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音乐推荐(推荐十张史上最佳现场专辑)

大家好,音乐推荐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推荐十张史上最佳现场专辑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音乐推荐和推荐十张史上最佳现场专辑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卫报》评出史上十张最佳现场专辑。距今最近的是碧昂斯2018年的科切拉音乐节现场,最远的是1962年妮娜·西蒙声名鹊起时在格林威治村的演出。好几张都来自黄金的上世纪七零年代,九零年代涅槃的纽约不插电在整个十年中脱颖而出,蠢朋克和LCDSoundsystem的电子是预告新千年的声音。

1、蠢朋克(DaftPunk)——《Alive2007》(2007)

先从刚刚宣布解散的蠢朋克开始。从前,他们的现场是陌生人一起流汗的天堂。2006-07年的Alive巡演历时19个月,一座光华灿烂的透明金字塔提请世人注意,科技在新世纪音乐中的重要地位。

技术进步带来的奇观在他们的大型演唱会上呈现出异样的和谐。通过艺术装置和触屏,蠢朋克和工程师团队达到了严丝合缝的同步。2006年Alive在美国科切拉音乐节上首秀,大幕开启时刻对电子音乐的意义,正如1964年披头士(TheBeatles)在艾德·苏利文秀(美国著名电视节目)上亮相之于摇滚乐。DJ不再是打碟的,而是新时代的魔法师。他们把自己改造成未来的实体形象,在空中从无到有制造明天。

最终他们决定放弃发行现场DVD,改为现场专辑《Alive2007》,让无法在小屏幕上重现万分之一的浩瀚现场留在现场观众的回忆里。蠢朋克有自信,除去光,只要让撷取自前三张专辑中的金曲倾泻而出,同样有让每一个细胞活动起来的魔力。

2、约翰尼·卡什(JohnnyCash)——《AtFolsomPrison》(1968)

在这之前,约翰尼·卡什已经开始定期在监狱巡演。他不是第一次给Folsom监狱的犯人们唱歌,但这是他第一次尝试录制现场,从中寻找商业机会。

监狱的伙计们很配合,卡什叮嘱他们此刻将变成专辑,不要喊“Hell”或者“Shit”,他们就乖乖配合。

《AtFolsomPrison》比次年录制的《AtSanQuentin》更胜一筹。现场分上午和中午两次录制,卡什从紧张到逐渐松弛,标志性的中低音夹杂调皮和伤感。他给囚犯唱关于他们的《CocaineBlues》《SendAPictureofMother》《25MinutestoGo》《DarkasaDungeon》,也唱更具普世情感的《IStillMissSomeone》《Green,GreenGrassofHome》。我们听见现场的骚动、跟唱与欢笑,想象不出声的眼泪。

3、妮娜·西蒙(NinaSimone)——《NinaatTheVillageGate》(1962)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你坐在格林威治村一间昏暗酒吧,点一杯脏马提尼,耐心等待脱口秀演员道声再会,妮娜·西蒙登场。你身边的人都打扮得像《后翼弃兵》(Queen'sGambit)里的角色。

台上的妮娜·西蒙年轻骄傲,刚刚出道。她弹得一手好钢琴,既是脱胎于古老年代的爵士女伶,也是更合乎潮流的民歌手,唱抗议歌曲,摇摆在蓝调静谧的光影里,藏不住很快就要大放光芒的摇滚精神。

4、TheCramps——《SmellofFemale》(1983)

1983年的时候,华丽车库摇滚的先驱TheCramps还很新鲜。他们在曼哈顿的PeppermintLounge连演两晚,像冰镇威士忌一样鲜爽。

冲击心脏的节奏里有某种清新脆爽,仿佛热汗淋漓里吹着若隐若现的凉气。现场经常就是这样奇妙。

5、涅槃(Nirvana)——《MTVUnpluggedinNewYork》(1994)

1993年,涅槃已经是世界上名声最响亮的乐队之一。人们不仅把柯特·柯本(KurtCobain)当作摇滚英雄,还把他视为奥林匹斯山下凡的英俊天神,在人间饱受困扰的先知。

此时的柯本想剥掉光环。这张现场专辑录完一个月后,他买了一辆黑色雷克萨斯。一天之内,他把车退了。柯本无所适从。录音之前,他担心乐队无法在不插电的情况下表达幽微情感。他对现场的策划人艾米·费内提抱怨说观众肯定不喜欢这样演,因为他们太安静了。艾米告诉他,是他们把你当成耶稣了。

现场,柯本点燃黑色蜡烛,摆放观星百合。后来人们回想起这一场景,觉得很像柯本为自己的葬礼进行的预演。

6、LCDSoundsystem:《TheLongGoodbye:LCDSoundsystemLiveatMadisonSquareGarden》(2014)

2011年,LCDSoundsystem的麦迪逊花园广场现场本应是告别之歌。詹姆斯·墨菲斯(JamesMurphys)和乐队把告别搞得非常漫长。如果你买了187分钟的现场CD,需要换五次碟,强迫你保持专注和仪式感。

这187分钟里面,有朋克、摇滚、电子、迪斯科。中年胖乎乎大叔墨菲斯时而丧气,时而充满活力;时而粗粝,时而华丽,最终呈现的效果和蠢朋克的金字塔现场一样完美。幸好五年后,LCDSoundsystem又回来了。

7、汤斯·范·赞特(TownesVanZandt)——《LiveatTheOldQuarter,Houston,Texas》(1977)

史蒂夫·厄尔(SteveEarle)认为汤斯·范·赞特比鲍勃·迪伦更伟大。他只是运气不好,也不像迪伦那么坚强,被酒精和双相情感障碍拖进坟墓,死后没有留下什么名声。

浸泡在酒精里的破碎心灵是乡村游吟歌手的标配。范·赞特接受悲伤的标准,并设法超越,把清醒人格里的幽默、洞察、飞扬、体恤注入歌中。这张现场专辑1973年录制于一间人头济济的小酒馆,简单的配器和坐满观众的空间解开录音室对他的束缚,捕捉到范·赞特自在的状态,为他的事业带来转机。

8、碧昂斯(Beyoncé)——《Homecoming:TheLiveAlbum》(2019)

2018年,碧昂斯(Beyoncé)成为第一个领衔科切拉的黑人女艺术家,458000人收看了现场直播。随后一个月中,4300万人通过YouTube观看了这场狂欢。

加州沙漠现场,与碧昂斯同时登场的还有两百多位艺人,职责包括大铜管乐队、行军乐队、鼓乐队、舞者与和声等。台上没有一个人在做与别人一模一样的事,没有一个人的美和他人一致。这是一次展示人类多样性(而不仅仅是黑人)的盛会。

黑人文化的丰沛线索被编织进两个小时的现场中——新奥尔良的爵士,尼日利亚的Afrobeat(注:约鲁巴音乐、爵士、和放克节奏的结合,使用打击乐器和人声),加勒比海的电子舞曲、西非的节奏与律动、亚特兰大的trap、摩城音乐、福音歌曲、放克……碧昂斯扮演的是与白人女王麦当娜不同的精神领袖形象。她设法平衡普遍崇尚的个人成功与黑人注重的社群观念,身体力行地告诉他人,个人如何在融洽的群体中获得自由与成功。

9、TheBand——《TheLastWaltz》(1978)

1976年感恩节,TheBand的谢幕演出名副其实,乐队从此永久解散。他们长期的乐迷马丁·斯科塞斯用镜头记录全程,两年后现场专辑发表,以另一种形式永生。

告别演出上,年轻的鲍勃·迪伦、尼尔·扬、范·莫里森、乔尼·米切尔、罗尼·霍金斯、尼尔·戴蒙德、艾瑞克·克莱普顿、穆迪·沃特斯们都登台,与乐队合演最后一曲。

TheBand在弧线的顶点戛然而止,在乐迷心里留下永恒美好。他们的音乐路径和同时代的众多同行一样,从六十年代的布鲁斯、灵魂、乡村闯进七零年代的摇滚和迷幻。

看过他们1970年剑桥现场的《滚石》杂志撰稿人吉姆·米勒,记得在场的所有人都把TheBand的歌单熟背,每一首都合唱,现场无比的和谐宁静。他认为乐队确在巅峰,但熟极了,打磨得太光润,把不平的切口和疤痕都磨去后,乐队已没有太多的前行空间。对这张发行于1978年的告别专辑米勒亦抱同样看法:群星虽然璀璨,最好的部分是鲍勃·迪伦。不是因为他名气最响,而是因为他最难以预测,搅动乐队走出新路。

10、尼尔·扬和疯马乐队(NeilYoungandCrazyHorse)——《LiveRust》(1979)

你想听的尼尔·扬都在这里。原声的《Sugar》《IamaChild》开场,《AftertheGoldRush》紧跟,《CinnamonGirl》《LikeaHurricane》插上电,扬的独特嗓音和电噪混合,以那个十年的方式向它告别。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