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归有光的一些知识点,和昆山历史人物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1、归有光(1507年-1571年),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省昆山市)宣化里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
2、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年近六十岁的归有光得中进士。及第后历官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等职,故被称为“归太仆”。一度留掌内阁制敕房,参与编修《世宗实录》。隆庆五年(1571年),归有光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3、归有光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先生集》等,今在上海嘉定安亭镇还有震川中学。
4、归有光有一部作品《项脊轩志》。围绕着项脊轩这个书斋,归有光将自己的成长娓娓道来,寥寥数笔勾画出祖母、母亲、妻子与自己的点滴交往,亦写了家族变迁、物是人非的寂寥无奈,既有浓厚的真情,又有对世事无常的慨叹,让人读之泪目。在此文收尾之时,这三位女性都已相继离他而去,当带着这样的信息量再去读他那些看似不经意的淡然笔墨之时,就很容易体察到他平淡语气下的那些隐痛,那里面含着生活的残酷,如"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都有种历历在目的命运悲凉感。
关于归有光和昆山历史人物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