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社团(令人心动的社团)

其实社团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令人心动的社团,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社团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1、社团,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们在社团中发挥特长、结交朋友、学习新知,让课余生活丰富起来。在这个秋天的社团招新季,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高校社团发起“令人心动的社团”征集活动,邀请大学生讲述生动精彩的社团故事,共同探讨社团建设与发展。

2、这份邀请一经发出,许多高校社团成员都来分享属于他们的社团点滴。他们有的在校园里发起丰富多彩的活动,有的到全国大赛中披荆斩棘,有的在学校里品味书香,也有的到户外寻找野趣……一份份值得品味的经历,沉淀在校园经历里,给大学生活留下无限精彩和美好回忆。

3、雪域高原的呼唤:我在清华登山队的不凡征途

4、2022年,当时还是户外“小白”的我观看了清华大学登山队攀登乌库楚雪山的纪录片,那令人震撼的风景和团队精神深深地吸引了我,激发了我加入这个特别的集体的决心。于是我当即报名了清华大学学生山野协会,并参加了登山预备队员的集训与选拔。今年6月,顺利通过选拔,我成为2023年清华大学登山队的一员,和队友们一起攀登了姜桑拉姆峰,拥有了一个专属于挑战自我、探索未知的户外平台。

5、加入登山队,我所看到的不仅仅是山的壮丽,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我们共同为攀登计划做准备,经历了无数次拉练、野营、攀岩等团队训练,在追求共同理想的道路上携手同行。在山上,每一个挑战都把我们更紧密地绑定在一起,我们始终互为支持,共渡难关。

6、技术训练对我来说是一大挑战,包括打绳结、模拟救援、建站与拆站、攀岩打保护等技能,每一项都对我们的身体和意志提出了考验。尤其在实际攀登中,由于缺乏对真实雪况的模拟,雪坡攀登成为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这不仅考验着我们的体力和技巧,更是对团队协作能力的一次严峻测试。

7、真正踏足雪山之后,最让我难忘的是,在海拔5660米的姜桑拉姆峰C1营地上,我们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四周的巨大冰川如同山的守护神一般静静环绕,星空下的我们显得格外渺小。尽管身体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疲惫,但我的内心却充满了满足和安宁。幸运的是,经过之前的严格训练,我们几乎都没有出现高原反应的症状。

8、在我眼中,雪山是一个让人敬畏的存在。它宁静而庄严,像是自然的守护者,让每一个踏足其上的人都深感自己的渺小。每一次的攀登,并不意味着我们征服了山,而是山允许我们短暂地探访。当我站在山顶,眺望那苍茫的星空,能深刻感受到,这不仅仅是一次户外运动,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9、正如登山一般,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都值得我们去勇敢地迈出那“第一步”。也许,我们无法预知路途中会遇到什么,但正是这样的未知和挑战,让我们的青春变得更加宝贵和有意义。

10、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是登顶雪山,还是面对生活的挑战,我都将怀揣着登山队那不屈不挠、团结互助的精神,勇敢前行。

11、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12、2018年,我刚来到上海交通大学时,偶然在学院宣传栏里看到了RoboMaster交龙机器人社团的招新海报,还在宣传视频中看到学长们亲手设计、制作并调试的机器人走上赛场,与其他高校赛队研发的机器人一较高下,场面震撼而热血。于是,对机器人设计的热情让我毫不犹豫地报名了交龙战队的招新。

13、加入上海交通大学交龙战队后,我逐渐了解了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在比赛中,各个战队需要研发并制作步兵、英雄、工程、哨兵、无人机等多种机器人,每个机器人的成型都需要经历机械设计、加工制造、装配调试、嵌入式控制以及算法部署等诸多环节,其中包含了以机械、硬件、算法为主的技术点,极具挑战性。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强调人机交互性,机器人设计完成后,需要操作手对其进行实时控制,而如何设计才能让操作手更灵活、更方便地控制机器人,也是一个难点。比赛的最大特色在于机器人对抗性,在RoboMaster的赛场上,机器人的成绩与成果并不靠传统的竞速得分,也不是由负责人通过汇报答辩的形式进行展示,而是通过与其他赛队的机器人在赛场上进行射击对抗,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示机器人的胜负。

14、刚加入队伍不久,队内的学长便带领我们进入实际的项目中,在队长和车组负责人的统筹与管理下,结合各个项目的技术经验,我们在2019年的寒假期间完成了第一版机器人的制作,而我在寒假前参与的大弹丸发射项目的云台方案也成功落实到英雄机器人上。在这段时间内,我们进行了长达数周的图纸绘制、样机制作和测试。当看到最后负责电控的同学调试完成后,机器人正常运作,我感到无与伦比的成就感。而对于未能完成落地的项目,我们也在老队员的带领下分析讨论,找出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经验总结,为迭代升级做好充足准备。

15、在通过多次研发、测试、迭代的循环后,机器人终于可以踏上真正的赛场。每年的5月底前后是RoboMaster机甲大师赛的分区赛,通过分区赛选拔出参加全国总决赛的队伍。在分区赛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其他队伍的看家本领,也见识到了RoboMaster赛场上各个强劲赛队的压制力和技术优势。

16、全国赛前,我们会进一步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对机器人进行优化,复盘分析分区赛中的比赛规则以及其他队伍的优势,并尝试复现乃至超越分区赛时看到的强劲赛队的机器人性能。技术研发困难重重,测试迭代也十分枯燥,但为了能够让机器人在赛场上有更优秀的表现,为了我们团队能够走得更远,交龙战队的每一个人都铆足了劲,更是有负责人干脆以实验室为家,通宵达旦地研发设计。

17、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我们将迭代升级后的机器人送上了赛场,并在2019赛季实现了队伍的技术突破,刷新了历史最佳成绩,获得了该赛季的亚军。在接下来的两年中,我选择继续留队,培养新的交龙队员,与他们一起并肩作战,进行新一年的技术研发,正如当时队内的老队员带我完成项目一样。

18、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交龙精神在一代代队员的更替中不断传承,RoboMaster与交龙战队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课堂上学不到的技术与知识,更是让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队友,加深了对工程师精神的深刻认识!

19、鼓浪而来踏浪而歌

20、透过历史的眼睛望见文学。当我们聊起厦门大学鼓浪文学社,就得从鲁迅先生讲起。1926年,鲁迅先生受到时任厦门大学文学院院长林语堂先生的邀请,来到厦门大学出任国学研究院教授,“鼓起时代之浪潮”,进而启发民智、振奋人心,鼓浪文学社由此在他的指导下诞生。虽几经沉浮,鼓浪文学社却始终在厦门大学百年的历史画卷中熠熠生辉。至今,它仍然是校内文学爱好者的自由天地。作为厦门大学成立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学生社团,鼓浪文学社以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纯文学的性质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一经相遇,我与这个百年社团的故事,也立刻变得生动起来。

21、在鼓浪文学社,我十分有幸地参与了“一本书的单向流动”共读活动。文学社当时选择了5本书进行传阅,并在书中夹入鼓浪定制明信片,当书“漂流”到读者手中,他们就可以在明信片上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在这场流动的阅读中,我翻阅了其中一本——《忍不住想打扰你》,这是一个收录了42个暖心瞬间的故事集,作者是拥有几十只可爱小动物和数百万读者的神秘画手——bibi园长。这本书读起来很快,故事很简单、很治愈。更让我深有感触的是其中几张字迹满满的明信片。一名落款“紫”的同学留言:“好温暖的鲨鱼弟弟呀。喜欢是藏不住的,捂住了嘴巴,也会从眼睛里跑出来。”“深夜读完整本书,扫清了一切的emo情绪!我们都一直在用我们的方式去守护所爱的人呀。”落款“LM”的同学写到。于我而言,与未曾相见的书友一同见证动物世界所映射出的人间的真情和善意,像是一次无声的灵魂的交流,一场充满爱的暖心接力。

22、当然,文学社也在非常努力地满足我们与作家面对面的愿望。今年3月份,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浙江省作协主席艾伟先生受邀在厦门大学中文系举办讲座,文学社对这场讲座也进行了大力的宣传。作为艾伟老师新作《镜中》的忠实读者,我一直在思考作者在这部作品中所抛出的“如何在破碎的生活中安顿心灵”的问题,对我来说,这场讲座无疑又是一次文学盛宴。还记得当时我到达现场并不晚,但是台下已经座无虚席。“什么是小说”“小说如何处理人的问题”……艾伟老师将这些命题一一抛出,又结合自身正在进行的文学创作,将他对这些命题独到的见解娓娓道来。他注意到在众声喧哗的社会中,人们更关注利益得失,而对精神生活缺乏重视,阅读文学作品就是面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时刻。文学具有抚慰人心的力量,因此在当下我们仍然需要文学,这一点既引发了我关于文学价值的思考,也坚定了我学习文学的信心。

23、今年是鼓浪文学社成立的第97年,可以说,向百年社庆迈进的每一步,都是坚实且沉重的。今年“新南方·鼓浪杯”文学创作与评论大奖赛在8月份正式启动,这是社团的传统比赛——“鼓浪文学大奖赛”的全新升级,范围从鹭岛三校(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扩展到“新南方”的八省。大赛目前收集到的作品数量是十分庞大的。作为大赛工作组的一员,我从大赛稿件的分类、整理、送审等工作中深刻体会到大赛的组织方为这个比赛所付出的心血,也感受到了来自高校学生满满的文学热情。

24、“这不是一个属于文学的时代,但总有属于文学的人,”这是鼓浪文学社的标语,也是我们永远不变的渴求与期待。

25、一步一印逐梦前行

26、2020年11月11日,当时读大四的我走进了广西选调生招录宣讲会的现场,现场正在播放时代楷模、广西2016届定向选调生黄文秀的宣传片。“很多人从农村走出去就不想再回来了,但总是要有人回来的,我就是要回来的人。”宣传片中黄文秀的扶贫事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意识到,我们这代人也可以在广阔基层中挥洒汗水,奉献力量。至此,成为一名选调生的念头在我心里扎了根。

27、读研后,为了进一步了解选调生的成长路径,我加入了武汉大学选调生发展研究会(以下简称“选研会”)。

28、选研会于2017年创立,至今已有6年。6年来社团不定期开展政策宣讲、经验分享、备考培训等活动,服务了千余名珞珈学子,帮助他们更好地走上选调生岗位。

29、在社团的两年时间里,我接触了几名扎根基层的选调生校友,他们驻村扶贫、参与基层治理的故事无一不激励着我,让我对成为一名选调生的目标更加坚定。

30、选研会是武大校园里的“勤务兵”。2022年11月,在疫情影响下,备考学子面临诸多问题。“无法参加线下模考怎么办?”“距离考试只剩一天了,我们还能正常考试吗?”“我的准考证还没打印怎么办?”选研会成员闻讯而动,火速联系相关机构推进线上模考,确保同学们不耽误备考进度。

31、为了帮助更多学子,选研会配合学校就业中心,耐心解答同学们的疑虑,收集准考证打印、送考等信息,直到确保同学们顺利进入考场完成考试。

32、选研会是武大校园里的“联络员”。2022年5月,云南省纪委监委驻村工作队队员、选调生校友赖树金与我们联系,希望开展“微光成炬携手‘童’行”系列活动。“大学图书馆是不是什么都有?”“春天会开很多樱花吗?”来自那朵小学的小朋友们或现场提问,或写下书信,勾勒他们对大学的想象与憧憬。

33、一年时间里,我们开展“妙笔生花”“悦纳自我”“博物馆奇妙夜”“无人机器科普”等主题课堂,为乡村儿童普及知识,培养他们自信勇敢的品格;发起图书捐赠、书信漂流等多种活动,帮助完善农村书屋……也正是通过这样的云端交流,我们直观了解到驻村选调生的工作日常,他们在一点一滴改变着乡村的面貌,同时也在无形中激励更多的大学生走上选调生之路,共同汇聚起乡村振兴的青春力量。

34、作为专注选调服务的社团组织,选研会努力搭建起连心桥,在校友离开母校奔赴基层之际,为他们送上祝福。在他们坚守岗位奉献青春之时,将他们的故事晓谕各方,薪火传承。而我们也在社团工作中受到感召,2021到2022年社团共有79名毕业骨干,其中56名成员接过接力棒,加入到了选调生队伍中,共同点亮万里星辰。

35、击鼓催征,时不我待。现在的我正在为成为一名选调生潜心备考,这个过程或许漫长艰难,但我相信怀揣笃定的信念勤学精进,一步一印终会踏响圆梦步调。

关于社团和令人心动的社团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