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非京籍网约车司机转行这个问题,网约车江湖生变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随着《北京市查处非法客运若干规定》的正式实施,北京再现“打车难”。监管部门解释,此番“严打”是将非法运营的企业与车辆清出市场,并非要遏制网约车的发展,但专家表示,应对实施了两年的网约车政策效果进行评估,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进行调整和优化
“正在为您寻找车辆,当前排位200位,预计还需等待1小时以上……”7月22日晚,在北京南站乌泱泱的人群里,刚从外地出差回来的杨慧(化名),望着滴滴出行App界面上显示的数字,不禁嘟囔道:“在北京打车到底是有多难啊!”
事实上,不只杨慧有此感受。进入7月以来,不少北京网约车用户在网上吐槽,以往叫车响应很快,如今网上叫车都要排队等候。7月19日下午,法治周末记者进行体验,在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区域点击呼叫快车,滴滴出行App界面显示“排队14人,预计等待10分钟”,不过等待10分钟后,依然没有车接单;最后选择了“拼车”模式,但依然等了15分钟才有司机接单。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司机介绍,“打车难”这一现象,与7月1日《北京市查处非法客运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正式施行密切相关。新规提高了对“黑”网约车等非法运营行为的处罚力度,一些不符合北京户籍要求的车主不敢出车接单。
实际上,2016年网约车身份虽然合法化,但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平台和司机,一直是待解的问题。如今,网约车江湖波澜再起,变数陡增。
“灰色空间”将进一步压缩
“现在查这么严,不知道下一步要怎么干了……”新规实施后,身为一名外地户籍的滴滴快车司机,冯师傅暂停了接单服务,一直处于观望状态。
据了解,针对非法客运治理,《规定》明确可以扣押车辆、没收车辆、报废车辆、暂扣驾照、提高罚款额度、纳入个人信用体系等处理方式。例如,对从事两次以上非法客运的人员可以暂扣驾驶证3个月到6个月;提高对“黑巡游车”的罚款额度,从原来的罚款5000元到两万元,提高到1万元至5万元。
在此之前,根据北京市网约车实施细则,网约车需满足“京人开京车”,且车辆的排量不小于1.8升、轴距不小于2650毫米;平台和网约车司机必须“三证”齐全,即网约车平台要取得经营许可证、车辆要取得网约车营运证、人员要取得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
冯师傅坦言:“现在大部分接单车辆都已是京牌车辆,但司机还并未实现全部京籍化,仅‘京人’这一项要求,就能把大多数的司机挡在门外,更别说网约车驾驶员从业资格证、网约车营运证。上路的话,肯定一逮一个准儿。逮住后不仅要扣车、交高额罚款,还要纳入个人信用体系,如果影响到以后贷款或者出行,谁还敢跑?离开只是早晚的事情。”
有北京户籍的快车司机石师傅,不用像冯师傅那样担心户籍问题,但是车辆的使用性质问题让他烦心不已。石师傅称:“本来我兼职跑快车,看中的是它的灵活和自由,想接单的时候就打开App,不想接单的时候就关闭。如果按照要求办理网约车营运证,把家用车辆改为营运车辆,我20万元左右的车,就将面临8年强制报废的问题,成本太高了。而且,我的车也费油,扣除平台抽成,基本上也赚不到啥钱。如果真这么查下去,我就退出不干了。”
“猫鼠大战”仍在上演
一边是司机对“网约车门槛高”的不满,一边是执法人员对非法运营行为的严厉查处。
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相关负责人向媒体介绍,从7月1日起,执法人员将针对克隆出租车、黑出租车(包括黑巡游车和黑网约车)等非法客运行为,集中力量组织开展为期半年的集中治理行动。
北京市交通执法总队行政处罚结果信息公示的数据显示,因使用未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的车辆,擅自从事或者变相从事网约车经营活动的,6月22日至30日被处罚的人数为53人,而7月2日至7月10日被处罚的人数为250人。
不过,记者发现,即便当下形势如此紧张,抱有“侥幸”心理的司机仍不占少数。不少司机观望一周后,又陆续开始出车接单。
非京籍快车司机谭师傅就是其中之一。谭师傅称,其从事网约车司机这一行已有3年,在长期的接单服务中,已积累了一些基本的跑单经验,“眼睛机灵点,常看着点路边;如果乘客下车的地点有运管人员,不要停直接开过去,过了这段路再停车;火车站、机场这些危险区域的单子,尽量不去,一般不会出事的;另外,我们都有司机群,谁发现了哪里有运管,都会在群里报信”。
在记者加入的多个司机群中,经常能看到司机之间互通执法信息:“7月23日,9:40更新,首都机场T2出现扣车,请绕行;首都机场T3的12号门出现执法车辆,请绕行;北京南站西进口,无查车……”
谭师傅介绍,最近明显感觉到派单频率有所升高,因为很多车不敢跑了,而乘客的需求没有减退,往往是这一单刚结束,下一单业务就来了。“以7月19日为例,早上睡醒打开滴滴App,看到三公里范围内就有80多个单可接。选择出车后,接了一单,一路非常顺利,不断地有拼车单进来,轻轻松松地就拿到了早高峰跑7单送50元的奖励。”
不过,谭师傅也坦言,并不是每次都会这么幸运,也要看平台派单远近、乘客路线远近、等待时间长短等因素。“跑一天算一天吧,这不是一个稳定的职业,现在抓一个罚一个,也不知道未来的路到底在哪。”
两难的网约车平台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易观旗下大数据产品易观千帆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中国城市用车行业App端日均启动次数排名前五的分别是:滴滴出行App的日均启动次数超过了1亿次,嘀嗒出行以321.92万次名列第二,滴滴顺风车则以115.54万次排名第三,首汽约车和曹操专车以99.13万次和82.95万次分别位列第四、第五位。滴滴出行在日均启动次数上的领先优势更加明显,说明了平台具有极高的用户粘性。
有观点认为,《规定》进一步压缩了非合规车源和司机的生存空间,可能导致一部分司机慑于监管压力转行,进而对网约车平台车源造成影响,出现用户“叫车难、等待时间长”等情况;部分平台可能出现订单量下降,并可能进一步对平台的估值产生影响。
对于近期“打车难”现象,滴滴方面称,“近日平台收到很多用户反映由于供需失衡,北京部分地区高峰期打车成功率下降,等待时间变长,我们深感抱歉,在此也提醒广大用户尽可能提前规划出行方式,更多通过预约或拼车出行,成功率会相对高一点”。
对于此次严查对平台单量的影响,滴滴方面对该问题未作回应。记者注意到,首汽约车、嘀嗒出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均表示业务不受影响。
一位不愿具名的网约车行业人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现在网约车平台正在风头上,一边是必须要响应的政策,一边是与自己紧密相关的司机,网约车平台陷入两难境地。
事实上,记者注意到,目前,平台都在采取不同的措施来促进车辆和司机的合规。比如,为鼓励更多的司机和车辆合规,平台会优先派单给有证的司机和车辆。
有观点认为,从目前行业竞争态势来讲,该政策相对利空滴滴;可以预期,伴随政策出台,网约车行业将迎来一波监管风暴,而滴滴因市场份额更大,首当其冲将被作为重点整治对象。
记者注意到,目前,哈尔滨市范围内滴滴出行取得行政许可车辆2539台,而据滴滴出行提供给行业管理部门的数据显示,平台在哈尔滨的注册车辆24万余台,具有营运资质的车辆仅占注册数量的1%。对此现象,哈尔滨市6部门于7月10日对滴滴出行进行了约谈。
易观出行分析师赵香认为,监管风暴的确会对滴滴影响要大一些,但因为滴滴的体量比较大,而且全国分布比较均匀,北京的用户占比不到5%,应该不会对滴滴产生特别大的影响;另外,6月29日,“滴滴专车”改为“礼橙专车”,并计划App独立上线运营。对业务做一定程度的拆分,这也是一种比较好的规避风险、提高用户体验的方法。
不应让创新的商业模式向落后的商业模式靠拢
交通运输部深化出租汽车改革首席专家徐康明对媒体表示,北京市出台法规和交管部门的“严打”并非要遏制网约车的发展,其主要目的是将非法运营的企业与车辆清出市场。
徐康明解释,此前市场上充满了不合规的车辆和从业人员,且这一状态持续了三年多。一方面,不合规的车辆和人员使得乘客安全和其他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另一方面,这样的现状对合规企业、车辆及从业人员并不公平。
“打击非法运营是依法行政,更是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持公平的市场环境、保护合法合规从业人员和企业的利益。”徐康明认为,如果真的产生了系统性打车难,采用公共交通缓解是首选,还可以发展合乘出租汽车、分时租赁、提升现有网约车周转率等举措,降低网约车准入门槛只是众多选项之一。
中国政法大学公司法研究所副所长王军认为,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统筹发展巡游出租汽车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实行错位发展和差异化经营。但是到了地方细则的规定,“差异化经营”变成了“高档化经营”。交通运输部在《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把车、人、车辆数量这三个权限,下放给了地方;但地方在制定政策时,过多考虑了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保护,忽略了国务院办公厅指导意见中的第一条原则,即乘客优先,应把保障乘客安全出行和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网约车规定出台两年了,是时候好好做一下评估,进行修改了。首先,要落实差异化,不能片面地将其变为高档化,人为地限制数量;其次,限制户籍的做法违反行政许可法,这个是有问题的;另外,很多网约车是兼职,而现在网约车合规要求车辆性质必须转成营运车辆,这样的网约车实际上背离了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变成了一个在网上接单的出租车而已;最后,传统出租车也应该转型升级,不应让创新的商业模式向落后的商业模式靠拢。”王军谈道。
国家行政学院法学部副教授张效羽对上述观点表示认同。张效羽认为:“监管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将网约车定位为负责中高端市场,出租车负责中低端市场,实际上,应该是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基础性作用,而不是政府部门。建议放宽门槛,充分竞争,以消费者和群众利益为重。”
在7月19日召开的“网约车监管政策制定与创新”研讨会上,多位与会专家也指出,针对网约车新业态,政府监管部门应当秉持鼓励创新、审慎包容的原则,按照分类监管的思路,制定符合新业态发展需要的监管政策。
对于如何制定和创新网约车监管政策,专家们提出三点建议:建立以公共安全和健康为核心的网约车准入制度,降低或取消不合理的准入限制;依法规范网约车执法;谨慎推进失信联合惩戒等事中事后监管措施。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