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我们仨读后感 我们仨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我们仨读后感,以及我们仨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1、2023年读过一遍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说实话古道驿站这一块我没明白是梦境还是现实。第一遍也看的浮于表面。好书总是要反复读,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也因为热爱杨绛先生的作品,更希望从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温暖坚韧、不离不弃的爱情故事中汲取生活的能量,不断优化自己,让我的爱情故事因此也更加坚韧温柔、不离不弃。所以,2024年开年我又读了一遍。第二遍显然比第一遍收获的多,认识的层次也深一些。

2、第一大部分杨绛先生的古道驿站我读的比第一次明白很多,我想这一阶段应该是先生最难熬的时间,比过抗日战争,比过内战,比过文化大革命,比过上山下乡。爱人钱钟书病了,女儿阿媛拖着病痛的身子把先生安顿在古道驿站陪爸爸(钱钟书先生),然后自己就去住院了,癌症晚期。一边是自己病倒的爱人,一边是自己进入生命倒计时的女儿,年事已高,腿脚不便,已是自顾不暇的杨绛先生很难同时兼顾到两个。真难,难的我想哭,难的我替先生压抑。之前我不知道这一章是梦境还是现实,现在想来半现实半梦境才能让先生在陪伴照顾病倒的爱人时,能有一撇时间拖着疲惫的身子去看看亲爱的女儿阿媛,去摸摸她的额头,去拉拉她的手,坐在或依偎在她的身边做一个妈妈。读的过程我没有落泪,不知道此刻怎么了,眼泪挂满眼眶。

3、后面的章节杨绛先生从她和钱钟书先生相识相恋,写到结婚、出国、生阿媛、回国,然后经历抗日战争艰难的夫妻分离异地,再到一家三口在上海团聚,到清华北大工作,经历文化大革命,女儿工作结婚,上山下乡后一家三口再次在北京团聚,最后阿媛去世,次年底钱钟书先生去世。从我们仨到三人走散,剩下先生一人。来自家人的开心幸福和爱,像是让他们战胜生活苦难的坚硬磐石。

4、钱钟书先生博学多才,正直爱国,低调,与世不争,但生活中他是一个“呆头呆脑”的人,需要先生照顾。但是先生在《我们仨》里面,把所有形容钱钟书的呆头呆脑都打上引号,护他护到心坎里。我想这不是夫妻相处刻意学的大智慧,而是先生发自心底对钱钟书的爱护。在先生心里钱钟书应该是伟岸的、高大的(在我心里也是的),有缺点的地方都是不值一提的。钱钟书在生活中发生的“呆头呆脑”的事情,先生在书中聊起来就像是生活中的小甜点,有趣又搞笑。真是佩服先生的大爱,相比之下我不仅缺乏大智慧,更没有先生不论何时何地都对爱人敬着护着的心境。当然,我没资格跟先生比,我需要好好向先生学习大智慧。

5、阿媛从小乖巧机灵,热爱阅读,这一点一定是受爸爸妈妈潜移默化的影响。长大的阿媛特别勤奋,有独立的思想,不管是读书学习还是工作,都有满满收获。性格也特别好,对周围人温和友善,能帮就帮。所以,在文革时期,小小的阿媛在周围善良人的帮助下已经可以保护爸爸妈妈。先生在暮年也很依赖阿媛,有阿媛在她就不怕。或许是阿媛常年累月过度劳累,甚至生病还拖着身子忙工作,最后她病倒了,去世前因为癌症受尽病痛的折磨。

6、羡慕杨绛先生一家三口相互关爱、相互扶持、相互依赖的幸福家庭氛围。本已自顾不暇,力不从心的先生时刻关注钱钟书的健康安危;本已病痛累累的钱钟书还不时挂念病重的女儿,挂念到超越自己的病痛;本已卧榻很久,被疼痛折磨的不成样子的阿媛,还觉得愧对爸妈,担心她走了爸妈怎么办?那几年对他们来说才是最难熬的,他们的爱总是超越自我,好像自己不需要照顾好自己,家人好就行了。这让自我情绪感很强的我感到惭愧,不开心的要说出来,做的不好的地方也不会迂回的找到更好的方式沟通,常常夫妻,母子之间因为说话方式态度得到反向的效果。这一点我迫切需要学习,但是应该是因为我没有饱读诗书,腹内无华,做起来真的有点吃力。还好,我的先生和儿子比较包容我,还觉得我做的不错。

7、人生没有一帆风顺,我想家人是最重要的(我始终认为工作除了实现自我价值,就是为了提高物质水平,进而提高家庭幸福感的事情。)。特别幸运读到了先生的《我们仨》,以后的日子不一定能做的多好,但是读过之后肯定能比之前做的好,也相信自己和家人的幸福感也会越来越强烈!

8、注:读后感中因为把杨绛先生称为先生,为了避免2个先生容易产生混淆,直呼了钱钟书先生的大名,大不敬了,所以在此说明一下。另外,由于过于平庸,腹内无华,但又想监督自己好好看书,所以定下每读一本书,写下一篇感想的自我要求。所以读后感中的感悟仅是我的粗浅所得,如果理解或描述有误,欢迎大咖指正。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