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产业综合

高杨氏?龙泉八都镇高大门村杨氏家族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高杨氏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龙泉八都镇高大门村杨氏家族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1、高大门村村口。图片来源:处州晚报

2、八都镇位于龙泉市西南部,距市区21公里,53省道穿镇而过。八都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浙闽边境,自古为龙泉西域政治、经济、商贸、文化中心。高大门村的村民多以杨氏为主,而杨氏的家规家训文化独具特色,形成了“守孝、守礼、守廉”的家风文化“品牌”,该村也因此被当地人誉为“廉村”。

3、居官以廉厚文重德

4、村民告诉记者,高大门村村口的石门主人姓杨,字四耀,名文彪,是高大门村杨氏家族的第二代传人,曾任两浙提刑按察使司吏员候补左堂,掌管刑法。他为官清廉,执法不阿,在任期间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一年适逢大旱,禾苗枯死,颗粒无收,他体恤民间疾苦,不仅捐出田粮,还发动大家兴修水利,与百姓共渡难关,并在朝中建立了威望。

5、杨四耀告老还乡时,依然清廉自持、两袖清风。他不购置田产坐享清福,却专行修桥铺路为民造福之事。他平易近人,与人交往从不论贫富贵贱,因此颇得百姓爱戴。朱元璋得知他的种种事迹,觉得此人品德高尚,钦赐石门表彰他的德行,同时降下圣旨:“文官到此落轿,武官到此下马。”旨在教化各地官员向四耀学习,亲民爱民,对百姓一视同仁。皇帝还派校卒看守此门,护卫杨四耀安全。

6、在杨四耀的一生中,他对子孙的要求也很严,他不为子孙广置产业,而是立誓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清白吏子孙”的好名声。在杨四耀的教育下,其子孙清白传家,勤勉好学,十分重视个人的德行和修养,代代“能守家风,为世所贵”。那座御赐石门,也成为高大门人心中永远的丰碑。

7、居乡以善优良家风代代传

8、杨四耀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养成了清廉公正的家风,并被杨氏后人继承弘扬。现年73岁的杨祖华是高大门杨氏第十一代传人,与妻子周正花育有五子。五个儿子个个品学兼优,都取得了本科学历,在文教、行政等领域很有建树。杨祖华从小就喜欢给孩子们讲述高大门的来历和先祖杨四耀的故事。他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少见的高中生,是村民眼中的能人和“秀才”,担任村里的会计。

9、会计一行,杨祖华干了十五年,负责管理村中18个生产队的账目。因为他有文化,凡事一碗水端得平,十里八乡慕名找他写信、写状词的人不少,村里谁家有了矛盾也常请他。村民常夸杨祖华为人厚道,认真当了半辈子会计,为自己计算太少。但他从不为自己辩解,秉承家风,恪守祖训,向孩子们身教言传着高大门杨氏的家族风范。

10、杨祖华五子从小勤学向上,深知学问重要。“杨家自古出文人,读书才有出路。”这是他们母亲周正花的想法。她每天徒步五六十里山路,挨村挨户收土鸡蛋贩卖。一弯扁担两筐蔑篓,能容鸡蛋千个,重上百斤。她把家庭的梦想挑在肩上,持之以恒,一往无前。这段崎岖的山路,周正花足足走了三十年。其子杨金福告诉记者:“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让我们懂得知识的可贵,做人的道理。是我们家良好的家风让我们从小体会到做学问如同做人,一定要向上、向善。”

11、聆听完村民杨祖华的家风故事,记者来到高大门村杨家古宅踏寻石门遗迹,在古宅后院,巨大的石梁、柱垫饱经风雨,紧紧相依。离遗址一箭之遥的空地上,几年前新修了一座文化礼堂,新的家风故事在其中传承。

12、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萃深孚众望,其懿行嘉言便成为家风之源。无形的家风必须依赖有形的载体得以流传并发扬光大。“清廉自持,厚文重德”“德为先、和为贵、尊老敬贤、严以待己”……徜徉在高大门村的村文化礼堂,整齐悬挂的“家风家训”不仅仅是一个个文化符号,更成为了全村党员干部、村民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文明礼仪教化、理论知识宣讲、丰富和充实精神世界的所在。

13、“家是社会的基本细胞,高大门村先贤杨四耀的故事在村中有着极广的传唱度,杨氏后代无一人作奸犯科,这充分说明家风正则人正,家风实则人实。”原村委会主任兰秉松说,发动村民发掘高大门村杨氏家风文化,寻找散落在记忆里的好家训,整理一批古今经典家训进行展示,是为了能更好地传承家规家训的精神内涵,让村民更直观地感受家风家训家规的魅力,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教育。

14、“由家风演化而来的家训看似简单,逐字逐句去理解,你就会发现其中的深意。”村党支部书记叶有福说,家风是人们为人处事的“传家宝”,值得每一个人去传承。

1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如今,借助文化礼堂这一平台,“清廉自持,厚文重德”的杨氏家训在更多村民的口耳间传唱,也为高大门村的美丽新农村建设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16、家风乡情带动区域发展

17、家风家训、乡贤文化,是维系故土、连接乡情的精神纽带,这种在文化认同基础上产生的文化凝聚力,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将作用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18、“我是从高大门出来的人,一辈子都是高大门的人,我想投资300万元回村办个特色精品果园,将来以此为基础再升级成水果特色农家乐,带动乡亲们一同致富!”2016年年初,在庆元经商的高大门村村民徐昌根的一番话,引发了一场微信群上的“大讨论”。

19、“我投30万元在咱村办个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吧!”在杭州经商的村民兰伟在高家乡微信群上这样说,“外出二十几年了,回家乡的机会不多,村里建得好了,我们在外也安心。”

20、远在青岛经商的翁吉平,看到讨论后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直接打来电话:“咱村是好样的!我们人在外乡,心系家乡,我直接买1000株枣树苗回来,赠送给乡亲们用来美化环境!”

21、因为深受家风乡贤感召,所以心中永怀家乡。多年来,不少在外打拼的高大门人都像徐昌根、兰伟、翁吉平一样热爱家乡,为高大门的发展出资金、献计策。

22、如今,一份份来自远方的祝福已枝繁叶茂、亭亭如盖。徐昌根和兰伟投资的种植基地红红火火,成为富有当地特色的拳头产业,翁吉平捐赠的1000株枣苗,也已在高大门村深深扎根。8月25日,八都镇还在徐昌根投资的特色精品果园中举办了“西瓜节”。

23、路程再远,乡情不断,好家风千载不息,滋养代代人。(丽水文明网综合)

关于高杨氏和龙泉八都镇高大门村杨氏家族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