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清洁清洗

五祖拳,说说五祖拳

很多朋友对于五祖拳和说说五祖拳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泉州五祖拳是南少林拳的主要拳种,流传于泉漳厦台及东南亚一带。九十年代,日本的武术界不断有人来泉访问,浦添市的刚柔流空手道正道馆馆长涌川幸盛,曾多次组团来泉寻根探源,交流技艺。冲绳县拳圣武道馆金城昭夫馆长,连续三次来晋谒少林寺,并到和尚墓上香拜扫。据介绍他的师辈所学的拳术是传自泉州少林寺,在访泉时,确认根就在泉州。

2、关于五祖拳的由来及其形成,因缺资料,难窥全豹。笔者出生于武术家庭,从小有机会接近五祖拳诸前辈,听到一些有关五祖拳的故事旧闻,举隅提供诸行家参考,对研究五祖拳或有所裨补。

3、听前辈在谈论五祖拳与太祖拳的关系时,看法并没有什么分歧,都认为两者是属于一个拳种两个名称。其所以出现两个名称的现象,是因为早期的太祖拳在发展中,先后吸收了鹤拳、猴拳、罗汉拳、达尊拳的精华,融汇在太祖拳的技法中,从而形成了现在的五祖拳。五祖拳顾名思义,是因为技法中带有上述拳种的因素而得名的。员然这样,但太祖拳一名,并不因此而消失。有人认为,太祖拳和五祖拳的技法是有区别的,如“骑马势”,太祖拳是要求指尖贴地,五祖拳则要求离地。太祖拳的腰肢要求板硬,五祖拳则要求运动等等。其实,这些现象的存在,有的是属于师承因袭关系,有的是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这种个别现象,都不是实质性问随,作为区分拳种的论据,显然不够充分。对太祖拳、五祖拳以至五祖鹤阳等是否属于不同拳种,这不妨从拳型、拳风、技法、招式、套路、名称、拳语以及师承关系等等来进行全面分析,肯定可以得出结论。单从称谓或个别技法上来考虑,难免有失偏颇。因为出现多种称谓的现象,并不单是武术有之,在文学艺术界也有这样的现象,如泉州“嘉儡”,唐宋时代称“悬丝傀儡”,明末就叫“四美班”,到清代中叶搬演《目莲》后,又称“目莲嘉儡”,现在叫“提线木偶”。这一连串名称,显然是随着形制改变而改变。但它毕竟还是“嘉儡”这个艺术品种,叫这叫那,都为人们所承认。提线木偶是这样,太祖拳或五祖拳也是这样。可以认为,太祖拳是五祖拳的“母体”,五祖拳是太祖拳发展的结果。

4、有人说五祖拳是近代宗师蔡玉鸣创造的,这亦属误传。据尤祝三撰写的《中华柔术大全》一书的序言中载:“世所见者五粗拳棒耳,第年湮代远……”,尤祝三是蔡玉鸣的门生,如果五祖拳是他老师所创,必然是很清楚的,怎会在该书中说“年湮代远”呢?笔者认为在蔡之前,五祖拳的规模已经形成了。只是由于蔡的武术造诣精深,巧不可阶,对五祖拳技法有所丰富和创新,故为同行所尊崇,这是事实。这里有一段蔡玉鸣收林九如为门生的故事,可证名实不违:

5、蔡玉鸣家道中落之后,生活无着,就到城里奎章巷内开设武馆,招收学生传授拳术为生。当时凡外地来靠泉州这个码头营生的走江湖者,都得先拜访林九如送个帖子,林自然以礼相待。这下蔡连打个招呼都没有,就设帐授业,林自然感到意外,便去向蔡“请教”,蔡见邀并不推辞,立即应求,于是两人就地“格技”决胜。“格技”是五祖拳比试工底深浅的一种方法,有长技和短技二种形式。这次是用长技,即二人右手覆掌向前平举,把手掌互扣在对方手肘近腕关节处,同时用力,以扳翻对手分胜负。林的体质臂力,都比蔡强,操胜拳成竹在胸,不意双方交手时,林一再用力,总扳不过对手,最后反被对方扳翻了。至此,林自觉功夫大不如蔡,便当场拜蔡为师,时林比蔡大二岁。林九如拜师的消息传出后,武术界的一些高手如魏阮南等,亦纷纷投递门生帖,一时传为佳话。默默无闻的玉鸣,由是声名大噪。

6、林九如比不过蔡玉鸣的原因,说来也不算奥秘。就是每当林要用力的一霎间,蔡便将指头压紧对方肘上,把腕关节提高,俗称“暴节”,直占上峰,而后反扳过去,这就是五祖拳中常说的吞吐浮沉的“浮”的手法。

7、林蔡都学五祖拳,从体力而言,林比蔡强,但就输在“暴节”一着。可见在此之前,林就缺这一招。先辈在谈论蔡的技法时,认为属蔡师一系传人,对同一技手的处理运用,常常有独到见解,说透了,就是在“巧”字上面做文章。

8、这里顺便谈一谈蔡玉鸣的拳风问题:

9、民间把南北武术的特点概括为“南拳北腿”四字。所谓南拳,就是南派的手上技法,包括长技、短技以及吞吐浮沉等手法,技巧。小时候听前辈议论这类技法时,更着重于刚柔并用上,刚出手要快要猛,就是以最快速度把力量调动到位来打击对方,如拳、插、挑、破等。柔则表现在韧劲和耐力上。因为和对手接触时,都有个短暂的持续阶段,韧劲、耐力就要求在这时发挥作用,并把对方的技手引偏使之失挡而后反击。这手法更多用在吞吐浮沉上。蔡玉鸣的拳风,特点,对后者的运用比前者更为出色。笔者听到有关蔡的故事,几乎都是以巧取胜,没听到力胜的例子。他的象赞中就以“南柔北劲、集其大成”非常概括地评价他的拳风和特点,有人强调南拳的刚猛,,强劲,这并没有错。但仅看到这方面,忽视了“南柔”的内涵,这样来阐述五祖拳的风格特点,必然要重复别家的一些论调而陷入一般化。五祖拳为了使内柔的技巧得到锻炼机会。曾专为吞吐浮沉这几个技手编了一套“小品”,名叫《拎挣》,就是双方扣紧手肘,用扣,压,顶,送,翻来覆去地“抄盘”着。对技时可以坐在椅子上,不必移动,主要是对腕关节以及手掌两侧和掌背、掌根的力点、性能的调度锻炼。换言之,就是检验吞吐浮沉在运用上,是否把力送到位并发挥了应有效能的一种方法,和《盘五技》的硬碰硬的锻炼方法,其性质有所不同。

10、明代俞大猷的《剑经》一书中载:“盖须知他出力在何处,我不于此处与他斗力,姑且忍之。待其旧力略过,新力未发,然后乘之。所以乘人之势,借人之力也,上乘落,下乘起,俱有之难尽书。”他在同一本书中的总歌诀概括地指出,“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这都应视为运用技巧上的基本法则。

11、俞大猷在《剑经》中大量使用南拳术语,可以肯定他学的就是南拳。究其“旧力略过,新力未发,然后乘之”和“刚在他力前,柔乘他力后”的观点,和五祖拳的以柔带刚,以巧取胜的刚柔并用则是一致的。从这一点来看,蔡玉鸣的拳风,就具有这样的素质,可见他是深得南拳三味。

12、“南拳北腿”,乍听起来,南拳的腿似缺乏攻击力。其实不然,前辈魏阮南的腿功就很出色,一发招便以“脚”取胜,当时人们把林九如的手技和他的腿功称之为“九手豹脚”,赞为五祖拳双绝。这说明了南拳的腿,同样具有进攻能力,但由于拳型、取势以及手法的相因相承等关系,则更多用来稳定身势,调动力源为主,如“脚马”要求“四点金”着地,“落地生根”等,这些腿功的提出,还是符合南拳着重实战构想的。因此,对研究南拳的腿法,犹宜在传统的基础上,来考虑丰富与创新,这样自然不失南拳的本色。

13、五祖拳传到蔡玉鸣一代,曾为泉州武术界培养出不少高手,如林九如、魏阮南、尤祝三、沈扬德、陈京铭等。其拳风由泉漳厦直播海外,一倡百和,靡然形成。嗣因清朝换民国,刀枪改枪炮,拳头确实挡不住枪弹了,各地习武之风陷入低潮。直到三十年代初,日本入侵东北三省,继而上海,而华北,一时抗日救国浪潮席卷大江南北,前线军民挥刀杀故的招贴画,到处可见,大大震撼了民心,沉寂一段时间的泉州武术界,应声而起。这时林九如的传人吕鹏琦、林天恩、黄锡禧、陈隧、释妙月、邱志竹等,发起成立“晋江县国术馆”,并推举吕鹏琦为馆长,租庄府巷内的一座二层楼作为馆址。时卢言秋适从菲律宾回国,闻讯,带着他的儿子卢庆辉兄弟前来“拜馆”祝贺。

14、晋江县国术馆设在庄府巷期间,因为练武场地狭小,没有对外招收学员,但武术界的朋友,则经常到这里切磋技艺。就这样经过一年多才迁到泮宫内。时适十九路军进驻泉州,旅长张炎,因对武术极感兴趣,闻讯后,又是约言观摩表演,又是建议开班传艺。其实当国术馆迁到泮宫时,就有这样的意思,于是由吕鹏琦向泉洛汽车公司筹来开办费,正式开班,接受要求参加学习的一批批青少年。当时石狮侨乡国术馆馆长周志强、菲律宾光汉国术总馆顾问李道德等,就是晋江县国术馆首期学员。当时的教师除上述几位创办人外,还有姚金狮,陈维称等。

15、晋江县国术馆开办不久,为了抢救失传的传统套路,曾由林天恩带领邱志竹、姚金狮子及两个小学生林庚辛和笔者,到海澄县新垵镇拜访沈扬德。当时他是蔡玉鸣唯一在世的学生。此行不但学了梅花枪、单刀等,还校对了一些套路、招式,相互交流了技艺。临行沈老应林天恩的要求,介绍他的门生邱思志来泉传艺。

16、邱来泉后,在晋江县国术馆的帮助下,就在南门成立富美国术馆,由邱担任教授。及邱任满回新垵后,先后还介绍何沙母、邱剑刚、邱衡煌等来泉任数。

17、富美国术馆创办到现在将近六十年,代代相传未曾间断,先后培养了数以百计的学生,有的还在全国,全省武术比赛中获奖。这是一段颇富历史意义的事实。应该感谢新垵几位师辈,竭智尽心为泉州五祖拳的继承与发展,作出可贵的贡献

18、还有崇福寺住持释妙月,他原和晋江县国术馆的一些主持人有着师兄弟关系,又是该馆创办人之一。尽管他在寺中传艺,对象只限于该寺僧人,但并不排除和国术馆同行的交流。双方往来很频繁,影响也是深刻的。释妙月为宏扬南少林拳,在泉州再次掀起佛寺练武之风,薪尽火传,远播海外,其劳绩不可磨灭。

19、晋江县国术馆创办不久,就到厦门参加1933年的福建省第六届运动会,继又参加在泉州举办的闽南二十八县运动会的二项武术比赛,均有获奖。

20、“九·一八事变”后,在大刀救国兴起的时候,晋江县国术馆的教师、学员分别到市内的中小学传授大刀法及套路,一时间,舞刀弄棍遍及全市,到处都可以看到削竹刀木棍和练武景象。及至“七七事变”,群众性练武的风气就更加高涨了。

21、晋江县国术馆的其中几位创始者,在当时武术界都是具有威望和代表性的,又都是蔡玉鸣、林九如门下的五祖拳传人,他们不计报酬,但凭一股热情,在泉州五祖拳面临式微的历史时刻,创办了起着“中兴”作用的国术馆,坚持继示传统,宏扬国粹。在他们的努力下,不但接过了继承的重担,还开拓了新的前景,为创造泉州五祖拳承传环境作出贡献。因为有这样的感人事迹,尽管创办的时间不长,毕竟留给后人的印象是深刻的,诸同行对她的怀念也是必然的。

22、由于岁月变迁,人事代谢,加以笔者接触无多,所知亦鲜,只能略述见闻,其余只好付诸缺如了。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通知我们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谢谢大家的理解与支持!

Copyright © 2023