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端午节的由来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1、#头条家时光#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浴兰节、天中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2、第一种说法是纪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却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风俗,以此来纪念屈原。
3、第二种说法是纪念伍子胥。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大臣,他是忠臣伍子胥之子。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继位后,日益骄纵,大建宫殿园林,四处征伐,发泄怨愤。伍子胥力谏阻止吴王夫差盲目征伐,夫差不听,反将伍子胥赐死。传说伍子胥死后,把遗体丢入长江,化为涛神。也有一种说法是,伍子胥自刎后,人们把他的尸体投入江中,是为龙神。曹娥是东汉上虞人,她的父亲曹盱在五月五日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二十二日她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4、第三种说法是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5、第四种说法是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6、端午节的习俗有扒龙舟、食粽、挂艾草、喝雄黄酒、戴香囊、包粽子、抹雄黄酒、赛龙舟、端午雨、玩花灯、斗草等。
7、端午节的习俗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表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韵味。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