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春酒读后感?隔座送钩春酒暖

大家好,春酒读后感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隔座送钩春酒暖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春酒读后感和隔座送钩春酒暖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1、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这是唐诗人李商隐众多《无题》诗中的一句,人们大多记住此句上面的颈联名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而漫不经心地忽略这句席间酒令的描述。送钩、射覆,均为唐代酒席间行酒游戏。我之所以单单拎出这句是有感于当今阜阳席间酒令游戏的消亡、沦丧,一种酒文化素质的消减与泯灭。

2、俗语百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在阜阳,唯有太和、临泉、界首,三县市有席间走盅的习俗,且走盅酒规各异。过往一桌酒席下来很耗时、费力,犹如人际交往工程与图谱,猜拳行令,倒在其次,多在走盅的纠葛上。

3、阜阳人说:“打酒官司!”嬉笑、喧闹、挑逗、戏谑、讥讽,有时还忽然翻脸,多在走盅的纠缠上,真真眼里下不得半点灰星,锱铢必较,滴滴难舍,酒盅来到门前,俨然突遇重大的不可妥协的原则问题。

4、归根结底,无非一盅小酒,拒绝生生有一万个理由与借口。如今,走盅的小酒盅也不见,已尊为藏品,连冬日里煨酒的陶壶也奉为藏品。现时喝酒用上了茶盏、小碗,大杯,大碗喝酒,叫“炸雷子!”简称“炸一个!”豪气冲天,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东坡句),却不斯文。

5、过去一桌人坐下,各守一门盅,酒过三巡,走盅开始,循序渐进,可单走,二人走,三人行,或联袂走盅,恶毒者一人邀众人,攻击一人。主客多是被攻击对象,陪客有义务加入主人攻击阵营。好像不当场喝倒客人,主人便未尽地主之谊。当然,有经验的客人,一见此阵仗,一上桌,便各个击破,搞统一战线;或拒守一隅,打阵地保卫战。如斯,酒场如战场,送钩、射覆,斯文把戏,全然不顾,抛到脑后,只讲酒斗之现场氛围、效果。那时,喝酒真能喝出友谊、情分来,此后,倘再有人一遇,一句“咱一块儿喝过!”便成了战斗友谊的见证。

6、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省文联《清明》杂志社老编辑罗灏白先生来太和组稿,他曾是我的责任编辑,人是无锡人,自不知太和走盅为何物。他坐在主客位置,突见一桌人走盅于他,一时门盅罗列,脸徒然煞白,拍案而起,说:“你们怎么欺负人啊!”

7、一桌人愕然,解释再三,总算平息其怒。此后,一桌人不敢走盅与他,一桌酒吃得很是尴尬。他在太和几天,大家都不走盅于他,他自己也很无趣。

8、不解饮者,难解饮酒之妙趣。陆游《幽事》诗曰:“野馆多幽事,畸人无俗情。静分书句读,戏习酒章程。”领教了,习酒章程,宛若读书断句。陆游是嗜酒之人,他有一名句“但有浊醪吾事足,浮名不作一钱看。”

9、涨潮《幽梦三影》说:“因酒想侠客,因雪想高士,因花想美人,因月想好友,因山水想得意诗文。”酒是排第一的。周作人曾书一联,曰:“无钱难脱俗,有酒小神仙。”又作谑联:“呼儿买酒去,留客吃苦茶。”

10、其实,周作人不善饮酒的,即饮,不过他老家的加饭黄酒。诗酒陶情,酒是另一文化的具象载体,可谓浓醇的液体诗情。故而,有宋人作联:“岁月消磨诗砚里,河山浮动酒杯中。”明人书法家张瑞图更豪气:“酒渴思吞海,诗狂欲上天。”酒能祛百虑而宜情怀,当然饮者以不醉为尚。所谓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一半还之天地,一半还将人间。

11、然而,文化若水,它是流动的。酒文化也复如此。物换星移,阜阳的酒宴走盅习俗,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突然消失了,代之碰杯,小酒盅也多被取消,酒由高度而低度,品类也花样翻新,以健康为尚。生活富足了,小康了,人们衣食无忧,不再痴迷于吃喝,盘桓于酒宴,将很多人生乐趣统统寄寓于酒桌之上。

12、同时,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加强,人们在酒桌上消磨时间也越发短了。走盅这种类乎交叉接吻、不健康的饮酒方式自然寿终正寝,喧嚣的猜拳行令,被其它交流方式所取代。其实,这是一种进步、一种优化,更是一种文明。它虽给怀旧者一些遗憾,但大多被饮者欣然接受。其实,酒文化的内核是对故乡依恋的情愫,因为酒的味道常常让人想到家的味道,如是,梁实秋才说:“味至浓时即家乡。”

关于本次春酒读后感和隔座送钩春酒暖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