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春江花月夜教案(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答案版)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春江花月夜教案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春江花月夜教案的知识,包括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答案版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1.赏析诗歌的景、情、理,提高理解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1、什么是诗歌的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如“梅”就带上了清芳高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2、什么是诗歌的形象?诗歌的艺术形象就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即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自然景物形象即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物)和客观事物的形象即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物)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3、什么是诗歌的意境?“意境”也叫境界,所谓“意”,是指诗人的思想情感,是诗人在理解和认识生活的基础上的主观感受;所谓“境”,是诗人所描绘的客观事物,即鲜明的生活图画,是从大量现实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富有特征的艺术形象。两者相互渗透,形成和谐的统一体。因此,所谓“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人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4、意象与意境是否相同?意象与意境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意象”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与联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境生于象外”,意境由意象的总和中产生,意境是整体的、空灵的;“意象”是局部的、具体的。诗歌的鉴赏只有通过“意象”这把钥匙,让读者去开启,领悟到诗歌的意境。鉴赏诗歌只有从“意象”入手,领悟到诗的“意境”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好作者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5.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滟滟()纤尘()似霰()芳甸()扁舟()捣衣砧()青枫浦()碣石()汀上()

一、导入: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所以说,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同时,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1.找出诗中涉及的主要意象,并运用你的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前八句的画面。明确: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营造出了江天一色的幽美,空明,纯净的意境特点。

2、诗人此时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他思索了哪些问题?

明确: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3.对月遥想,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类似的思索在其他文人骚客的作品中是否也有所体现?

4.第17--28句这几句写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明确:思妇怀人。

5.这些诗句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感?

明确:“白云一片去悠悠”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象征。飘来飘去,无落脚之地的白云象征终日漂泊的游子。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互文。家家今夜扁舟子,处处相思明月楼。极言离愁之广,家家有相思,家家有离愁。

6.“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四句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拟人。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

以动衬静,动静结合,“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写出了淡云浮过,犹月徘徊的景象,表达了思妇在静夜思念游子的思想感情。

7、诵读最后8句,概括这八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游子思归8、“江水流春去欲尽”中“流春”有何丰富意蕴?

明确:(1)季节的变换,春天消逝。(季节之春)(2)人生美好年华的消逝。(人生之春)(3)表达出游子深深的思归情绪。(春之约,春之情)

9.“落月摇情满江树”结尾运用了何种方式?有何好处?

明确:运用以景结尾方式,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全诗从月生写起到月落,以月为主要描写对象,将写景、抒情、议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请据此填写下列表格。

延伸拓展阅读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比较一下两首诗的异同。

明确:同:都通过主人公望月时思潮起伏的描写,来表达对远方之人殷切怀念的情思。都体现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风格。异:《春江花月夜》主要用烘托手法。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望月怀远》采用情景交融手法表现自己的思念。

搜集并整理有关“明月”“江水”“落花”的诗句

(1)明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苏轼)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唐.张九龄《望月远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2)江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的《卜算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南宋辛弃疾《南乡子》"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3)落花"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唐?薛涛《春望词》四首之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晏几道《临江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关于春江花月夜教案,春江花月夜导学案答案版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