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称为两榜出身的是的一些知识点,和的官员并不都是进士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1、看戏时,会受到一些历史知识教育,比如古代的官职、风俗、法理、人情之类的,但,戏剧毕竟不是历史,有时人们也会被戏剧中的某些细节所骗。比如戏剧中在介绍官员时,常常会说一句“某某乃两榜进士出身“,其实,这句话很不严谨,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两榜出身“。
2、科举取仕是中国封建社会沿用了几千年的官员选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普通读书人提供一个公平晋升的人生之路。古代官场其实也很复杂的,不是所有的官员都是通过科举考试后取得官职的,所以,那些通过科举考试被录用的官员,一般看不起靠歪门邪道混进官场的人。靠科举进入官场的人,在做自我介绍时,往往会自称是“两榜出身”。那么,到底什么是“两榜”呢?
3、“两榜”的含义,各个朝代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唐朝,在进行科举考试时,把举进士的会试分为甲、乙两科分别进行,被录取的人,就是“两榜出身”,言为出自科举正途。
4、而到了明清,“两榜”的含义与唐朝则大不相同。
5、且以明朝为例。在明朝最高级的考试叫做殿试,殿试按照结果分为三甲,总称为“进士”。进士试又称为会试,是全国统一举行的国考,是国家级的公务员考度。中了进士以后,就可以被指派做官了。一甲直接授予翰林院的官职,主要掌编修图史,编辑奏章,讲经书等大量文字笔墨的工作,二三甲可以去参加“馆选”考试,馆选录取后,可以进入翰林院进行学习,称作“庶吉士”,学成以后,可以补授官职,如果没有考取通过,可以到京师或到地方任取官职。
6、会试前,各省一级也组织过考试,称为乡试,是省级公务员考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拥有举人的资格后,才可以进京参加会试。如果举人没有考中进士,也不会失业,因为,举人是已经具备了做官的资格的,只是相对于进士而言,他们可供选择的机会与职位相对要低些,但他们也是科考正途出身。所以,在明清两朝,会试榜被称“甲榜”,乡试榜被“乙榜”,通过乙榜中举人而当官的,和通过甲榜中进士而做官的人,都可称为“两榜出身”。
7、这样的地位,有人是奋斗了一辈子都难趋及的。所以,古时的升官路,不易啊。
好了,关于称为两榜出身的是和的官员并不都是进士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