从死”,这个时期正式废止以人殉葬制度,使殉葬方式发生了变化,出现以俑殉葬,现在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8、虽然到后来变成了以俑殉葬的形式,但其实这种陋习一直到清代都是没有完全消失的,总而言之,还是因为在古代是一个皇权专制的社会。

9、虽说陶俑殉葬不是真人殉葬,没有那么残忍,但是有人不这么认为。孟子有一次在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的时候,说到孔子反对人俑——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10、他为何会有这样的言论呢,还要从一部经典的儒家著作《周礼》说起,《周礼》是西周的开国功臣周公旦所创作的,规范了一些当时社会的礼仪制度,对后世以及现世的礼仪制度发展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影响的。

11、他所信奉的是儒家“厚养薄葬”的思想,在老人还活着的时候,应该极尽孝道,但是到了老人去世之后,就应该“薄葬”,不应该有太多铺张浪费的现象。而陶俑陪葬则与孔子的想法背道而驰,陶俑的造价是较为昂贵的。

12、孔子行事只要求的是实质性,虽然以陶为俑代替了真人殉葬,没有那么残忍了,但是背后的实质性还是人殉,因为在儒家的思想中,这种以真人的塑像来代替真人殉葬,其实还是轻贱人、奴役人的表现,都是不人道的行为,只要有这样一种形式在,就还是出现人殉死灰复燃。

13、因为这是暂时被压制的一种欲望,哪天如果又认为陶俑不够诚心的话就还是会施行人殉,这就是孔子所说“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原因。

14、再举一个相对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一个人要用刀子去刺别人,这是他发泄自己情绪的一种方式,但是在被人阻止后让他去刺玩偶或别的东西,虽然不会再伤到人了,但是这个人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只是阻止这样的行为。

15、他心里想要发泄的欲望只是被一时压制了,只是允许他这样经常性地去砍别的物体并不代表他今后就满足这样了,哪一天如果突然砍伤别人了你一定不觉得奇怪,会立刻想到他平时看别的东西的情景。

16、俑人的出现尽管是生产力的发展的进步,但在孔子眼中觉得这是历史的倒退。如果把孔子的话,放到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下理解,就不难发现,他是希望能兴复周礼的,以免造成文化方面的倒退和礼制上的混乱。

17、所以“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原意应该是:“第一个用俑陪葬的人,大概后世子孙的福分难保!”但在现代社会“始作俑者”发展成一个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和始作俑者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