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孔祥霖,金榜题名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孔祥霖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金榜题名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1、孔祥霖(1852—1917):孔子的第75世孙。字少沾,光绪丁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河南提学使,兼署布政使。有《强自宽斋遗稿》。号恫民。曲阜县(今山东省曲阜市)城内人。1875年(光绪元年)中举人。1877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

2、1880年,任翰林院编修。后历任国史馆协修,顺天府乡试同考官,甘肃主考官,顺天府乡试磨勘官等。1890年(光绪十六年),任会试磨勘官。次年,奉命督学湖北,曾提出经、史,理、文分科教士的建议。后丁母忧,辞官回籍。1894年(光绪二十年),创办了曲阜算学馆、农桑局、工艺场等。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二月),应山东巡抚周馥筹办山东学务以及实业等事之聘赴济南,先后成立了山东学务公处、农工商务局。4月,赴日本考察学务及实业。回国后,即筹建山东各地师范学堂和实业学堂,其中曲阜四氏中学堂和曲阜官立四氏师范学堂(今曲阜师范学校前身)即由他筹建。1904年(光绪三十年),兼任兖沂曹济道农桑会总办,并设立农桑学堂。1906年,奉命署理河南省提学使。1908年,兼任河南省按察使,并管理巡警局三署公务。1910年(宣统二年正月),被宪政编察馆任为一等咨议官。8月,晋升为河南布政使。因在河南治理黄河有功,又加赠二品官衔。1912年,辞职归里。回籍后,组织了“曲阜尚实社”,并在曲阜东南门外及其住宅后开辟了桑园,以资开设实业课。同时,他还独资筹办了尚实小学校,创办公益事业。1914年,被选为曲阜孔教总会总理。1916年,出任曲阜经学会会长。1917年因病卒于家中。著有《经史孝说》2卷、《曲阜清儒著述记》2卷、《曲阜碑碣考》4卷、《四书大义辑要》10卷、《强自宽斋杂著》数卷等。

3、北固暂停槎,纵我双眸,看无边风月;

4、东瀛方用武,问谁只手,扶第一江山。

5、地留问月台,去谪仙一千四百载;

6、时有观风使,为孔子七十五代孙。

7、4,〈挽张之洞联〉[清]·孔祥霖

8、扬历中外卌余年,合教育军戎交通实业而竭尽忠谟,鄂渚记同舟,感当时朝夕提撕,至今日皆如梦幻;

9、参考东西数十国,分行政司法集会结社以变更治体,掖垣将立相,问谁氏艰难宏济,补我公未竟经纶。

10、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自隋唐始,到清未止,沿用了1300多年。科举制对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民俗以至民族性格的深刻广泛的影响,是很少有一种“制度”能够和它相比的。它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反映。在古代社会是最公开、公平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金榜题名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

11、该成语的本义是指科举时代考生考中进士,荣登殿试录取榜单之上,后泛指考试被录取。

12、自隋唐创立科举考试以来,读书做官就成了天下士子求取功名的一条正途。据统计,从隋唐到明清的一千三百年间,产生过百万名以上举人,十万名以上进士,七百多名文武状元。“状元”一词,在唐代曾称为“状头”。殿试录取后放榜,位居榜首者就是“状头”。直到明代初年,朝廷才明确规定“状元”为一甲头名进士的专称。殿试是科考的最后冲刺,也是最荣耀的一场考试。按清朝规例,殿试之后,新科进士要身着公服,头戴三枝九叶冠,立于百官之后候旨。皇上驾临太和殿,宣读考取进士的名次,称作传胪或胪传,其实就是皇帝宣布登第进士名次的典礼。这种方式成于宋代,明清时最为隆重。如此隆重的典礼,传出的佳话很多,怪事也不少。

13、以清代为例,读书人在县级考秀才。在省级考举人,第一名叫“解元”。全国(会试)考试第一名叫会元。殿试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笫三名称“探花”。其余叫“进士”,前三名保送进翰林院,其他进士须通过考试选拔后,才能进翰林院再读三年书。进入翰林院和状元是同一待遇。在清朝做大臣、宰相,进士出身还不行,须翰林出身。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中国传统文化中讲”四喜“有“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指称人生最大的四件喜事。

14、作者说明:会陆续发表介绍中国历代〈金榜题名〉人物的图文,有喜欢的读者,可以在“今日头条”搜索上输入「林东加」三个字,即可查阅发表过的文章和图片,也请关注和点赞。谢谢。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