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犯我强汉者,明犯强汉者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犯我强汉者,以及明犯强汉者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1、现代人觉得西域是个迷,因为时间的拉扯掩盖了许多秘密,作为人类都有猎奇性,西域这层面纱永远吸引着我们前去。

2、对于古代人来说,西域同样也是个迷,因为距离的遥远和交通的不便,葡萄美酒和夜光杯并不是人人都可以看见,异域风情只流传于人人传颂的市井街道之上。其实古代人和现代人对于西域感觉,区别还多了一丝的悲壮和雄伟,就拿汉朝来讲,无数的好男儿为这片土地奋斗,才换来了河西走廊和丝绸之路。

3、今天大白就和大家聊聊“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聊聊那段刀光剑影却也不同凡响的岁月。

4、“英雄不问出处”这句话简直是为陈汤量身定做的,倘若英雄问出处,就不会有“虽远必诛”这句话出现了。很多史学家或者历史爱好者都评价陈汤是个妥妥的个人主义者,对于万事万物都没有自己来的重要,既然要说以后,不如先说说陈汤的过往经历吧

5、《史记》记载:“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和许多英雄一样,陈汤年幼时家里面也十分贫穷,就是大家认为的那种“揭不开锅”状态,可幸的是,穷的要饭的陈汤还是十分喜欢读书,哪怕读书并没有为他带来一丝一毫的收入,也乐此不疲。

6、没有钱了怎么办?自然是去借呀,起初别人还可怜这么一家人,贫穷但好学,愿意借点小钱给陈汤。但是他们不知道,陈汤是个妥妥的个人主义者,借钱容易,还钱无门,上过一次当的邻里乡亲自然不愿意再把钱借给他。

7、无奈之下,陈汤只能沿街乞讨,但是在那个小城里,大家一传十十传百,都知道有陈汤这么一号人物,连乞讨都不愿意给钱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读书人不一定是有气节的人,比如陈汤。

8、当然借钱不还还不足以体现个人主义,那为尔不孝呢?长大后的陈汤不知道是不是认为在小城乞讨没有未来了,他决定换个舞台来施展自己的才华,像万千如今的少年郎一样,他来到了首都——长安。

9、命运的转机就在一瞬间,没过多久,长安就像这位被“州里所弃”的年轻人抛出了橄榄枝。陈汤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一个名叫太官献食丞的小职位,职位虽小,但是也可以成为陈汤和过去做告别的一个里程碑了,毕竟读书还是有所作用的。

10、后来,他还认识了一个贵人——富平侯张勃,张勃功绩不大,但是他的曾祖父可是汉朝第一酷吏——张汤。在张勃的举荐下,汉元帝马上就打算给陈汤升职加薪。可惜的是陈汤并没有等到升职的圣旨,而是等到下狱的圣旨。

11、原来陈汤的父亲去世不久,按照大汉的惯例,无论陈汤处于何等处境,都理应为父亲守孝。但是个人主义至上的陈汤绝不想放弃升职的机会,于是向朝廷隐瞒了这一情况。越想不被得知的东西就越容易被别人知道,连陈汤也没有办法逃开墨菲定律

12、进了监狱又重回人间的陈汤开始思考自己接下来的道路,从他隐瞒父亲之事就可以看出陈汤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这样的人又怎么可能经历一次坐牢就会不继续往前走了呢?我觉得命运总是常常倾向于强者这一边,在陈汤出狱不久,西域的局势朝着一个比较坏的方向发展了。

13、当时的匈奴分裂开来,其中一只由呼韩邪单于带领的匈奴人选择归顺汉朝,但是另外一只由郅支单于带领的匈奴人就选择和汉朝对抗,还策反了一些西域小国,屠杀汉朝过往商人,抢夺财物。尽管如今的汉朝并不是处于鼎盛时期,可是收拾匈奴的心依旧是没有改变的。

14、“久之,迁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俱出”,男儿建功立业,西域自然是个不错的地方,富贵险中求嘛。在别人的举荐之下,出狱不久的陈汤被封为郎中,后来后被封为西域都护府副校尉,千里赴西域。

15、在国家用人之际,朝廷选择性地忘记了陈汤犯过的错误,毕竟他的闪光点是可以盖住他的劣质,这个说法也在接下来陈汤的行动中得到了验证。

16、建昭三年,陈汤和甘延寿同赴西域。一路上,陈汤都喜欢站在高处眺望,一开始大家都认为陈汤是第一次出使西域,对沿途的风景比较好奇,有些人还劝他说:不要站那么高,匈奴一箭就可以射穿脑袋。谁都不了解陈汤,他站的越高,代表他找到匈奴踪迹的决心就越大,一次次地高眺都是为了尽早发现匈奴踪迹,一举将其歼灭。

17、除此之外,陈汤还和甘延寿讨论过匈奴的问题,他认为“匈奴就是一个欺软怕硬的民族,对于乌孙、康居等西域小国,就采用策反、镇压等手段,假如我们取得乌孙和康居两国,就可以起到切断匈奴的防守。

18、更为重要的是,假如我们联合屯田的士兵和乌孙等国的军队,就可以攻打匈奴,匈奴只能被困在城里,攻下城池不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吗?”不得不说,朝廷是有眼光的,陈汤虽然没有到过西域,但是从手上仅有的资料来分析,就得出这么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确实是个人才。身为正校尉的甘延寿也同意他的说法,但是他认为要先禀告朝廷,获得许可再行动。

19、上面说到,陈汤是个个人主义至上的人,对于朝廷的发号施令并没有好感,也不打算把他们放在眼里,他选择了一条更为直接但更行之有效的道路——假传圣旨。

20、在陈汤的运作下,几乎所有人都被假命令唬住了,一时间,但凡是有城镇的军队,一律都被陈汤调集起来,再加上汉朝原有的屯田戍边士兵,这支杂七杂八拼凑起来的军队就有了四万多人。万事俱备,只欠攻打了。原本还被蒙在鼓里的甘延寿终于知道假传命令这件事情了,在陈汤的恐吓下,甘延寿也上了陈汤的“贼船”,毕竟自己作为主校尉,赢了尚有一丝希望。

21、于是甘延寿和陈汤兵分两路,到达抗拒城,联络了康居城内亲汉派,加上康居军,浩浩荡荡的一行军队很快就抵达了郅支单于的城下。单于看到兵临城下乌压压一片的汉军,心里已有退缩之意,但是他又怀疑本来与他同一战线的康居倒向了汉朝一边,心里气不过,又想留在城内打败汉联军。

22、正当郅支单于犹豫的时候,他的探子告诉他,周围的邻国,包括乌孙、康居等都成了汉联军的一员,郅支单于明白自己已无路可去,只能硬着头皮和汉联军对打了。

23、用现代人的词来说,郅支单于绝对算得上作死第一人,他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带着自己十几个阏氏夫人登上城门,看两军对打,可能是出于对自己箭术的信心吧。

24、所谓不作死就不会死,站在城门上的郅支单于被箭射伤了鼻子,也许是从这一刻开始,他真正意识到汉联军要动真格了。郅支单于匆匆回到自己的房间,他还在想着逃出去的路,毕竟硬抗可能不是一个上好的决策了。

25、事实证明,曾经做过队友的对手是最清楚单于的,康居国派了一万多人,分成四个部分,围着四扇城门来回转,绝对不给郅支单于留下任何一条逃出生天的道路。

26、在这种情势下,结果不言而喻,郅支单于包括匈奴许多王室成员都被杀,匈奴败的一塌涂地,余下的财物和奴隶也被分发给跟随打战的十五个属国。

27、利用假的命令来号召附属国派兵作战,最后还斩杀郅支单于以及灭掉匈奴分支的壮举理应被记入史册,但是功绩是否可以抵过假传命令的“罪过”呢?

28、关于这个问题,就不得不牵扯到一件陈年往事了。时任中书令的石显本来是想将姐姐嫁与甘延寿的,但甘延寿也是个很有想法的人,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便回绝了石显。

29、石显咽不下这口气呀,你到底是看不上我姐姐,还是不愿意和我联盟,于是这件事就在石显心里留下一根刺,总想着有一天报复甘延寿。所以在如何处置甘延寿和陈汤假传命令这件事情上,石显是极力请求皇帝处罚他们。

30、汉元帝是个不错的皇帝,他从心里面佩服陈汤等人的魄力,但是中书令的建议又不好不听,一时间,连汉元帝都陷入了摇摆不定之中。陈汤这一生可谓是得贵人相助的地方多,原宗正刘向上书汉元帝,认为陈汤、甘延寿是为国除害,稳定边疆,功劳理应大于责罚。就是这一则上奏让汉元帝坚定了赏赐陈汤和甘延寿的决心,从此边疆也安定下来,亲汉派呼韩邪单于接管了匈奴部落。

31、陈汤是个个人主义至上的人,这个事实无法反驳,但是这个个人主义至上的人却做出了一个惊天动地,而且许多人都做不到的事。

32、世间并非非黑即白,人也不非好即坏,就像陈汤一样,人是具有两面性的,我们不耻于他的好吃懒做,但也同样为他的丰功伟绩而欢呼。那句千年以前,千里之外喊出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依然会回荡在无数中华儿女的脑海中

33、参考文献:《史记》、《资治通鉴》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