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白下教育网 白下区域历史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白下教育网的问题,以及和白下区域历史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南京为十代都城。由于白下区处于南京城区中部的特殊区位,历代都城的核心区域(包括官城)主要分布在今玄武区和白下区,而都城御道则均从北向南纵贯今白下区境。御道两侧密集分布着从中央政权机构到地方的各类街署,自下区城因此成为南京历代都城最主要的官署区。民国16年(1927)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全城干路被分成三类。第一类是路幅宽40米的十字形主干道,分别是中央路、中山路、汉中路、中正路,第二类是位于中山路以西、汉中路以北首都新区新辟建的次干道,以全国18省命名。

主要分布在今鼓楼区;第三类是中山东路、汉中路以南老城区的旧式道路,经过整修后以南京旧称命名、以休现对历史的尊重。这类道路除少数在今城南的秦淮区外,其余的如升州路、建康路、秣陵路、白下路、莫愁路、洪武路等均集中分布在今白下区地域。与这些地名相对应,白下区域也最为集中地折射了南京古都和古城的历史。

六朝时期,都城建康(建业)位于今南京主城区中部偏东一带。北界在珠江路南侧一线水道之南.东界南起棉鞋营、二条巷一线直北,西界北起估衣廊、糖坊桥、丰富路北段一线略折向东达大香炉,南界娃娃桥、马府街、五福巷一线。都城南正门宜阳门在今洪武路与娃娃桥、闺奁营交界处之东。整个都城的南部主要分布在今白下区境内。虽然宫城主要坐落在今玄武区境内,但宫城的南门宣阳门则在今新街口一带。东吴末年,从宜阳门向南至朱雀门开辟长达七里的苑路即御街,位置在今太平南路西侧淮海路至户部街一带,在这条大道两旁是中央政权机构“诸台诸省”官署和军营。

西晋左思在《吴都赋》中曾描绘南北御道:“朱阙双立,驰道如砥。树以青槐,亘以绿水。玄荫眈眈清流。列寺七里,侠栋阳路。屯营栉比,解署釭布”。六朝终结后,隋王朝为破除“金陵王气”,削弱建康的政治、军事地位,派大军毁弃建康都城宫室,御道及两侧的府署建筑遭到破坏。此外,隋朝还在行政建制上极力压低建康的地位,原都城区被降为江宁县建制,其县治迁移到今朝天宫东建邺路上。

五代十国时期,南京先后成为杨吴西都金陵府和南唐国都江宁府,历史再一次给金陵发展机遇。南唐都城将南京城池向南迁移,把秦淮河圈进城内,其北界大致为今汉中路、广州路南侧一线,东界龙蟠路西侧一线,南界及西界大致沿雨花门、中华门至水西门、汉中门一线。白下老城区的部分在南唐时被全部纳入都城之内。

与六朝宫城偏处北部不同,南唐宫城较六朝宫城大幅度南移,整个宫城都在今白下区境洪武南路一带。南唐中央机构的中书省和门下省设在今洪武南路一带的南唐宫城中,尚书省在官城东,大体在今白下路以北、太平南路以东地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等衙署多在御街(今内桥以南中华路)两侧。“宫前御街,傍夹大沟,杂植槐柳,台省相望。”由此,今天的白下区域成为了当时南唐国都名副其实的中央核心区。

其时,都城东西方向的主干道位于宫城南门之南、虹桥以北,即今白下路、建邺路一线。由宫城南门向东,过东虹桥直达东门,向西过西虹桥直达龙光门(即今水西门),由龙光门向东,经升州路至西虹桥北折,经今木料市、大香炉、明瓦廊、糖坊桥、估衣廊,达北门桥,是当时宫城之外的南北大道。这几条干道将都城分割成几大功能区。宫城是都城的中心,也是最重要的政治活动区。南北御街两侧分布着诸寺衙门,御街以东地区,以官僚衙署和府第为主:南端今信府河、军师巷一带是国子学,成为都城的文教区。御街以西地区主要是居民区和商业、手工业区。东西大街东段,今白下路以北,有东宫和尚书省等中央行政管理机构:今建邺路西段以北,为地方行政管理机构--江宁县衡。

南唐灭亡时,金陵都城以至宫城都没有受到大破坏,北宋始终以其为东南军政重镇。以南唐旧宫先后为昇州、江宁府治所。元朝占领建康后,南唐宫城区域由南向北逐渐被开发蚕食。发展为新的居民区。元朝末年,朱元璋攻占集庆改名应天,其后以此作为明朝首都进行大规模营建,新都城依据山川、湖泊、河流等自然地势因形随势而建,周长33.676公里。巍峨壮丽的明城墙不仅成为南京最具代表性的古都象征,也为白下区留下了南京古城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明城墙和明故官。

明初的南京共有宫城、皇城、都城和外郭城四重城垣。皇宫由内层的宫城和外层的皇城所组成。官城的一半和皇城的大部分分布在今白下区域,中央官署的“五部六府”全部集中在白下区域。除明故宫外,明都南京在白下区域的重要机构和建筑还有在冶山扩建的朝天宫,作为朝臣及官僚贵族子弟袭封前学习演练朝贺天子礼节的地方。明朝都城的建设使当时的城区在白下区域形成了两大功能区,即城东皇宫区和西部商市居民区。当时作为商业市场交易场所的,大部分在街道两侧的官廊中进行,如估衣廊、明瓦廊等,当时最繁华的市中心在今三山街一带,是行业齐全、百货云集之所在,也是游乐杂耍、艺人卖艺的场所。

清军进入南京城后,南京城在白下区域原有的城市格局基本保留。明故宫被改造成八旗驻防城,也称满城。因驻防城占用正阳门和朝阳门,城中市民往来多集中在西、南面的城门。清初康熙、乾隆南巡返程时,均由汉西门外登船。因康熙和乾隆南巡住在两江总督署南今大行宫和利济巷-带的江宁织造署,乾隆时将其改建成行宫,由此成为大行宫地名的由来。而江宁织造署则迁至淮青桥东北重建。江宁提刑按察使署建在奇望街(今建康路)针工坊口;江宁府署沿用明应天府署,在今府西街;上元县署沿明朝之旧,仍在今白下路升平桥。江宁府学设在明国子监旧址。

清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占江宁府城(今南京),定都于此,改称天京。天王洪秀全因在两江总督署旧址建造天朝宫殿,因需要建筑材料,拆毁明皇城西墙和明故宫遗存各殿、清乾隆行宫,以及周围官署民居、陵墓庙宇无数建筑。明故宫在此时遭到严重破坏。除此之外,太平天国期间,还大规模改建、装修所占清代衙署及大宅、商户以作王府和军政机关驻所。到太平天国灭亡、清军入城之际,清军与太平军展开激烈巷战,战火将全城烧成一片火海,“各王殿府馆自焚者十之三,被焚者十之七”,全城几成一片瓦砾。太平天国灭亡后,清王朝陆续在南京开展城市重建。其中在今白下区域内重建的有江宁府署、驻防城、朝天宫新江宁府学、上元县署等。

同治和光绪、宣统年间,地方官府施行洋务和新政,白下区域成为洋务和新政的重要试验场所。地方官府先后在土街口(今中山东路洪武路口)设两江洋务局,在珠宝廊设江南巡警局,在评事街附近七家湾设江南自治局试办地方自治在评事街开设裕宁官银钱局以满足大规模资金需求和流通、汇划的需要,在珠宝廊卢妃巷口(今白下路洪武路口)开设大清银行江宁分行,在西华门外开设金陵电灯官厂。

这些建设奠定了白下作为南京近代商贸金融中心最初的基础。为了满足下关对外开埠的需要,将下关江滨商埠区与老城东部、南部中心区有效连接,光绪年间南京城内先后铺建了江宁马路和城中铁路,为白下区域创造了城市近代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南京城西汉西门一带原本居民稠密,交通方便,而黄泥巷一带太平天国东王府被烧后成为一片废墟,有空间容纳新建筑,因此成为西方传教士早期活动较为集中的地方。西方传教士在白下西部地区建教堂、办学校、开医院的这些活动,留下了极其鲜明的西方文化烙印,使白下区西部地区形成了延续至今的宗教文化特色,并为后来这一地区卫生、教育较为发达的区域特色奠定了基础。

民国16年(1927)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进行大规模的首都规划建设。民国17年(1928)完成的(首都大计划》,将首都规划为7个功能区:旧城区、行政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教育区和园林区.7个功能规划区中与白下区域相关的有:中央行政区确定在明故宫旧址,东起朝阳门,西至西便门,南扩至城外校场村、双门桥、北至后宰门。商业区在中正街以北、鼓楼以南、朝天官以东、行政区以西、大致以新街口为中心。住宅区则自神策门以西至朝天宫为止。西迄水西门、草场门一线城墙根,东北与商业区相毗连。此外还有市园区,在中正街以南,西至水西门,东至通济门,南至中华门,均为老城区。《首都大计划)对白下区域格局改变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两项,即中山大道的开辟和新街口城市商业中心的确定。

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民国26年(1937)前,南京建成和部分建成的主次干道有50余条,有效地改变了城市格局。其中有中山东路、中正路、中华路、汉中路等,形成了以新街口为中心的城市干道基线。在这一道路系统中,中央路、中山路、中正路、中华路等构成南北向主干线,沿线的干道分布在白下区境内的有白下路、升州路、建康路等;中山东路、汉中路构成东西方向的主干线,沿线的干道在白下区的有中兴路(今御道街)、太平路、莫愁路等。民国首都建设对白下区域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中山大道的开辟和明故宫命运的改变。

明清两代,明故宫作为皇宫区和满人驻防城,东面的朝阳门和南面的正阳门历来不许民间通行,基本置身于南京市民城市生活以外,是南京城市的一个禁区。民国建都前,明故宫皇城格局、宫城规制仍完整地得以保存。清朝推翻后,废除驻防城,明故宫地区向民众开禁。民国16年(1927)底,国民政府第一次大规模占用明故宫西南部修建明故宫飞机场。民国17年(1928)8月修建的中山大道东段,从明故宫遗址中部穿插而过,将这一重要遗址割裂为南、北两块,致使明故宫风貌遭到肢解。从民国18年至民国36年(1929~1947),明故宫机场多次扩建,使明故宫仅存的遗留建筑遭到严重破坏。而机场周边,也造起各式建筑。新中国成立后,明故宫机场于1956年7月停用,南京民航迁至大校场机场。

十代都城,给南京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1995年国务院批复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对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明确列出12片重要历史文物保护区,其中,分布在白下区域的有朝天宫地区、明故宫地区、南捕厅3个传统民居片区。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