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林树哲,记林树哲先生在福建大田插队时的经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1969年10月23日,对林树哲来说,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那天,他和二千多名泉州知青一起,响应时代号召,来到大田县太华公社汤泉大队插队。
2、这时他刚刚20岁出头,跟许多满怀理想和热情的年轻人一样,尽管汤泉大队是个贫困的山村,林树哲还是决心在这“广阔天地”里好好地磨炼自己。从此,他就和大田这块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以后,他无论走得有多远,飞得多高,他都没有忘记这块土地,没有忘记这儿的乡亲,没有忘记这些岁月所给予他的磨炼。
3、刚到大田时,林树哲住在由县知青办统一修缮的旧农舍里。生活条件虽然艰苦和简陋,但是知青们还是以青年人特有的那种乐观向上精神,开始了他们艰难的人生第一课。
4、每天,林树哲和农民们一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同的是,不管是插秧、割稻、挑粮、晒谷,样样农活他都以一种热情的态度抢着干。这种“既然来了,就要努力干好”的认真劲头和投入态度,一直是林树哲性格中的一种特质。也正是这种认真执着的个性,成了他后来取得事业成功的主要因素。
5、由于他拼命地干活,很快就成了一个“强劳力”。每天晚上,生产队评工分,他都是最高分10分。但工分值实在太低了,这一点工分,加上知青办发给每人每月的8元钱补贴,根本难以维持个人的生活。
6、那时,知青们年纪轻,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再加上干活比较辛苦,无论怎么拼命地干活和挣工分,还是无法填饱肚子。林树哲就开始在劳动之余种种菜、养养猪,有时他还替汤泉邮电所送送信。没过多久,当地的农民们就都认识了这位勤快、热情和聪明的小伙子,并跟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7、一次,林树哲有病躺下了,需住院手术治疗,在举目无亲的困境中,是农民兄弟义务用门板作担架,艰难走过崎岖的山道把他抬往医院治疗,还代垫了医疗费。
8、乡村缺少文体活动,对于知青们来说,生活单调乏味,林树哲常在农闲季节,跟几位要好的知青朋友一起,骑着自行车,到三十多公里外的广平水泥厂打篮球。球赛结束,他们又饿着肚子骑车返回。人虽然累得不行,但心中却是多么欢乐!
9、1970年,国家开始选调知青到工矿企事业单位工作,一些劳动积极、表现突出的知青都纷纷离开他们播洒过无数汗水的农村,回到了城里,成了工人。林树哲尽管各方面表现都十分优秀,并深受农民与村干部的好评,但是他填了多次选调表,都在当时环境下,而没有被录用。
10、眼看着一个个知青伙伴回了城,林树哲无疑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但从小就志向高远的林树哲坚信:生活不会亏待他的。他知道,自己会有施展才华的那一天。
11、1971年11月27日,在农民兄弟的大力支持下,林树哲终于被选调到大田县上京煤矿当了一名井下作业工人。井下工作繁重艰苦,林树哲十分坦然地面对这一切。他为头戴矿灯、浑身上下黑溜溜的矿工弟兄们而感动,而自豪。他在沉重的集体劳动中进一步地培养了自己坚韧不拔的意志,加深了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和理解,艰苦的岁月提供给林树哲的是一笔莫大的精神财富。
12、1975年,林树哲获准往香港定居,要离开他辛勤劳动了8年之久的大田了。他感慨万千地和这片土地还有那些工友农友们告别,他说:“到了香港我会好好干的,过几年再回来看看乡亲们。就这样,林树哲就像是一只雄鹰,飞出了大田的山林,从此在他前面展现无限广阔的空间。
13、多年以后,那位当年的知青和煤矿工人真的回来了。他是带着深厚的感情和雄厚的资金来大田的,要回报这块土地和关心他的乡亲们。1993年10月15日,1996年9月15日,1998年4月9日,林树哲三次来到汤泉,探望那里的父老乡亲。
14、在县里举办的欢迎会上,林先生毅然表态:承诺投资三千万人民币,解决千余人就业(当时这里千人以上企业为数不多),不考虑回报率!只作为报答第二故乡的一片心意。三千万的投资在山区县城不是太小的数额,但可贵的精神难以估量,从资金到位、筹建、投产运行不到二年时间,林先生倾注了大量精力;从派员抓进展、建筑施工、设备安装到生产品种时刻牵挂着林先生的心弦。
15、投产后他终于放下心。有人问:“对今后企业的兴衰成败担心否?”林先生答:“依靠全体员工,企业一定能办好!这里的山水与我结下不可分割的情缘,我一定尽心尽力想方设法办好,为第二故乡添砖添瓦!”
16、林树哲先生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已是拥有40多家企业、跨国经营的多元化企业集团——南益集团的掌舵人,已是拥有香港泉州市同乡总会会长、香港南安公会会长、福建省政协常委、全国侨联委员等诸多头衔的社会活动家。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林树哲和记林树哲先生在福建大田插队时的经历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