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李密简介,以及李密的人生际遇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1、李密(581-618年),祖籍辽东襄平,隋末群雄之一,“少有才略,志气雄远,轻财好士。”李密出身贵族家庭,家世显赫,祖父是北周太保、魏国公,父亲是隋上柱国、蒲山公,但他本人一生坎坷,虽然有勇有谋,但就是运气差,差点就统一了中国,差点就没李渊啥事了,就差那么一点。没错,这就是人生际遇,馅饼没掉在你的头上。
2、先把他的人生捋一捋。因祖上有功,李密开始在隋朝任左亲侍(属左翊卫,掌管禁兵,大概七品,处级干部?)。李密长的比较黑,有一次在朝中仗下侍卫,杨广看他不顺眼,跟宇文述说:“个小儿视瞻异常,勿令宿卫。”李密就这么被免了官职。
3、免职回家后,李密开始做学问,“专务读书。”有一次他去寻访包恺(隋朝大学问家,门人数千),在路上骑着黄牛看汉书,被杨素碰了个正着。杨素是隋朝开国重臣,被封为越国公、楚国公,李密认识他,下牛施礼自报姓名,杨素一下就喜欢上了这个年轻人,大为赞叹,对儿子杨玄感说:“吾观李密识度,汝等不及。”你看看人家!李密结识了杨素,攀附上了杨家。
4、613年杨玄感在黎阳(今河南省浚县)造反,李密为他出了三条计策:上计是趁隋炀帝在辽东征战,直接进兵蓟州(又称渔阳,今天津蓟县),断他后路,与高丽兵前后夹击;中计是乘虚攻取关中,据潼关之险,坐拥天府之国;下计是走近路,攻打东都洛阳。杨玄感坚持走“城市路线”,认为东都是朝廷所在,百官云集,攻破了这里,全国自然瓦解,他对李密说:“公之下计,乃上策也。”等到杨玄感攻不下东都,再想西攻长安时,大势已去,战败身亡。
5、因涉杨玄感案,李密受到牵连,他想西逃长安,但是在路上被捕,押送高阳(今保定市高阳县,当时隋炀帝因杨玄感造反从辽东退兵,在此停留)。李密贿赂押运使者,在路经邯郸时逃跑。之后李密投奔平原贼帅郝孝德(德州人),不受待见,又投奔王薄(邹平人),还是不受待见,于是隐姓埋名,聚徒教书几个月,郁郁不得志,写了一首诗,悲悲切切,惨惨兮兮:
6、英雄难免有低谷,毛主席在1929年也有一段艰难的处境:因井冈山斗争的种种原因,他落选了红四军前委书记,失去了军事指挥权,身体上又受到疟疾病痛的折磨,被迫在闽西养病,在重阳节,他写了一首词:
7、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但看黄花不用伤。
8、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9、同样的文人,同样的年龄(李密当年31岁,毛当年36岁),同样的境遇,两首诗词一比较,人的差距就显出来了。在悲凉的秋天、人生的低谷还有这样乐观、高昂的精神,坚韧的人生必有后福啊!
10、李密在诗中说:“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没多久,他的机会也来了。在河南滑县一带,除了瓦岗山(今河南滑县南)上的翟让,起义军还有很多,外黄王当仁、济阳王伯当、韦城周文举、雍丘李公逸,李密与以上各位强盗都有来往,为各个山头寨主牵线搭桥。据李密观察,瓦岗军翟让的实力最强,他发挥能说会道的优势,为瓦岗军兼并了几个小部落。
11、李密对翟让说,瓦岗山这个地方,人多粮少,瓦岗军要发展壮大,得往南发展,打过黄河,南岸有很多粮仓,有了粮食就有了兵源。李密带领瓦岗军攻下荥阳,占领了兴洛仓(也叫洛口仓,在今河南巩义县河洛镇)。兴洛仓当时是全国最大的粮仓(最多可容纳2400万担粮食,约12亿斤),打开仓库随便吃,有粮就有人,瓦岗军打退了隋军好几次进攻,名声大振,招来了不少黄河以南、江淮以北的强盗,秦叔宝、程咬金、罗士信等就在其中,瓦岗军队伍从几千人一下子发展到了几十万。
12、616年瓦岗军以洛口城为中心,在河洛建成了根据地。李密被推选为新的首领,号魏公,原首领翟让被任命为上柱国、司徒、东郡公。以李密为首的瓦岗军与王世充军在洛口粮仓、东都洛阳之间来回厮杀,两军互有胜负,陷入胶着状态。此时柴孝和向李密建议:乘虚攻打长安,跟李密给杨玄感的计策一样。李密拒绝了这个建议,理由是队伍里山东人多恋家乡,打不下洛阳谁肯跟我打长安?
13、与李密疲于作战、忙于争一城一地相比,太原留守李渊则显示出了政治家的眼光。李渊一方面用好话安抚突厥可汗,并派刘文静向突厥求和、送礼、求援,另一方面给李密写信,招他入伙,统战工作安排得相当到位。李密此时有兵有粮,当然不愿给李渊当小弟,他给李渊回了封信,说自己已被天下英雄推选为盟主,咱哥俩虽然派系不同,老祖宗都是一家的,不如你来河内(河内郡,今河南省沁阳市),与我面结盟约。李渊一看信笑了,这小子口气还挺大,看来招他入伙是不可能了,但是如果拒绝他,岂不是又多了一个敌人?不如“卑辞推奖以骄其志”,我就夸他,让他替我守住虎牢关,挡住隋军,这样我就可以专意西征,等攻下长安,占据潼关险隘,观鹬蚌相争,收渔翁之利。于是李渊又给李密写了封信,拣好词儿可劲儿夸了一通。李密中计,大喜,跟人说:“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定矣!”李密犯了幼稚病,人心险恶不可不防,别人夸你也得听听调啊!这就是捧杀。
14、李渊在搞统战的同时,617年六月安排儿子李建成、李世民从晋阳南下,进攻西河(今山西汾阳市),占领之后,经霍邑(今山西霍州)、临汾,八月在龙门渡河(今运城河津市古渡龙门景区),经朝邑(今陕西渭南大荔县朝邑镇),南渡渭水,十一月李渊攻克长安,正式控制隋恭帝(此时12岁,隋炀帝已被太上皇),已然抢占先机。
15、李渊攻克长安时,瓦岗军争权内讧,李密干脆地除掉了翟让。618年正月,李密占领金墉城(当时洛阳西北小城),拥兵三十万,直指洛阳。隋炀帝被宇文化及弑杀后,留守东都的越王杨侗被元文都等拥立称帝,面对宇文化及的十余万兵,杨侗选择让李密与宇文化及火拼,李密再次被人当枪使。
16、就算你兵再多,西打一仗东打一仗,也该拼光了。618年七月,李密刚与宇文化及火拼完,九月在偃师又被王世充打败,李密几十万兵散失殆尽,被迫退回黄河北岸,他想要去黎阳,又怕徐世勣不收留他(杀翟让时,徐世勣也差点被他弄死),考虑再三,还是想去长安吧。只不过名头变成了“投奔”。
17、当617年李渊还没有攻下长安的时候,李密当然是有价值的。等到618年李密再带两万人来入伙,形势已然大变。李密想得挺好的,他说我影响力这么大,李渊怎么也得给我安排个三公职位吧?等到李密带人到了长安,李渊给他安排了个光禄卿(封邢国公),纯虚职,不但如此,两万兵还给收编了。刚开始李渊对他还挺热乎,后来李渊就把他晾在了一边,有人还敲他的竹杠。想当年自己差点就称帝了,现在沦落到这个地步,李密心里的滋味不好受。悔之晚矣。
18、没实权,受挖苦,不自由。李密在长安呆不下去了,看到王世充并没有扩大地盘,他想离开长安,召集失散的队伍,收拾旧河山。朝廷官员多数反对,生怕放虎归山,李渊则不这么想,既然天下大势已定,让李密出去再跟王世充斗一斗,耗一耗,自己也省心。
19、想收拾旧河山,谈何容易,机会一去不复返。李密走到稠桑驿(今三门峡灵宝市稠桑村),来了封诏书,让李密留下部队回长安,李密害怕了,直接反叛,又当起了强盗,他占据桃林县城(今灵宝市北老城),“驱掠众徒,直趣南山,乘险而东”,沿熊耳山向襄城奔逃,那里有他的老部下张善如(驻守襄城,在桃林东南,今许昌襄城县)。虎落平川,何能为?
20、熊耳山有条山谷,李密经过的时候,熊州行军总管盛彦师早已埋伏在那,李密被当场斩首,时年37岁。京剧《断密涧》就是根据这段历史编写的。
21、严格地说,李密并没有太大的失误。但历史给他的机会似乎只有那么一次。机会稍纵即逝。总有一种感觉,李密与项羽、陈胜、李存勖都不一样,令人惋惜。
22、“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对于运气不那么好的人,应该时刻牢记。
23、#资治通鉴#\u0002#历史趣聊#\u0002#历史#\u0002#读书笔记#\u0002
关于李密简介和李密的人生际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