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温德桥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温德桥以及吉林古桥温德桥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您的支持,是“小哇”的最大动力
水光潋滟,山色相映,美丽的松花江穿城而过。桥,是这个城市的骨架,不经意间,我们的城市在脱胎换骨。八十年沧桑巨变,一批批新桥雨后春笋般建成,不断更新着北国江城的俊美和富足。
吉林市最早建造的桥就是温德桥,温德桥原名为德源石桥。作为当时吉林市唯一跨江石桥,德源石桥始终是吉林百姓过江渡河的重要通道。后来,德源石桥在一场特大洪灾中被冲垮,温德桥是在旧桥的原址上重新修建而成。温德桥于1924年开始筹建,1933年建成,全长119.07米,桥宽12米,为石拱式9孔桥梁,孔跨8.8米。
当地老人介绍说:“这个桥建完之后在桥的南面还建了一个看守房,东面还建了一个牌楼,写着“德源石桥之纪念”。这座桥是咱们吉林市唯一的一座完全由民间人募捐之后建立起来的一个桥,它的历史意义在这儿。”
建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跨水或者越谷的交通,以便运输工具或行人在桥上畅通无阻。有运输的发展就会有经济的发展,桥的最初建造从侧面也标志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开始。据赵建敏介绍,温德桥所跨的位置是温德河流入松花江的入口,从古至今,这里就是吉林城重要的渡口。在修建德源石桥之前,搭建的是一个木质桥,当时的人们通过它往返将军公署和生活区之间。
老人说:“吉林城在建成之后最开始是将军属在那居住,老百姓在城里住的并不多,基本上还是德源桥下面蓝旗、红旗……就是满族八旗弟子在那块儿居住。所以说这些人回家或者上哪去就是过这个桥回去。过的那个桥是一种木桥,木桥最大一个问题就是冬天一冻第二年你再有水一打,它就会烂得很快。大伙过桥的时候怕掉下去就坐船过河,得花钱,在交通上花这些钱大家也是不认可的。所以说,德源这座桥就是老百姓自发捐助修建的一座桥,共有370个人参与了捐款。”
关于德源石桥的修筑还有一些民间的传说,据《吉林市市区文物志》记载,德源石桥是道士宋崇志化缘募捐修造。宋道长为了修建石桥,曾到奉天(今辽宁省沈阳市)等地化缘,历经无数辛苦磨难。他曾在北山坎离宫用一种古老残酷的化缘方式——坐“罐”化缘。赵建敏说,这种古老残酷的化缘方式,现在知道的人已经不多,当年宋崇志道长用这种方式在北山庙会化缘,募集齐了桥款,修造了德源石桥。
坐“罐”化缘是比较残酷的化缘方式,它是人坐在笼子里,顶上插上一些钉子,基本上离肉身很近,要是打盹,就扎上钉子了。每个钉子外面都挂上纸,比如说这根钉子的顶上写多少钱,部位越重要钱越多。捐完钱就给拔下去一根钉子,如果没人捐款他就一直在里面坐着,几天都不能动弹,所以说这对人是一种很残酷的考验。由此可以看出他建这座桥的决心是坚定的。
温德河曲折蜿蜒,从小白山下流过。温德桥自建成后,它对沟通市内与小白山区域的人员、物资往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后来,更是清朝小白山祭祖时往来吉林城的重要通道。
温德桥虽然是民国建立的那座石桥,但是温德河在吉林历史上是很重要的。小白山的位置非常重要,据说是龙兴之地,清王朝把长白山作为发祥之地,祭拜长白山山神,雍正11年在小白山建立了长白山望祭殿,每年的春秋两季、每月的初一和十五的时候都得去祭祀,他祭祀必须过温德河,所以说温德桥在吉林历史上非常重要。
温德桥建成后,这里还是吉林市与永吉县口前镇及与磐石市、桦甸市道路运输的主要通道关隘。1986年,随着交通流量的加大,原有的桥梁宽度已经不适用。经市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力量在旧桥下游加建了一座新桥。2010年7月28号,一向温顺的温德河,受连日暴雨所致,河水暴涨,冲毁了温德河两岸的农田、房屋。暴涨的温德河水冲垮了温德桥左岸基础,撕开了一个五十多延长米的巨大河口。温德桥遭损害后,曾一度影响从吉林市到永吉、桦甸等地的交通,为了确保市民出行,2010年8月15号温德桥重建工程正式启动。2011年6月15号,温德桥全线通车。重建的温德桥全长223米,宽34米,设计为双向8车道,安全等级设计为1级。据赵建敏介绍,历史上,温德桥曾有多次被洪水冲毁的记录,但因为其交通位置的重要性,每次都会在原址上重建新桥。
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觑,“温德桥”的搭建值得我们点赞
关于“温德桥”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呢?你去过吉林的温德桥吗?在评论区留言探讨一下吧
文章分享结束,温德桥和吉林古桥温德桥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