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的一些知识点,和济南的冬天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
2.学习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的作者的感情。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1.进一步掌握重音和停连的要领,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师:1968年的一天,许多知名人士纷纷祝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因为他是日本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作家。可当时,有一位瑞典大使却说了这么一句话:“你知道吗,这次得奖的本不应该是你,是一位中国作家,只可惜他已去世,而这个奖项只颁给健在的作家。”你知道这位中国作家是谁吗?(明确:老舍先生)老舍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语言大师,他的文章用语质朴清新,没有特别华丽的辞藻,却饱含深情,独到洗练且韵味无穷。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济南的冬天》,去感受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在牢牢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尽可能地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到文章的语言上来,为学习本课明确方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注释,了解作者(见《状元大课堂》本课“作者名片”栏目)
结合相关资料圈出疑难字和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见《状元大课堂》本课“字词清单”栏目)
(1)作者是如何概括赞誉济南的?
(2)济南的冬天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3)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
预设(1)“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3)文中选取了山和水来描写济南的冬天。
(1)作者是如何突出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一特点的?
预设作者是通过三组对比突出的:北平(大风)与济南(无风声),伦敦(无日光)与济南(响晴),热带(日光毒辣)与济南(温晴)。
(2)作者围绕着这个特点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
预设三组山景:阳光朗照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和城外的远山。两组水色:水上冒着热气和水中透着绿色。
(3)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师小结:文章先将济南的冬天与北平、伦敦、热带一一进行对比,突出济南冬天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绘水色绘了水上冒着热气和水中透着绿色,处处渗透着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思路。在自读与速读过程中,学生先初步形成对文章内容的整体认识,再在交流讨论中寻找恰当的词语进行概括,这种从粗泛到精准的过程符合学生感知新事物的认识规律。
三、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师:老舍先生于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中文。1929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达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本文是他怀着对“故乡”的深情写成的。
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朗读,并说说其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预设第4、5、6段。景物及特点: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上冒着热气——温暖;水中透着绿色——澄清。情感:对济南的冬天一往情深(热爱、赞美、喜悦)。
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冬天一往情深,这种热爱,充溢在字里行间。所以我们在朗读课文时不仅要注意语气、语调、语速、重音和停连的把握,还要用心体味、揣摩作者的意图。请结合课后练习四,重点朗读第3段,感受小山的可爱。
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
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
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
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
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
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
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2)作者是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的可爱的?结合具体内容说说。
预设①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用一“睡”、一“醒”,一连串的拟人手法,烘托济南冬天舒适温暖的环境。“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②从人们的感受写。“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写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其心理活动,侧面写出小山的可爱。
(3)指名学生朗读第3段,师评议并指导。
提示:评议、指导朗读时,要在前面朗读训练的基础上,侧重于指导学生用适当的朗读技巧准确地表情达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如:“一个老城,有山有水……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一句,“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突出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此环节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也可朗读文章中其他喜欢的段落。
师小结:老舍先生描山景绘水色,不仅写出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晴的特点,更是把济南的冬天的这种温晴渗透进每一个字眼儿,一处景就渗出一缕情。难怪他眼中冬天的济南是慈善的、秀气的、富有生机的。
【设计意图】语言是思想情感的载体。细细地品味语言,才能更好领会文章的内容。学生在朗诵实践和体味情感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品味,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
1.课后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济南山水的热爱之情,感受作者内心的温暖和明亮。
2.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仿照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进行仿写。
1.体会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2.品味文中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与朗读,我们发现在老舍先生的眼里,那山、那水、那阳光、那城、那雪均给人美的享受,仿佛充满了灵性。请你根据你的阅读体验,用“济南冬天美,美在”的句式,说说你对济南冬天的美的理解。
(1)济南冬天美,美在温晴的天气,没有呼呼的风声,没有浓重惨淡的灰雾,没有毒辣辣的烈日,是响晴的宝地。
(2)济南冬天美,美在阳光朗照的小山温暖可爱,像个小摇篮;美在薄雪覆盖的小山秀美迷人,像位害羞的少女;美在城外的远山素淡雅致,像幅小水墨画。
(3)济南冬天美,美在秀美的睡态,它“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多么美妙的理想境界!
(4)济南冬天美,美在小雪点染后的山色,树尖上顶着白雪,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上的白雪,好似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白雪黄草组成彩色美景,又像是给山们穿上一件花衣,山腰上的雪被阳光斜射,好像害了羞,微露粉色。
(5)济南冬天美,美在清亮透绿的水,它冒着点儿热气,水中的水藻绿意正浓,水边垂柳弯腰照影,澄清的水与碧蓝的晴空浑然一体,像块蓝水晶,蕴蓄蓬勃生机。
师: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山清水秀、美丽如画、温暖如春。济南地处中国北方,真的如老舍先生所写的那么温暖吗?
冬季的济南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吹寒冷的偏北风,一般6~8天有一次冷空气侵入,使气温不断降低。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极端最低温度在-14℃左右,整个冬季雨雪稀少,北风频吹,干燥寒冷。
老舍25岁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国,生活了6年,回国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回国后在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作者分别领教过北京的风、伦敦的雾、热带的毒日头的厉害,之所以用北平、伦敦、热带地方来与济南对比,是与他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的。
预设济南的冬天是冷的,作者说济南是个“温晴”的“宝地”,既是长期生活在寒冷的北京的老舍对济南的真实感受,更是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回到祖国怀抱的真实感受。
师:因此,文中每一个巧妙的词语、每一处生动的句子、每一段优美的话语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体现。本节课,我们着重欣赏作者笔下的语言,探究作者心中的爱。
二、精读课文,品析语言
比较下面四组句子,读一读,说说各组中甲句与乙句哪一句更有情味,两句有什么不同。
【甲】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乙】一个老城,有山有水,这是个理想的境界。
【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儿粉色。
【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很晴,水藻很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1)甲句比乙句更有情味。“暖和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运用了拟人手法,把老城的山水比作人,具有人一样的动作——“睡着”和“唤醒”,增添了趣味性。几个句子组合起来,营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
(2)甲句比乙句更有情味。“把济南放在……”“低声地说”运用了拟人手法,表现小山对济南的温柔呵护,把小山写得特别有人情味;“小摇篮”运用了比喻手法,表现济南受到的婴儿般的呵护。
(3)甲句比乙句更有情味。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写出雪色娇美的情态;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4)甲句比乙句更有情味。“不忍得”运用拟人手法,把水写得善解人意、和蔼可亲;而“绿的精神”“照个影儿”,表达得特别新鲜,特别活泼。
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了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上,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玩味。思考下列问题: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
预设不可以。“没有风声”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卧”字和文章哪个地方相呼应?
预设①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现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相协调,有一字传神之效。②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师小结:或许济南冬天实际上未必如老舍描写的这般美。但平常之景进入文学家的眼里,便会成为美好的诗意风景。这是因为作者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的感受揣摩,并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精当地遣词造句,赋予了济南的山山水水无限的情意。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指导学生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在思考和感悟文章内容的过程中,品词析句,有感情地朗读,不仅让学生对修辞手法及景情结合的写作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更能深刻领悟作者对济南冬天的一片深情。
三、比较阅读,拓展升华
对比阅读本文和朱自清的《春》,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和《春》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你觉得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预设①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季节景物的特征。
②两篇散文都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极具表现力、感染力。
③两篇散文在描写景物的同时都融入了作者对景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情景交融。
④两篇散文在描写眼前实景的同时都结合了自己的想象,虚实结合,丰富了文章内容,引人入胜。
(2)这两篇散文都语言优美、写景动人,通过对两文的学习,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预设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赏析,强化学生对本文写景特点的再认识。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好的写景文章都是在写景中写出作者真切的感受,景与情紧密结合。只有心中有爱,笔下才有动人的语言。
1.祖国的宽阔辽远,形成了不同地区人们眼里不同的冬天。我们家乡的冬天有什么特点呢?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的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2.课外阅读老舍先生描写济南的系列散文《一些印象》中的其他几节,可尝试写几句简短的感想或评论。
【设计意图】以读写训练连通课内外,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帮助学生在课内外建立一条通道,谋求语文学习效益的最大化。
本文描山景,绘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了济南冬天山水温晴的特点,又汩汩流淌出作者对济南的一片深情,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范例。
本文抒发感情的方式很是别致,与《春》大不相同。它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一种表达感受的方式,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地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平中见奇,常处见险。鉴于此,本设计以揣摩语言作为学习的突破口,来分析理解这篇极富个性的写景抒怀佳作。
在整体把握文意及初步体味情感的基础上,《春》从段落入手,引导学生习得了阅读写景文章的一般方法;本课则打破段落局限,着眼全文,眼界更为开阔,直接引用几处原文中精彩的句子做对比品析,既便于集中引导学生体会老舍先生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也便于随文教授课后补白中的“比拟”这一修辞手法。
依据单元教学目标,本课继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前一课熟练把握重音和停连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了用朗读技巧准确地表情达意的指导,在变化中体会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
由于对本课知识点进行过取舍,本文还有许多内容值得挖掘。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对文章写景顺序的探讨。
1.《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第一节《济南的马车》、第二节《济南伪洋车》、第三节《济南的大葱》、第四节《济南的秋天》、第六节《齐大的校园》、第七节即全文的结语),发表在《齐大月刊》第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此文虽系节选,但能独立成篇。
2.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大学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直到1930年春才由新加坡转回到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文学教授,并编辑《齐大月刊》。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后,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便抑制不住强烈的爱国之情,写下了《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
《济南的冬天》中的写景艺术
1.紧紧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写,使全文基调一致,色彩和谐。
济南虽然地处北中国,但是冬天无大风而多日照,它在冬天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温晴”(温暖晴朗)。文章紧紧抓住这一点,使笔下的种种景物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如果说,第2段主要写的是济南全景,第3、4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山色,第5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水上景色,那么,全文就是由这几幅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图画组成的长轴。而这幅长轴,也就靠这“温晴”的基调统一起来,给人以和谐一致的美感。
2.景物的层次安排得当,使眼前景物纷至沓来,而又井然有序。
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怎样才能更好地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展现于读者眼前呢?这就有一个写景的先后层次问题。文章首先让读者鸟瞰全城,得其全貌(第2段),然后再让读者饱览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阳(第3、4段),最后才把读者领到那垂柳岸边,领略那水“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而水藻越晴越绿的水上景色(第5段)。由大到小,从山到水,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自然这是就各大层次来说的。各大层次的内部,又同中有异,如第2段的由写景而兼及写人,第3段的由写雪而兼及写晴,第5段的由写水面而兼及写天空。笔法活脱,不失参差错落之致。
文章的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尾却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这样写是否矛盾?
不矛盾。文章以《济南的冬天》为标题,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地方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文章最后的“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是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的“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明了题旨,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关于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